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歷史材料大題解題技巧
高考文綜歷史大概都複習的怎麼樣了?對歷史後面的材料題心裡可有底了?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一、題 型
1、 從常規出題來看,它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針對某種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明確表態***是否正確;是否全面等***後再進行分析解答;
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
另一類則是一題中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後明確表態,然後分別進行論證
2 、從材料陳述看
一類是材料觀點直接給出
另一類是觀點間接***觀點隱含***給出
3、設問型別看:包含評述,評價,評論三種
***1***評價,即評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性質、地位、作用、積極意義或者影響等;
***2***評述則是把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史學觀點等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即邊敘述邊評價,或者先敘述再評價;
***3***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事件、觀點等進行分析、論證或評價
注意
***1***評價偏重於從史實中得出結論;
評述 類偏重於敘述史實;
評論 側重於運用辯證史觀或者唯物史觀,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的認識
***2***評價、評述類設問一般含有標誌性的詞語,
如:評價、簡評、評述、說明、論證、如何解釋、你認為、你的看法、你的觀點、如何理解等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二、解題步驟
第一步:完整的閱讀材料,提煉觀點
提煉觀點,弄清幾個問題:
評論的客觀物件評論者的主觀認識是什麼?
有幾個觀點?
各觀點之間是什麼關係?
誤區:為了搶時間作答,沒有完整、準確的閱讀材料,斷章取義,隨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話當成題目要論證的觀點,導致全盤皆輸。
注意:①如果設問是:論證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觀點,只能同意。
②提煉出觀點後,一定不要急著下筆作答,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大腦構思如何表態有利於你接下來的論證,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態。
第二步:陳述觀點並對觀點進行判斷表態
1、材料只有一種觀點怎麼表態
①同意或正確
②不同意或錯誤,陳述你的觀點
③辯證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做題慢的同學儘量避免這種答法,因為時間緊急,論證費時,不利於得分,做題快的同學可以嘗試,挑戰滿分
2、材料有多種觀點***出現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種。
②材料觀點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觀點。***其實材料中的多種觀點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觀點最好是綜合多種觀點。***
注意
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種,因為你不同意其中一種,有兩種可能:
A.與材料另一種觀點不謀而合,還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種;
B.材料的觀點你都不同意,那你為啥不直接說出你的觀點呢,用②這種方式呢?
2***如果設問是這樣的:“你同意哪一種,請說明理由”,而不是“評析材料中……觀點”。
原則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觀點了,但標準答案裡沒有設計材料以外觀點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閱卷老師酌情給分,而酌情給分往往不會給太高。
第三步:對觀點進行論證
得分至關重要的一步,有同學想挑戰高分滿分,把重心放到小結上,或者想綜合多種觀點從更深的層面看問題,而忽視了論證過程,論證不充分,最終得分不高。12分為滿分,論證過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論結合
1、多角度
觀察你論證的觀點本身有幾個層次,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
2、史論結合
史實必須是明確具體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編造臆想的、偏門的,必須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歷史事件。
3 論證要嚴密,不要前後矛盾
誤區:認為多角度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因為我們平時做題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論青紅皁白見題就用。***思維的發散性***
第四步:小結——理論昇華
大多數高中生都達不到分類法的第五個層次,而且此環節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費在此環節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這個論點,運用辯證思維***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作者的立場等,對所有論點進行評價。
跳出此論點所涉及的具體國家、時間、問題,放到整個全人類歷史上看問題
小結:這類試題的答題基本要領是:
1.概括材料觀點。標明觀點出自哪則材料
2.選擇觀點並作出判斷,確定是立論還是駁論。
3.分段論述——
第一段:觀點表述;
第二段:論證;
第三段:結論***不能簡單重複總觀點,必須作內涵表述,上升到規律、本質、實質、正確做法***。
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答題要求
1、立場要鮮明,論點要準確。
立場鮮明,論點要言簡意賅、開門見山、旗幟鮮明。
提出論點要注意三點:
一是不能寫成短語,必須形成判斷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稜兩可;
三是不能長篇大論卻不知所云。
論點準確,讀懂材料,準確、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觀點,然後圍繞這些***個***觀點提出自己的論點,要注意兩點:
一是不能完全拋開材料中的觀點,這樣就跑題了;
二是不能選取材料中某一觀點的部分觀點作為論點,這樣會導致論文的論點殘缺,進而導致論證角度狹窄,論證過程無法展開。
由於材料常以圖表、外語翻譯語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現,對於考生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歸納和組織語言能力的要求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訓練中務必下大氣力予以突破。
2、結構要完整,格式要規範。
結構完整,包括開頭、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決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論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於三個自然段,絕不能一段寫到頭
開頭為第一段,要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論點,如果題目有要求,還應該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幾種觀點。
正文至少一段,運用論據論證論點。
結尾為最後一段,要呼應開頭,但在語言上不能與開頭重複,最好能對觀點進行總結和昇華。
格式規範,不能以問答題的答題格式來作答,語言不能條文化、序號化,不要寫類似於“觀點”、“論證”、“結尾”這樣的提示語,每段開頭不要頂格,要空兩格。
3、邏輯要一致,語言要專業。
邏輯一致,論文的論據與論點在邏輯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關聯,應該以史實論證論點,論據要具有說服力,要能夠支撐和證明論點。
語言專業,論文的語言要符合歷史專業性要求,要使用專業術語,儘量迴避生活化、文學化語言。
4、角度要多樣,層次要分明。
論證角度的多少與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樣,從多個角度論證論點,一般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角度進行論證,也可從內因、外因或者客觀因素、主觀因素等角度進行論證,當然論證角度並非僅僅如此,要結合具體情況尋找論證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資訊作為論據
層次分明,強調論證角度要鮮明,最好每一個論證角度都能單獨成段,並且把論證角度置於每段的開頭,可以把答問答題常用的提示語變通使用,如“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等,這樣便於閱卷老師看清論證角度。
5、卷面要工整,字數不能少。
書寫要認真、規範、美觀、整潔,不可潦草,不可寫得太小,更不可亂塗亂畫。
字數不能少,一般以200字以上為宜,字太少,容易導致論證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