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古文閱讀題
加強閱讀題的練習,能夠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王導,字茂弘,光祿大夫覽之孫也。父裁,鎮軍司馬。導少有風鑑,識量清遠。年十四,陳留高士張公見而奇之,謂其從兄敦曰:“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初襲祖爵。司空劉尋引為東閣祭酒,遷祕書郎、太子舍人,尚書郎,並不行。後參東海王越軍事。時元帝為琅琊王,與導素相親善。導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復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執。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會帝出鎮下邳,請導為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為。及徙鎮建康,吳人不附。居月餘,士庶莫有至者,導患之。會敦來朝,導謂之曰:“琅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兄威風已振,宜有以匡濟者。”會三月上巳,帝親現禊,乘肩輿,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鹹驚懼,乃相率拜於道左。導因講計曰:“古之王者,莫不賓禮故老,存問風俗,虛己傾心,以招俊義。況天下喪亂,九州分裂,大業草創,急於得人者乎!顧榮、賀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結人心。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帝乃使導躬造循、榮,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自此之後,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晉書·王導傳》卷六五***
[注]①晉元帝:司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晉憫帝被俘的訊息後,先自稱晉王,第二年改稱皇帝。東晉王朝從此建立。選文記載他稱帝前初到江東的情況。②吳會:地名。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潛有興復之志 潛:暗地裡
B. 帝亦雅相器重 雅:很
C. 宜有以匡濟者 匡:輔助
D. 皆江南之望 望:聲望
2. 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A. 軍謀密策,***帝***知無不為
B. 及***導***徙鎮建康,吳人不附
C. 導因講計***於******紀瞻、顧榮***曰
D. 自此之後,***各地***漸相崇奉
3.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陳留名士張公看到十四歲的王導後,便對王導的同胞兄長王敦說,這個孩子是個做將相的人才。
B. 王導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對司馬睿提出了要尊先賢、問風俗、重謙虛、招俊傑、得民心。這是穩定時局、開創大業的五大法寶。
C. 江東士族起初看不起司馬睿,態度非常冷淡,後來看到他親觀祭祀時,那隆重的儀仗,威整的行列,都驚懼不已,於是紛紛前來投靠。
D. 西晉末年,天下紛亂,王導審時度勢,決心輔佐司馬睿,興復晉堂。凡軍國大計,他都積極籌劃,司馬睿也把他當成知交,對他言聽計從,當即付諸行動。
答案:
1. D。***望:應解釋為“有名望的人”***
2. D。***A. 王導。B. 帝。C. 於、帝***
3. B。***A. 王敦是王導的堂兄。C. 江南土族紛紛投靠元帝是在王導受命親自登門拜請賀循、顧榮之後。D.“當即”有誤,“導每勸令之國”中的“每”證明並非“當即”***
***二***
萬石君,名奮,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奮獨有母,不幸失明。家貧。有姊。”高祖曰:“若能從我乎?”
曰:“願盡力。”於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徙其家長安中戚里①,以姊為美人故也。其官積功勞至大中大夫。無文學,恭謹無與比。及孝景即位。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皆以馴行孝謹,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集其門。”號奮為萬石君。
景帝季年,萬石君歸老於家,以歲時為朝臣。過宮門闕,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焉。子孫為小吏,來歸謁,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為便坐,對案不食。然後諸子相責,因長老肉袒固謝罪,改之,乃許。上時賜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孫遵教,亦如之。萬石君家以孝謹聞乎郡國,雖齊魯諸儒質行,皆自以為不及也。
長子建為朗中令,少子慶為內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極切;至廷見,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親尊禮之。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聞之,不食。慶恐,肉袒請罪,不許。舉宗及兄建肉袒,讓曰:“內史貴人,入閭里,裡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乃謝罷慶。慶為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為齊相,舉齊國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齊國大治,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其萬石之謂邪?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斯可謂篤行君子矣!
[注] ①中戚里:長安城內住皇帝戚屬的一條街。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為小吏,侍高祖 侍:侍奉
B.子孫有過失,不譙讓 譙讓:呵責
C.雖齊魯諸儒質行 質行:質疑***他的***行為
D.是以上乃親尊禮之 尊禮:尊敬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徙其家長安中戚里,以姊為美人故也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人臣尊寵乃集其門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C.萬石君家以孝謹聞乎郡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D.雖他皆如是
以鍾罄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3.下列各組句子中,直接表明萬石君“恭謹無與比”的一組是 *** ***
①號奮為萬石君。
②子孫為小吏,來歸謁,必朝服見之,不名。
③上時賜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④乃謝罷慶。
⑤過宮門闕,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焉。
⑥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萬石君出身低微,當時家中親人也只有失明的母親和姐姐了。但是因為性格的恭敬謹嚴無人能比,雖無什麼才能卻被高祖信任並官至太僕。
B.無論是歸老家居後的自己,還是對自己的子孫,萬石君都嚴格要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謹慎小心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徵。
C.文章暴露出朝臣外為恭謹而實際內心特別惶恐的心理狀態,寫了馬字少了一筆就驚呼“上譴,死矣”,問車前有幾匹馬,還要一一挨著數才敢說六匹。這樣寫人們的恭謹,也是對殘酷現實的揭露。
D.司馬遷認為石奮雖不善言談,但卻敏於行事。因此他的教化不苛刻而成功。他值得稱為是行為忠厚的君子長者。
答案:
1.C***質行:躬行,實行;即品行高尚***
2.C***A以:均為介詞,因為B乃:竟然C乎:一為“在”,一為句中停頓,無義。D雖:即使***
3.B***①為皇帝與石奮開玩笑的話,是說石奮一家榮耀無比④對子教育管理嚴格,也即為側面寫萬石君的恭謹的性格⑥間接寫萬石君的性格特徵***
4.A***文中有相關資訊,“愛其恭敬”中的“愛”是喜歡的意思,非“信任”;“積功勞而至大中大夫”而不是“官至太僕”;“恭謹無與比”是對他一生的性格特徵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