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閱讀修辭方法具體介紹

  語文的閱讀經常有很多修辭手法,學生都能夠發現嗎?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三語文的閱讀修辭手法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語文閱讀修辭方法介紹

  修辭性試題,就是圍繞使用修辭方法命擬的考題,先看幾個例項。

  例1:試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1***略,***2***本文主要採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麼?

  例2:第四自然段中說“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永珍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這裡所用的幾個比喻分別比喻什麼?

  例3: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技巧。

  例4:文章最後一段關於喝酒的描述和議論,運用了什麼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分析以上例子,有的試題是直接提問修辭方法的,如例1、例2。這樣的試題對考生有利,因為考生可以從題幹中知道所考內容,答題目標比較明確。有的試題是間接提問修辭方法的,如例3、例4。這樣的考題對考生不利,考生必須深入到具體的試題當中,通過分析、理解,才能知道所考的內容是與修辭有關的。意識不到回答修辭問題,往往所答非問,不能得分。

  我們在回答修辭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能準確地判斷並答出使用的修辭方法。提問修辭方法的試題常常還要提問使用修辭方法的作用或好處,所以考生還必須清楚每種修辭方法的功用。比如擬人的修辭方法有生動形象、人格化、性格化的功用,而比喻的修辭方法則有具體鮮明、生動形象、可感性強的功用。我們在回答修辭方法的功用時,應該注意將修辭方法與文章、或段落、或句子的內容緊緊結合起來,來談它的作用或好處。任何就修辭談修辭的答題都是不完美的。

  另外,回答修辭方法的試題時,不要只從藝術的角度答題,還應該結合思想內容來回答,這樣的答題才嚴整、完全。例如2006福建卷13題:文中“是我們心靈的堡壘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這道試題的答案是這樣的:“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辭手法,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因素把我們弄得無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失敗。”這個答案首先回答了第一問:“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是藝術方面的。其次是回答第二問:“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這是內容方面的。又如2006天津卷19題:請賞析“心的邊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鋪設整個宇宙,把日月包涵”這句話。這道試題的答案是這樣的:“用誇張和比喻的手法說理,以光輝、擴大的意境來感染讀者。”這道試題答案的前一部分是修辭方法,屬於藝術方面;後一部分是作用方面的,它側重於內容方面。

  我們在考察大量的修辭試題時,可以明確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回答修辭試題時,既要有藝術方面的回答,也要有內容方面的簡明分析。

  高三語文古詩詞備考建議

  第一部分詩歌的前言

  詩歌部分在高考中的佔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同學們的感覺就是,不知寫什麼不知怎麼寫,這裡跟大家說一些方法與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詩歌“罩住”

  一首詩給在我們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試,我們首先做到的事,應該一眼把它“罩住”。那麼“罩”什麼呢?應該“罩”的是這幾點:

  ***一***古典詩歌的分類:

  古典的詩歌分幾大類呢?當然分類的方法很多,類別也很多,但是,一種開玩笑的、卻是最見效的分類法是——兩大類:

  第一大類:男人的詩。

  那麼想一想,中國古代的男人都幹什麼?

  1.人在外面打仗,這就是邊塞詩;主題基本是歌頌邊塞風光、歌頌將士作戰勇敢、對戰爭的反思,等等。

  2.人在外面流浪,這就是送別詩、山水詩、田園詩;歌頌朋友間的友誼、感嘆自己官運不通,醉情于山水,歌頌大自然的風景,等等;

  3.人在家裡想象,這就是懷古詩、說理詩、抒情詩。懷古不是目的,目的是傷今、諷今、反思今天。說理是說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麼同學們想一想,你所學過的這幾類詩歌,它的基本主題是什麼呢?鬧清楚類別,實際上“主題思想、觀點、主旨”就不會跑得太遠了。

  第二大類:女人的詩

  女人詩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兩類。不是真的女人寫的還是男人寫的,而是指內容。

  “真女人”詩寫的是閨怨的、思婦的,表達對情人、夫君的懷念、怨恨和婚姻愛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詩是借女人情感說其他的事情——注意,這類詩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詩歌的風格

