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運用方法與技巧指導

  導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高考語文文言文運用方法與技巧

  一:多音字識記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據義定音。多音字的意義不同,讀音也相應改變。因此要根據一個字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去判定它的讀音,依照“據義定音,音隨義轉”的特點,將音義結合起來進行記憶。

  2.注意區分一般詞語與專用詞語。如 “巷”在與採礦業有關的“巷道”中讀 “hàng”,而一般情況下讀“xiàng”,如“小巷”、“街談巷議”、“萬人空巷”等。

  3.運用記少去多的方法。“少”是指使用範圍較小、涉及詞語少的讀音,“多”則指使用範圍廣、涉及詞語多的讀音。考生只要記住涉及詞語少的讀音,就可以準確區分一些多音字了。如“迫”字有兩個讀音 “pò”和“pǎi”,只有在“迫擊炮”這個詞中時,“迫”才讀“pǎi”,其餘的都讀“pò”。因此考生只要記住“迫”在“迫擊炮”中讀“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餘詞語中的讀音了。

  4.依據詞性辨別讀音。有一部分多音多義字因詞性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讀音。如“處”,讀“chǔ”時多為動詞,讀“chù”時多為名詞,所以,像“處理”、“處罰”、“處世”、“處變不驚”、“處心積慮”等詞語中的“處”都讀“chǔ”。

  5.要注意平時的積累。普通話的常用字中有許多多音多義字,主要是因為詞性不同和詞義不同而產生了異讀。所以,考生最好準備一個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義字分類記錄下來,並經常翻閱。

  二:形聲字記憶絕招

  形聲字中那些聲旁相同、字形相近、讀音或同或異的詞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物件。比如“剽悍、漂泊、虛無縹緲、飄忽不定”一組詞語中的加點字都讀 “piāo”,而“悼念、泥淖、綽綽有餘、掉以輕心”一組詞語中各加點字的讀音分別為“dào、nào、chuò、diào”。對待形聲字,一方面我們不妨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認字認半邊”這一說法,認識到形聲字聲旁表音的特點並利用它來幫助我們識記字音,例如“獎掖、阡陌、招徠、驀然”中加點字的讀音就和它們的聲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克服“認字認半邊”的“慣性”,因為許多聲旁現在不能代表該字的讀音了,例如“孝悌、訃告、掣肘、對峙、熾熱”中加點字的讀音沒有一個和它們的聲旁相同。針對這兩種情況,我們要反覆記憶,不斷積累,同時要特別注意隨時整理,經常複習。

  三: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

  區別形似字的讀音關鍵在於注意詞語書寫上的細微差別,千萬不可“一瞥而過”,另外要結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體詞語的語境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比如 “縝密、滇池、嗔怒、精衛填海、謹小慎微”這五個詞語中的“縝、滇、嗔、填、慎”,從詞形上看區別不是很大,但是讀音差別不小,分別讀作“zhěn、 diān、chēn、tián、shèn”。在複習課本相關知識或解讀高考試題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對一些形似字進行聯想積累,〖JP+2〗舉一反三,可以採用整體比較的記憶方法,也可以自己結合一些具體的語境進行辯證記憶。

  四:音同異義字形題的解題技巧

  1.對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義。考生只有對字的含義有了正確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義,才能準確辨別錯別字。如“一籌莫展”中的“籌” 意思為“計策、辦法”,這個詞的意思是“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或“一點辦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義,就很容易將“籌”寫成“愁”。

  2.要學會對字形進行分析、比較。如果對形聲字的形旁表示的意義分析、理解得比較好,就能準確判斷出詞語的書寫正誤與否。如“懲前毖後”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謹慎、小心”,就不能寫成以“死”字為形旁的“斃”。

  3.瞭解成語典故。成語形成之初往往與某個典故相關聯,因此要記準記牢成語中的字形,就必須追本溯源,這樣才不會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幹到底。而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項羽與秦兵打仗,過河後沉掉渡船,打破鐵鍋,只帶上三天的乾糧以示決一死戰,不勝利不再回來。因此,只能用表示“鍋”的意思的“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