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訓練。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最近,一個由來自瑞典和德國的數學家和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開展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想借此知道鼓掌——這一帶有明顯人類文化色彩的肢體動作,是否能夠彼此感染。研究人員讓兩組大學生志願者聽兩個不同的幻燈片報告,同時開始記錄每個志願者何時開始和停止鼓掌,以及每個志願者座位的排列情況。結果發現,當有些志願者開始鼓掌時,其他的志願者並沒有馬上跟著鼓掌;而當一部分志願者已經停止鼓掌了,另一部分志願者才開始鼓掌。為什麼人們鼓掌的起始和終止的時間不同步呢?

  研究人員通過細緻研究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例如,每個人鼓掌一般都不會拍一兩下就結束;如果一個房間中的大部分人開始鼓掌,先前沒有鼓掌的人也大多會跟著鼓掌;當一個人開始鼓掌時,會帶動他身邊的人緊跟著鼓掌等等。這些現象表明,鼓掌也可以相互傳染。

  研究還發現,當人們看節目鼓掌時,影響他們鼓掌時間長短的因素並不是他們對節目的喜歡程度,而是他們聽到的掌聲強烈程度,而且越強烈的掌聲,帶動其他人鼓掌的人數越多。

  那麼,為什麼鼓掌能夠傳染呢?

  與哈欠、情緒的傳染一樣嗎?

  人們很早就發現,打哈欠很容易在人群中傳染。前不久的研究還證實,人們的情緒也容易彼此傳染。

  如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包括喜怒哀樂在內的所有情緒,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傳播開來,而且傳播速度甚至超過一眨眼的功夫。更有趣的是,同樣是情緒傳染,相比悲傷等消極情緒,快樂等積極情緒的傳染速度竟然還要慢一點。

  既然鼓掌像哈欠、情緒一樣,能在人群中傳染,是不是背後隱藏的祕密也一樣呢?有專家認為,問題可能沒有這麼簡單。

  哈欠和情緒傳染的祕密,在我們的“大腦魔鏡”上。科學家證實,在我們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埋伏著一種特殊的神經細胞——映象神經元,它正是我們的“大腦魔鏡”。當我們看到某種動作時,它會被啟用,促使我們像照鏡子一樣,不自覺地模仿剛才所看到的那個動作,讓我們能夠藉此理解他人的行為、意圖或情感。映象神經元分佈十分廣泛,在兩個大腦半球的重要區域都有分佈。如果破壞整個映象神經系統,就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嚴重下降。有了這個“大腦魔鏡”,於是我們才會見到他人打哈欠,便跟著打哈欠,才會“憂傷著你的憂傷,快樂著你的快樂”——傳染便由此產生。科學家指出,人越容易被感染,表明人的映象神經元越健全和發達。

  但要用“大腦魔鏡”來解釋鼓掌傳染的原因,就比較牽強。因為鼓掌傳染主要是靠聲音影響周圍人群的,而不是看鼓掌的動作引發的,所以“大腦魔鏡”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由此可見,造成鼓掌傳染,應該另有原因。

  原來“大腦魔鏡”也善“聽”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鼓掌也能傳染呢?

  前不久,葡萄牙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寵物狗們不但能當著主人的面,跟著主人打哈欠,即便主人不在場,聽到主人打哈欠的錄音,也會跟著打哈欠。這表明,聲音真的能導致相關的動作傳染。有些現象與鼓掌靠掌聲傳染相類似,其產生的原因,究竟與“大腦魔鏡”有沒有關係呢?

  最近,義大利的一個研究小組對視覺健康者和從未有任何視覺經驗的先天失明者進行了對比實驗,以此來確定在沒有視覺經驗的個體身上,是否存在發育正常且有效的“大腦魔鏡”。研究結果有些出人意料,因為結果顯示,對於“大腦魔鏡”的發育和執行來說,視覺體驗並不是不可或缺的——先天失明的受試者通過聲音認知物體和正常人通過視覺認知物體時,會啟用大腦的同一個區域,都會啟用“大腦魔鏡”。這個實驗表明,“大腦魔鏡”可以擺脫對視覺的依賴,完全有能力對經過耳朵等其他感官獲取的動作資訊進行處理。所以對於盲人來說,他們聽到別人的動作,與正常人看到相同的動作時,大腦的反應是一樣的,說明他們可以藉助“聽”來“看”世界。

  既然“大腦魔鏡”也善“聽”,那麼鼓掌靠掌聲傳染給他人,以及寵物狗聽主人打哈欠的錄音就能跟著打哈欠,也就自然而然了。

  科學家指出,對鼓掌能傳染現象的深層揭祕,不但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洞悉大腦的祕密,也便於下一步更好地利用“大腦魔鏡”做更多的事情。

  1. 本文采用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有什麼好處?

  2.“與哈欠、情緒的傳染一樣嗎?”這一部分不是介紹鼓掌傳染的祕密,是不是偏離主題?為什麼?

