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有效地理學習的方法與技巧

  同學們對地理這一門學科並不陌生,但高中地理學習對每位同學都是意義重大且極具挑戰性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地理學習技巧與方法。

  一、理解地理學的特點,明確學習思路

  1.地理學科特點

  地理學科的特點表現為空間性、區域性和綜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圖和影象圖表,其突出的規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佈和地理變化過程,地理學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質是批判性和戰略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絡,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空間性是地理學的重要特色。空間性落實到具體的地區就是區域性。只有落實到具體的區域,地理研究的現實意義就更為突出,高考正是通過概括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分析區域發展條件和解決區域問題來考查區域性的。

  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地理試題的綜合性主要表現在自然和人文的綜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特色的學習方法。

  2.高考會考對地理考查要點

  地理高考和會考都努力體現地理學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識***主幹知識***,強調知識點間的聯絡和知識結構的質量,考查學生的能力,體現地理課程改革的思想,選材廣泛,材料新穎,創設全新情境,體現公平,聯絡實際,解答現實問題,具有時代氣息,關注熱點問題,考查人文素養,重視培養人文精神。

  地理試題所考查的主幹知識既有基礎性的知識,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知識。基礎知識是學生地理素養的表現,也是對書本知識的再現。地理高考堅持以“理”為主,重視核心的地理知識,強調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規律和原理。強調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和評價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考查學生是否具備理解地理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能力。

  能力考核目標是根據考生完成測試的思維過程制定的。即審題、發現和分析有效資訊、聯絡背景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路徑、進行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比較等,說明問題和表達結論。在上述四項能力中,尤其獲取資訊能力和表達能力值得格外注意。

  考試力圖體現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課程要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的。考試也非常關注這些方面。

  在近年的文綜高考中,第36題是地理學科內的綜合題。非常典型地體現了地理高考的要求。該題一般都有一幅地圖,考查區域地圖和其他影象圖表的閱讀技能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進行空間定位,考查區域基礎知識,考查自然特徵及其成因***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考查人文特徵及其條件***農業、工業、資源開發、人口、城市、交通***,考查人地關係***人類活動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解決***。

  3.不同的地理內容,學習方法有不同的要求

  地理學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綜合性學科,其中自然地理宜採用理科的學習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人文地理強調巨集觀整體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區域地理重點是以圖表為載體的學習方法。區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地圖和影象圖表的判讀技能,區域的分析方法。

  地理高考越來越脫離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為基本載體,重在進行地理思維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學生基本的、巨集觀的知識結構的建立成為地理知識學習的主要目標;案例式的分析法成為流行的學習方法之一,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已成為學習中要解決的問題。

  二、建立空間概念是地理學習的關鍵

  空間性考查主要包括水平空間、垂直空間結構和立體空間關係。地理學根據空間的差異性,把空間劃分為大陸、地區、地方和地點等不同尺度來研究。空間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思維基礎,如把握一地或某一地理現象的位置,明確半球、海陸、經緯等等位置。

  許多同學地理學不好就是沒有清晰空間概念。對時空變化不敏感,對具體位置和相互位置關係把握不清。學習中能把許多地理知識記憶得十分清楚,但是不能落實到具體的空間圖上。沒有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就還是沒有真正掌握的地理知識。

  地理空間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是空話,要具體落實在學習過程中。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培養,就可做以下設計:第一步,選取個條重要緯線***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W、120°E***,讓自己在腦海中形成網格狀經緯儀,並想像其自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係及晨昏線的動態關係;第二步,在瞭解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腦海中想像,十條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氣候區等,此時,在腦海中形成的經緯儀就已經成為平面的地球儀;第三步,在學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十條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這時,腦海中的地球儀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了。

  建立中國的空間概念,能夠進行中國空間定位是很重要的。學習中要抓住我國四至點與主要經緯線,明確中國範圍和位置;抓住界線地理事物,明確相對位置。如山脈界線***三大階梯、主要界線山脈***;河流界線***例如,黃河、長江沿線等***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界線:秦嶺淮河一線、長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我國1月平均溫0°C等溫線、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中國人口線、京哈—京廣線、隴海—蘭新線鐵路沿線等等。

  中國的空間定位要求落實到兩個層面上,一是落實到省級行政區地層面上,而是落實到地形區的層面上。通過學習,要求學生以中國政區圖為基礎,不斷建構中國空間圖。包括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中國河湖圖、中國資源能源圖、中國農業圖、中國工業圖、中國人口城市圖、中國交通圖、中國分割槽圖等。

