從一個數學等式的理解談面試題的多角度解答

最近看到某省的面試中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形式比較新穎,仔細玩味之後,華圖教育教研中心的專家發覺它對我們在答題中如何審題與開啟解題思路有一定的啟發性,因此把體會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一點幫助。

題目是這樣的:對於90%×90%×90%×90%×90%=59%,你怎麼看待的?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等式,出題者要求應試者談自己對這個數學等式的理解和體會。這道題也屬於綜合分析類的題目,但其具有比較特殊的表現形式,除了考查應試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外,也意在考查應試者的應變能力和聯想能力。因此要答好這個題首先要沉住氣,不被它的外表所迷惑,通過認真的審題挖掘出數學等式背後的含義,然後進行展開分析論述,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答題。

在這個數學等式中,左邊的90%和右邊的59%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等式右邊的59%,使人自然聯想到考試中的59分,這可是個不及格的分數;等式左邊的90%看上去是個不錯的結果,但是5個90%連乘卻得出了59%,這就是反差,也是矛盾所在。抓住這個矛盾我們也就找到了解題的關鍵,能夠順理成章地把這個等式的含義用語言敘述出來,這就是:每個環節都做到90%的效果看上去不錯,但是一個工作過程是環環相扣的,如此傳遞下來,幾個環節過後,我們連完成任務的及格水平都達不到,因此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對待每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不打折扣,這樣才能保證最後取得令人100%滿意的結果。能夠理解到這個層面,再配上一些個人的經歷加以闡述,最後表明作為公務員一定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認真對待每項工作和工作中的每個環節,這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答案了。

應試者還可以從反面進行發揮,指出如果我們容忍工作中的缺陷或者自身的缺點,長此以往必將積累形成大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提高一點就可以用哲學中的量變質變規律來進行分析,1和90%差別並不大,但是每次都用90%作標準,最後我們就會出大差錯。這也警示我們做人做事要認真,如果成為一個“差不多先生”,每次都讓別人不能100%滿意,日久天長我們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作為公務員的話,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注意做好細節,真正讓群眾100%滿意。

這正反兩個角度都是從自己做人做事的態度出發,也是應試者比較容易想到的。那麼從這個等式中我們還能不能挖掘出新的內容呢?答案是可以的。以上我們都是嚴於律己,如果我們從寬以待人的角度來看這個等式,就可以這樣來論述:對於合作伙伴或是下屬,他能夠達到90%的水準我們就要給予肯定,鼓勵他做到100%甚至超水平發揮;如果總是盯著那10%的不足,就會挫傷別人的工作積極性,降低別人的成就感,從而影響他最終的工作效果,這是需要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多注意的。說到合作,這個等式還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那就是如果每個人的效率低一點,那麼整個工作團隊的效率就會累積的結果降低很多,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必須搞好團結,相互鼓勵,共同完成好任務。這同樣可以引申到公務員的日常工作中,這裡就不展開了。

這裡,我還想提供另外一個解讀等式的角度。我們注意到等式顯示出“累積”和“縮小”的結果,這讓我們聯想到資訊在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失真現象,即每經過一個環節就會造成真實資訊內容的損失,如果每個環節損失10%,經過5個環節後保留的內容已經損失近半,幾乎不能再為我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由此聯想到在公務員的工作中要注意所收集資料和資訊的準確性,儘量減少中間環節,獲取第一手資料,以便為工作和領導決策提供有效的資訊。反過來,對外公佈資訊的過程也要儘量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不打折扣地宣傳和執行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同時要做好資訊公開和政務公開,不讓群眾心存疑慮,也避免由此帶來的小道訊息滿天飛的不良後果。尤其是在重大災害或者事關公共利益的事情上,更不能遮遮掩掩,造成群眾的誤解,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威信。當然,大家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發揮個人的創造性,作進一步的展開,相信一定還會有更多的角度。

一個小小的數學等式,通過概括提煉,我們從字面上的90%與59%得到了新的含義,從而提出了不同的解釋方法。實際上面試的題目往往不至有一個答題的角度,特別是綜合分析的題目,更需要我們多想,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是可以成立的答題思路。而且在面試中如果能夠推陳出新,與眾不同,也會吸引考官的注意,起到增加印象分的作用。因此,在備考的過程中應試者就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不斷訓練發散性的思維,尤其是在審題時不要被題目本身所束縛,不要拘泥於題目的具體詞句,而是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知識儲備,多挖掘字面之下的隱藏資訊,從而創造出富有個性和新意的解答。當然這需要平時加強積累,勤於動腦,有意識地進行訓練,相信各位都會在解題中體會到更多的快樂。我的拋磚就到這裡,期待著美玉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