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翻譯專項訓練習題及答案

  文言文翻譯是高考語文必考的重要題型,掌握文言文翻譯方法對於高考語文複習是很重要的, 高考文言文翻譯得好不好,是否貼切,很能體現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翻譯專項訓練習題,請考生認真複習。

  翻譯專項訓練習題一

  1.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

  人 主 不 妄 賞 非 愛 其 財 也 賞 妄 行 則 善 不 勸 矣 不 妄 罰 非 矜 其 人 也 罰 妄 行 則 惡 不 懲 矣 賞 不 勸 謂 之 止 善 罰 不 懲 謂 之 縱 惡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為 善 不 縱 下 為 惡 則 國 法 立 矣 是 謂 統 法***節選自《資治通鑑》***

  答案: 人主不妄賞/非愛其財也/賞妄行/則善不勸矣/不妄罰/非矜其人也/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在上者能不止下為善/不縱下為惡/則國法立矣/是謂統法

  2.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

  董 宣 字 少 平 陳 留 圉 人 也 初 為 司 徒 霸 所 闢 舉 第 累 遷 北 海 相 後 特 徵 為 洛 陽 令

  答案: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初為司徒霸所闢/舉第/累遷北海相/後特徵為洛陽令

  3.用“/”給下面畫波浪線的一段文言文斷句,並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覆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①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②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1***斷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魯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請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復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於 人 人 則 獻 之 奚 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聞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驕 人。

  ***2***翻譯。

  ①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2***題考查點為句式“不我驕也”***賓語前置句***,實詞“縱***即使***、驕***輕視、傲視、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夠***、全***保全***、節***節操、操守***”,虛詞“乎”***表反問語氣,嗎***。

  答案: ***1***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

  ***2***①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後,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②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啊!

  【參考譯文】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耕種。魯國國君派人前往送給他一座城池,對他說:“請你用它來置辦衣服。”曾子沒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說:“你沒有向人請求,人家就送給你,你為什麼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接受別人東西的人畏懼別人,給予人家東西的人傲視人。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後,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啊!”

  翻譯專項訓練習題二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①。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②,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③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注】 ①不與存焉:不包括在內。②故:事故、災病。③怍:慚愧。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說:“君子有三件樂事,但稱王天下不包括在內。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災病,是第一樂事;抬起頭無愧於天,低下頭無愧於人,是第二件樂事;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並能教育他,是第三件樂事。君子有這三件樂事,但稱王天下不包括在內。”

  5.閱讀下文,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此,學習之後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別人後才知道自己知識的貧乏。

  【參考譯文】 即使有精美的菜餚,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之後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別人後才知道自己知識的貧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後,這樣才能反躬自問;懂得了自己知識貧乏之後,這樣才能努力進德修業。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

  翻譯專項訓練習題三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節選自《三國志•關羽傳》***

  ***1***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句***1***關鍵點:“封”,動詞,譯為“封存”;“拜書”,動賓短語,“拜”為動詞,表敬稱,“書”為名詞,譯為“書信”,“拜書”譯為“呈上書信”;“奔”,譯為“投奔”;“於袁軍”為介賓短語作後置狀語,翻譯時應移至動詞前。句***2***關鍵點:句式“為……所……”表被動;“貫”為動詞“貫穿”,這裡據語境譯為“射穿”。

  答案: ***1***關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給他的賞賜,呈上書信告辭,然後到袁紹軍中投奔劉備去了。

  ***2***關羽曾被一隻飛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參考譯文】 關羽字雲長,本來字長生,是河東解人。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擒住了關羽,回來後授予偏將軍一職,禮遇他很厚重。等到關羽殺了顏良,曹操知道他一定會離開,重重地賞賜了他。關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給他的賞賜,呈上書信告辭,然後到袁紹軍中投奔劉備去了。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說:“這也是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關羽曾經被一支飛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了, ***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華佗說:“箭頭有毒,毒已滲入到骨頭裡,應當切開臂膀,再一次治療箭傷,刮掉滲入毒藥的骨頭,***完全***除掉毒藥,這樣以後,病才能根除。”關羽便伸出臂膀讓華佗切開。當時,關羽恰好邀請各位將領在一起喝酒吃飯,臂膀上的鮮血淋漓,溢位盤子,而關羽卻***依然***切烤肉***吃***舉起酒杯***喝***,談笑自若。

  翻譯專項訓練習題四

  陳***蕃***仲舉言為士則,行為士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1***言為士則,行為士範。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關鍵詞語:“士”,讀書人;“則”“範”,同義詞,榜樣;“式商容之閭”,“式”通“軾”,名詞,指車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賢人,“閭”,里巷的大門,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別忙碌;“禮”,名詞活用為動詞,“禮遇,禮敬”。

  答案: ***1***言語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為是讀書人的模範。

  ***2***周武王經過商容居住的里巷,連席子也來不及坐暖。我禮敬賢者,有什麼不可以呢?

  【參考譯文】 陳仲舉的言語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為是讀書人的模範。他一開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擔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詢問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眾人希望太守先進官署。”陳仲舉說:“周武王經過商容居住的里巷,連席子也來不及坐暖。我禮敬賢者,有什麼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