  詩歌有幾種風格呢?教材上教過我們的是十種風格,按風格的“粗、細”可以分成四大類。

  1.粗線條的:它們是“雄渾壯闊”、“豪放曠達”、“沉鬱頓挫”、“慷慨悲壯”。

  2.線條的:“平實質樸”。

  3.線條的:“清新雅緻”、“含蓄雋永”、“絢麗飄逸”、“活潑俏皮”。

  4.細線條:“纏綿傷感”。

  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注意,這些風格不能同時寫兩個以上,準確說,就應該只寫一個就對了,所以必須一下子“罩住”,其實就是弄清楚。

  ***三***養成通讀的好習慣

  不管是不是考試,好習慣都是重要的。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題目起的比現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題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尋梅》等。

  2.解詩歌作者,如果這個作者你在高中中學習過他的作品,一定要把這個作者的風格、生平在大腦中簡單的過濾一下,有助於你答題。

  3.助詩歌的註解。考試時有的作品給註解,這個註解非常重要,比如2005年的天津卷中有“這部作品作於南宋滅亡,作者被俘虜,押送北上的路上”,這樣的註解絕對幫助你做題。

  4.句都不可以忽略。詩歌一般不長,不會超過8-10句話,所以,每一句話都不能忽略,不要認為,考查的是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沒有關係,不對!

  5.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高三各類句型的綜合考點

  一、該題涉及的主要句式:①陳述句、感嘆句、疑問句、祈使句。②***按成分位置分***常式句、變式句,③***按句式整齊分***整句、散句,④主動句、被動句、把字句,⑤肯定句、否定句。

  二、部分句式的特點和效果。

  變式句有強調前置或後置成分的作用。整句形式整齊,音節勻稱,聲韻和諧,有加強語勢的作用;散句自由活潑,富於變化,二者結合可收到既生動活潑、揮灑自如,又節奏鮮明,氣勢貫通的效果。雙重否定句比肯定句語氣或更強或委婉。

  漢語句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同一意思,可用多種句式來表達,不同的句式表達效果也不盡相同。

  【考查題型】

  例1.填入橫線處恰當的一組是

  甲:陽光融化河冰,細雨潤澤了山色,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們驚異了。

  乙:河上的薄冰融化已盡,小草從暖溼的泥土中甦醒,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們驚異了。

  A.春風吹綠了柳枝。

  B.春風把柳枝吹綠了。

  C.柳枝被春風吹綠了。

  D.柳枝在春風中染綠。

  [解析] B 是“把字句”,C 是“被動句”,都無法同前後句照應,故選AD。

  [關鍵]①上下句句式要一致,②句式的表達效果符合語境。

  例2.把3個備選的句子分別填入方括號,使下面這段景物描寫語意連貫,畫面完整。

  到了德勝橋。[ ],兩岸青石上幾個赤足的小孩子,低著頭,持著長細的竹竿釣那水裡的小麥穗魚。[ ],幾隻白鷺,靜靜立在綠荷叢中,幽美而殘忍的,等候著劫奪來往的小魚。北岸上一片綠瓦高閣,清攝政王的府邸,依舊存著天潢貴胄的尊嚴氣象。[ ],池中的綠蓋,搖成一片無可分割的綠浪……

  ①一陣陣的南風,吹著岸上的垂楊

  ②西邊一灣綠水,緩緩從淨業湖向東流來

  ③橋東一片荷塘,岸際圍著青青的蘆葦

  [解析]由“池中的綠蓋,搖成一片無可分割的綠浪”可知有風,所以緊挨該句的前面一空填①。由“幾隻白鷺,靜靜立在綠荷叢中”可知前面一句與“荷”有關,所以填②。於是得出答案:③②①。注意上下句的內在聯絡。這種聯絡主要有:A時間的,B空間的,C邏輯事理的,D情感發展的。本題屬於C。

  例3.把下列句子填在後面的橫線上,組成前後銜接的一段話。

  ①它們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時。

  ②在這裡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腦後。

  ③滿天的星星肅然排列,迎面注視著你。

  午夜走出帳篷,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___ ___ __你彷彿把頭伸進一座古鐘裡面,內裡嵌滿活生生的星星。我頓時明白了《敕勒歌》中為什麼有"天似穹廬"的句子。

  [解析]語段是對午夜在草原上看到滿天星星的描繪。“驚呆了”應是被滿天星星的奇觀驚呆,先選③,而①中“它們”仍是星星,應跟著③,故答案是③①②。注意物件***話題***的一致。此題不僅要考慮選項與前後的銜接,還要考慮選項之間的銜接。所以,還要“合併同類項”***①③同類,都是陳述星星;②是“異類”,放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