  建立世界的空間概念要求落實到十三個地區的層面上。結合主要的經緯線,深入掌握世界政區圖、世界氣候圖、世界自然帶圖、世界交通圖、世界分割槽圖等。

  三、運用地理工具是學好地理的橋樑

  文字和地圖、圖表、圖片等地理學表述的雙重形式,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徵,地理高考會考突出考查了學生是否具備運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評價地理事象的思維品質。地理試題幾乎是每一個題組都有一幅圖***表***,這些圖表多數比較新穎,對學生讀圖***表***的能力要求較高。

  地理技能主要包括地圖基本技能;時間計算;等值線判讀;地形剖面圖繪製;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圓形百分比圖的閱讀與繪製;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圖表分析;原理示意圖、景觀圖分析;分佈圖閱讀與分析;資料閱讀與資訊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技能等等。

  等值線圖重點是等高線、等壓線、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等值線圖的讀圖要求主要是五個方面:讀資料;判斷等值線疏密、走向和遞變規律;判斷彎曲特徵及成因;判斷極值區特徵及其成因;繪製剖面圖等繪圖技能。

  圖表型別很多,包括經緯網圖、等值線圖、分佈圖、原理示意圖、模式圖、結構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等。統計圖表三科綜合的切入點之一。

  統計圖表型別多樣,高考中常見的有曲線圖、折線圖、點狀座標圖、圓***扇***形百分比圖、柱狀圖、餅狀圖、統計表格等等。不同型別的統計圖表特點和功能不同,高考中多在教材中原有圖基礎上作變式處理***統計圖的轉換***或考查新圖。統計圖表按要素多少可以分為單圖***單一要素圖***、疊加圖***多要素圖***和組圖***多幅圖組合***三種。疊加圖和組圖要會分解成單圖,在閱讀單圖基礎上,分析要素間相互關係和多幅圖間的聯絡。

  單圖的閱讀包括:***1***讀出圖名,明確圖表內容;***2***閱讀座標***橫座標、縱座標;觀察座標設定是否嚴格***、明確單位、讀出資料。***3***抓住特徵點與特徵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轉折點***,分析資料特點和變化趨勢。***4***提取已有知識資訊,分析圖中各要素間相互聯絡,發現隱含資訊。***5***注意整體和區域性分析、巨集觀與微觀分析

  疊加圖和組圖的閱讀要明確:不同單圖的各自優點不同;組圖擴大資訊含量和讀圖難度;分解法和疊加法訓練是平時訓練的重要方法;要經常使用比較法。

  四、聯絡實際,關注現實問題

  我們通常把運用知識的能力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這裡所說的理論既可能是某一個學科某一方面的理論,也可能是多學科多個方面的理論。理論聯絡重在強調理論的實踐意義,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和在實踐中對理論的科學發展,這反映了理論和實踐的互動作用。它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綜合使用各種理論和原理分析實際問題。②從實際問題中推匯出理論和原理。③根據理論和原理的要求,對實際問題進行綜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就中學而言,學生在課堂教學學到的主要是系統的、完整的、能夠體現學科主要特點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等等,我們稱之為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是正向的,既先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後,並能運用學到的東西解釋實際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論的認識。就綜合能力考試而言,理論聯絡實際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互動的關係。綜合題往往由實際問題引出,結合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中具體問題設問,命題者既可以通過設定新的問題情景,要求考生在理解題目***瞭解實際***的基礎上,考查考生能否做理論上的歸納、分析、解釋。也可以給出一個或多個基本理論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適用於該理論的實際問題。命題追求“學以致用”,不僅是對學習結果和學習思維過程的檢測,也是對學習意義的深化。地理命題一貫以此為重要目標。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運用知識的能力水平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在中學地理學習中,運用知識的能力最低表現為用一般的原理來定性地解釋地理現象和說明一些地理問題,高一層次是把多方面的主幹知識聯絡起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更高層次是善於將原有的主幹知識新獲得的地理資訊相結合加以分析運用的能力。該項能力在考試中尤其顯得重要,也是考核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手段。

  地理學源於人所生活的環境,反過來又指導人們如何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門科學。應時時刻刻關注周圍的生活,注意將生活現象引入到學習中來。如對沙塵暴、火山、地震、颱風、洪澇、城市綠化的現實解釋,對我國能源、交通、農業、工業發展的具體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