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書下冊古詩

  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 ,學習七年級語文古詩的作用可見一斑。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

  雲從窗裡出。

  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青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七年級語文課外春風得意馬蹄疾全詩

  《登科後》

  作者:孟郊

  原文: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註釋:

  1、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製度,考中進士稱及弟,經吏部複試取中厚授予官職稱登科。

  2、齷齪***wò chuò***:原意是骯髒,這裡指不如意的處境。

  3、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4、放蕩***dàng***: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5、思無涯:興致高漲。

  6、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

  7、疾:飛快。

  詩意:

  昔日科舉不得志,心胸鬱悶促狹的時光實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蕭灑曠達自由自在思緒開闊無涯。乘著和煦的春風,志得意滿,策馬馳騁在寬闊的天街上,馬蹄似乎也格外輕鬆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盡長安似錦的繁花。

  賞析: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別開生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這首詩因為給後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詩人兩次落第,這次竟然高中,就彷彿一下子從苦海中超度出來,登上了歡樂的頂峰。所以,詩一開頭就直接傾瀉心中的狂喜,說以往那種生活上的困頓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時金榜題名,終於揚眉吐氣,自由自在,真是說不盡的暢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著春風策馬賓士於鮮花爛漫的長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時的詩人神采飛揚,不但感到春風駘蕩,天宇高遠,大道平闊,就連自己的駿馬也四蹄生風了。偌大一座長安城,春花無數,卻被他一日看盡,真是“放蕩”無比!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成,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態,還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這兩句詩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並派生出兩個成語。

  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裡宴集同年,“公卿家傾城縱觀於此”***《唐摭言》卷三***。新進士們“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趙嘏《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可知所寫春風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但詩人並不留連於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覺上的“放蕩”: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還要“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車馬擁擠、遊人爭觀的長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馬疾馳,偌大一個長安,無數春花,“一日”是不能“看盡”的。然而詩人儘可自認為當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也盡不妨說一日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雖無理卻有情,因為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就不覺得其荒唐了。同時詩句還具有象徵意味:“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皇恩的象徵。所謂“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之事。詩句的思想藝術容量較大,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後人喜愛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