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材知識

  掌握好教材上的每一個知識點,對你的考試是有幫助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變異基因

  在一定的條件下基因也可以從原來的存在形式突然改變成另一種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個位點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這個基因叫做變異基因。

  於是後代 的表現中也就突然地出現祖先從未有的新性狀。

  例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家族在她以前沒有發現過血友病的病人,但是她的一個兒子患了血友病,成了她家族中第一個患血友病的成員。後來,又在她的外孫中出現了幾個血友病病人。很顯然,在她的父親或母親中產生了一個血友病基因的突變。這個突變基因傳給了她,而她是雜合子,所以表現型仍是正常的,但卻通過她傳給了她的兒子。

  基因變異的後果除如上所述形成致病基因引起遺傳病外,還可造成死胎、自然流產和出生後天折等,稱為致死性突變;當然也可能對人體並無影響,僅僅造成正常人體間的遺傳學差異;甚至可能給個體的生存帶來一定的好處。

  突變***即基因突變***在生物學上的含義,是指細胞中的遺傳基因***通常指存在於細胞核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發生的改變。它包括單個鹼基改變所引起的點突變,或多個鹼基的缺失、重複和插入。原因可以是細胞分裂時遺傳基因的複製發生錯誤、或受化學物質、輻射或病毒的影響。

  突變通常會導致細胞運作不正常或死亡,甚至可以在較高等生物中引發癌症。

  但同時,突變也被視為物種進化的“推動力”,不理想的突變會經天擇過程被淘汰,而對物種有利的突變則會被累積下去。中性的突變對物種沒有影響而逐漸累積,會導致間斷平衡。

  :多基因

  單個作用極其微弱的多數同義互補的基因組成的基因群,這些基因與數量性狀表現有關,這種基因群稱為多基因系,基因群中的各個基因稱為多基因或小基因。

  自W.L.Johannsen提出純系學說以來,遺傳上所研究的變異淨是些不連續的。由於H.Nilsson-Ehle和E.M.East等人引入同義基因的概念,對在F2中所表現的連續變異的解釋已成為可能。多基因學說是由K.Mather提出的,他把同義基因的概念加以擴充,系統地發展了數量性狀的統計分析法。

  真正的純系其多基因系也應該是純合的,所以沒有性狀的遺傳方差,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連續變異是由於環境的影響所致。在不同的純系交配所產生的F1中,每一個體雖然都是雜合體,但由於它們的基因型都是一樣的,所以仍然沒有遺傳方差。

  在F2中,個體的性狀按多基因的數目多少而呈階梯狀的分佈,加上環境的影響,去掉階梯的稜角圖形就接近於正態分佈。實際上多基因之間有相加和相乘二種關係,此外等位基因之間還有顯隱性關係,非等位基因之間有上位關係***非相加的相互作用***,再加上細胞質的問題,所以為了進行分析,必須把這些因素都加以適當的整理。

  根據理論上推算的基因型來推斷各分離世代的群體,與實際看到的分離世代中數量性狀的平均值進行比較來估計基因效應和有效基因的數目等。關於多基因的這種統計學處理是重要的分析方法。

  多基因中所產生的突變,由於其作用很小,所以這些變異是作為潛伏的變異而遺傳下去,它們使得個體的適應範圍擴大,並通過自然選擇在進化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

  1、在細胞的細胞核中存在的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染色體上有許多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就是基因。

  2、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兩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DNA***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

  3、每一種動物或植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特定的,並且通常是成對存在的。人的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23對;水稻有24條,12對。基因也和染色體一樣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每條染色體上都帶有一定數量的基因。一種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這種生物的基因組。

  4、基因就是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資訊,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

  5、概念從大到小排列:細胞 > 細胞核 > 染色體 > DNA >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