  3.“大腦魔鏡”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4. 本文在用平實的語言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作者也運用比喻、擬人、引用等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試舉例說明。

  答案:

  1. 採用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先介紹鼓掌也傳染的現象,再引入“大腦魔鏡”,分析其內在的科學道理,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便於讀者接受。

  2. 不是。因為哈欠、情緒的傳染也是常見現象,讀者很容易想到其背後隱藏的祕密是不是也一樣,接著引出“大腦魔鏡”的工作原理,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也為下文介紹“大腦魔鏡”也善“聽”做了鋪墊。

  3. 當我們看到某種動作時,在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的映象神經元,就會被啟用,促使我們像照鏡子一樣,不自覺地模仿剛才所看到的那個動作,讓我們能夠藉此理解他人的行為、意圖或情感。“大腦魔鏡”也可以擺脫對視覺的依賴,完全有能力對經過耳朵等其他感官獲取的動作資訊進行處理。

  4. 如:把映象神經元比喻成“大腦魔鏡”,生動形象,利於讀者認知。“憂傷著你的憂傷,快樂著你的快樂”,引用歌詞,契合當時的語境,幽默詼諧,有很強的感染力。“大腦魔鏡”也善“聽”,把其擬人化,突出了其“聽”的功能,生動形象地解釋了鼓掌傳染的深層祕密。

  ***二***

  最近,科學家在南美洲的蓋亞那發現了奇異的兩棲動物新物種——無肺螈成體。它們的體形看起來很像巨型蠕蟲或是蛇類,體長可達70釐米,沒有鼻孔,沒有肺,也沒有腿,主要生活於水中,依靠面板呼吸氧氣。此外,科學家在厄瓜多西部進行科學考察時也發現了一種新的無肺螈。

  有趣的是,前兩年新加坡生物學家還重新發現了一種體內沒有肺的蛙,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無肺的蛙。起初,科學家並不相信這種蛙會沒有肺,但經過仔細解剖檢查分析後,他們也不由得目瞪口呆地接受了這一事實。在無肺蛙的體內,科學家發現了正常的胃、脾和肝臟,但在肺的位置卻只有反常的軟骨組織。

  雖然大多數兩棲動物是水陸兩棲的,但僅僅在生活習性上的水陸兩棲還並不能說明兩棲動物的特點,因為還有一些高等脊椎動物也存在著這種習性。確切地說,兩棲動物這一名稱主要是指它們一生中包括水生生活的幼體階段***蝌蚪,用鰓呼吸***與陸地生活的成體階段***改為肺呼吸***等兩個營不同生活方式的階段。因此,在兩棲動物的生活史上要經過“變態”這一過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成體沒有肺的兩棲動物呢?

  兩棲動物是由水生生活的動物過渡到真正陸生生活的動物之間的一個類群,是脊椎動物中最先征服陸地環境的先驅。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說,兩棲動物的從水登陸,只是初建了脊椎動物陸地生活的“灘頭陣地”,它們對陸地生活的適應還不完善,尤其是有兩個關鍵性問題它們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一是成體的肺不發達,呼吸機制主要由鼻瓣和口腔的動作將空氣吞入***而不是吸入***肺內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面板呼吸的輔助,這就要求面板經常保持溼潤,才能進行氣體交換;另一個關鍵性問題是,繁殖時進行體外受精,必須產卵於水中,胚胎髮育過程中沒有羊膜,孵出的幼體營水中生活方式,經過一個變態階段才能發育為能在陸地生活的成體。這兩方面矛盾的存在,使兩棲動物沒有抗禦長期乾旱的能力,不能徹底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

  科學家發現,無肺蛙生活的溪流雖然位於印度尼西亞婆羅洲低地雨林地區,離赤道距離不遠,然而水中卻異常冰冷。因此,他們推測,在這樣的水域中富含大量的氧氣,而這種蛙體內沒有肺,能夠使其更好地沉入水中,從而更好地適應寒冷、湍急的河水。體內沒有肺使這種蛙的身體變得扁平,因而可以增加其面板與外界的接觸面積,有助於它們吸收氧氣。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自身需氧量非常少,只佔相同體形哺乳動物的10%。不需要過多的氧氣,導致它們很容易出現體型和器官的變化,因而失去肺這種呼吸器官。

  為了保護這些十分稀有的珍奇兩棲動物,世界自然基金會已經呼籲有關國家的政府謹慎開發這些地區的資源,以保護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

  ***選自2011年第15期《百科知識》***

  1.“最近,科學家在南美洲的蓋亞那發現了奇異的兩棲動物新物種——無肺螈成體。”試說說無肺螈成體有什麼奇異之處?***2分***

  2.“它們的體形看起來很像巨型蠕蟲或是蛇類,體長可達70釐米”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3.第二段中加線詞語“唯一”能否去掉,為什麼?***3分***

  4.“在兩棲動物的生活史上要經過‘變態’這一過程”。試說說“‘變態’這一過程”具體指什麼?***2分***

  5.為什麼會出現成體沒有肺的兩棲動物呢?***4分***

  6.無肺蛙扁平的身體有什麼作用?***2分***

  7.本文采用了什麼說明順序?***2分***

  答案:

  1.體形看起來很像巨型蠕蟲或是蛇類,體長可達70釐米,沒有鼻孔,沒有肺,也沒有腿,主要生活於水中,依靠面板呼吸氧氣。

  2.作比較 列數字 具體寫出了無肺螈成體的體形和體長。

  3.不能去掉。 因為“唯一”只有一種,別無其他的意思,用在句中強調世界上只有一種無肺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兩棲動物一生中從水生生活的幼體階段***蝌蚪,用鰓呼吸***過渡到陸地生活的成體階段***改為肺呼吸***的過程。

  5.因為兩棲動物從水登陸兩有很好地解決兩個關鍵性問題:***1***成體的肺不發達,呼吸機制主要由鼻瓣和口腔的動作將空氣吞入***而不是吸入***肺內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面板呼吸的輔助,這就要求面板經常保持溼潤,才能進行氣體交換。***2***繁殖時進行體外受精,必須產卵於水中,胚胎髮育過程中沒有羊膜,孵出的幼體營水中生活方式,經過一個變態階段才能發育為能在陸地生活的成體。這兩方面矛盾的存在,使兩棲動物沒有抗禦長期乾旱的能力,不能徹底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

  6.可以增加其面板與外界的接觸面積,有助於它們吸收氧氣。

  7.邏輯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