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琵琶行翻譯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名作,用淺近流轉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動人憐惜的風塵女子形象,也是高二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裡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於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我下馬和客人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管絃。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迴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循身輕輕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羞答答地走出來,還懷抱琵琶半遮著羞澀的臉面。

  轉緊琴軸撥動琴絃試彈了幾聲;尚示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弦弦悽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

  輕輕撫攏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么。

  大弦渾巨集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

  清脆如黃鶯在花叢下婉轉鳴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灘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

  象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突然間好象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象鐵甲騎兵撕殺刀槍齊鳴。

  一曲終了她對準琴絃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象撕裂了布帛。

  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絃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她說我原是京城歌女負有盛名;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

  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歎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

  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汙也不後悔。

  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渡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

  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樑做茶葉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淒寒。

  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啼淚縱橫汙損了粉顏。

  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悽。

  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絃的樂器聲。

  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溼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

  在這裡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悽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裡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象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絃撥出急聲。

  悽悽切切不再象剛才那種聲音;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我江州司馬淚水溼透青衫衣襟!

  高二語文琵琶行賞析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迴盪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迴盪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這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覆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這些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詩的小序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涼身世,說明寫作本詩動機,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的感情基調。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這裡面“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實際是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裡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其中蹬後八句是正面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裡的描寫非常細緻。由於這時是夜間,又由於他們聽到的只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麼人,所以這裡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極了。接著“琵琶聲停”表明演奏者已經聽到了來人的呼問;“欲語遲”與後面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懶,和慚愧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不願意再拋頭露面了。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後面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從“轉軸撥絃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轉軸撥絃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絃試音;而後“弦弦掩抑”,寫到曲調的悲傖;“低眉信手續續彈”,寫到舒緩的行板。攏、捻、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製作的一個舞曲名。六么:當時流行的一個舞曲名。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寫它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後一劃,戛然而止,詩人在這裡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裡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沒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悽、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裡,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從“沉吟放撥插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共二十四句為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後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沉吟:躊躇,欲言又止的樣子。斂容:指收起演奏時的情感,重新與人鄭重見禮。蝦蟆嶺:即下馬嶺,漢代董仲舒的墳墓,在長安城東南部,臨近曲江。從“十三學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極寫此女昔日的紅極一時。她年紀幼小,而技藝高超,她被老輩藝人所贊服,而被同輩藝人所妒忌。王孫公子迷戀她的色藝:為了請她演奏,而不惜花費重金;她自己也放縱奢華,從來不懂什麼叫吝惜。就這樣年復一年,好時光像水一樣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說第一團、第一隊。秋娘:泛指當時貌美藝高的歌伎。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是當時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貴族子弟。纏頭:指古代賞給歌舞女子的財禮,唐代用帛,後代用其他財物。紅綃:一種生絲織物。鈿頭:兩頭裝著花鈿的發篦。雲篦:指用金翠珠寶裝點的首飾。擊節:打拍子。歌舞時打拍子原本用木製或竹製的板,現在興之所至,竟拿貴重的鈿頭雲篦擊節,極言其放縱奢華,忘乎所以。等閒:隨隨便便,不重視。從“弟走從軍阿姨死”以下十句寫此女的時過境遷,飄零淪落。隨著她的年長色衰,貴族子弟們都已經不再上門,她僅有的幾個親屬也相繼離散而去,她像一雙過了時的鞋子,再也沒人看、沒人要了,無可奈何只好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關心的是賺錢,從來不懂藝術和情感,他經常獨自外出,而拋下這個可憐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記憶的,面對今天的孤獨冷落,回想昔日的錦繡年華,對比之下,怎不讓人傷痛欲絕呢!“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其實即使不作夢,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樑:縣名,縣治在今江西景德鎮北。紅闌干:淚水融和脂粉流淌滿面的樣子。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後的“江州司馬青衫溼”共二十六句為第四段,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唧唧:嘆息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二語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他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地勢荒僻,環境惡劣,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我們對比一下《水滸傳》裡宋江讚賞江州的一段話,他說:“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遠流到此,倒也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古蹟,卻無此等景緻。”詩人的悲哀苦悶完全是由於他政治上受打擊造成的,但是這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臥病”於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接著他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稱讚和感謝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並提出請她再彈一個曲子,而自己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琵琶行》。琵琶女本來已經不願意再多應酬,後來見到詩人如此真誠,如此動情,於是她緊弦定調,演奏了一支更為悲惻的曲子。這支曲子使得所有聽者無不唏噓成聲。多情的詩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經溼透了。促弦:緊弦,使調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馬是從九品,所以穿青衫。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後,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後,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後,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溼。”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其二,詩中的寫景物、寫音樂,手段都極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寫身世、抒悲慨緊密結合,氣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終浸沉在一種悲涼哀怨的氛圍裡。其三,作品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轉關跳躍,簡潔靈活,所以整首詩膾炙人口,極易背誦。諸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都是多麼凝鍊優美、多麼叩人心扉的語句啊!

  高二語文琵琶行創作背景

  《琵琶行》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之前先是任左拾遺,後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譁。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的“反側”之心。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為否則國將不國。白居易這種主張本來是對的,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於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於是貶之為江州司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也像是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配到某地去接受監督看管的。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琵琶行》作於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藉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淒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鬱悲悽之情。在這裡,詩人把一個琵琶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