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範企業財務管理

  企業財務管理的規範能讓我們的企業更上一層樓,規範企業財務管理應該怎麼做呢?小編為你帶來了“”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規範企業財務管理

  關注點一: 持續盈利能力-企業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能夠持續盈利是企業發行上市的一項基本要求,從財務會計資訊來看,盈利能力主要體現在收入的結構組成及增減變動、毛利率的構成及各期增減、利潤來源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等三個方面。

  從公司自身經營來看,決定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內部因素——核心業務、核心技術、主要產品以及其主要產品的用途和原料供應等方面。

  從公司經營所處環境來看,決定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外部因素——所處行業環境、行業中所處地位、市場空間、公司的競爭特點及產品的銷售情況、主要消費群體等方面。

  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適應市場環境,是否具有可複製性,這些決定了企業的擴張能力和快速成長的空間。

  公司的盈利質量,包括營業收入或淨利潤對關聯方是否存在重大依賴,盈利是否主要依賴稅收優惠、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客戶和供應商的集中度如何,是否對重大客戶和供應商存在重大依賴性。

  關注點二:收入

  營業收入是利潤表的重要科目,反映了公司創造利潤和現金流量的能力。在主機板及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的發行條件中,均有營業收入的指標要求。收入最主要是銷售收入的驗證標準,匹配程度包括付款條件在上市、融資或者併購過程當中嚴格審查的,尤其是現金收入超過70%以上的,對收入確認是非常嚴格的。

  關注點三:成本費用

  成本費用直接影響企業的毛利率和利潤,影響企業的規範、合規性和盈利能力。許多成本費用與收入做的不匹配,成本費用很大而收入很小,從而逃避稅收;甚至有些企業用白條衝賬,用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來抵賬,這都是增大企業成本費用的一種手段,但也是恰恰影響未來融資或者上市時稽核所關注的點。

  關注點四:稅務

  稅務問題是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在稅務方面,中國證監會頒佈的主機板和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均規定:發行人依法納稅,各項稅收優惠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發行人的經營成果對稅收優惠不存在重大依賴。

  稅收問題是困擾未來企業融資、併購、上市掛牌企業的一個大問題。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多采取採用內外賬方式,利潤並未完全顯現,需要面對稅務處罰和調賬的影響。如果能夠通過稅務處罰和調帳的處理解決,還算未構成實質性障礙,更多的情況是,一方面因為修補歷史的處理導致稅收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卻因為調整幅度過大被認定為企業內控不力、持續盈利無保障、公司經營缺誠信等,可謂“得不償失”。因此,稅收規劃一定要提前考慮,並且要與盈利規劃避免結合起來。

  關注點五: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反應了一個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償債和支付能力,現金流量表提供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無法提供的更加真實有用的財務資訊,更為清晰地揭示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財務狀況。很多正常經營的企業都會出現利潤表上有利潤,但現金流量表上沒現金這種情況,反觀我們很多民營企業這種情況是利潤表上沒利潤,現金流量表上沒現金,但還生存的很好,那麼稅務不查即得,一查一定會有問題。

  關注點六:重大財務風險

  即不可把控的財務的系統風險,是指財務經營以外的,如對外擔保,或者法律的訴訟和仲裁,雖然不能在財務報表體現出來,但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也可能是未來的財務損失。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方面,中國證監會頒佈的主機板和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均作了禁止性規定,包括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項;不存在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進行違規擔保的情形;不得有資金被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以借款、代償債務、代墊款項或者其他方式佔用的情形。

  關注點七:會計基礎工作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是企業上市的一條基本原則。

  特別是民營企業,在會計基礎方面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有“規”不依,記錄、憑證、報表的處理不夠規範,甚至錯誤,內容上無法銜接或不夠全面;另一方面是“內外”不一,由於存在融資、稅務等多方面需求,普遍存在幾套帳情況。這不僅讓企業的執行質量和外在形象大打折扣,還勢必影響好企業掛牌,當然更會影響企業今後的IPO。建議嚴格執行相關會計準則,充分認識到規範不是成本,而是收益,養成將所有經濟業務事項納入統一的一套報賬體系內的意識和習慣。

  關注點八:獨立性與關聯交易

  企業要上市,其應當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管理結構,具有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具體為資產完整、人員獨立、財務獨立、機構獨立和業務獨立五大獨立。尤其是業務獨立方面,證監會對關聯交易的稽核非常嚴格,要求報告期內關聯交易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因此對關聯交易要有完整業務流程的規範,還要證明其必要性及公允性

  關注點九:內部控制

  內控也是融資或者上市、併購稽核的一個重要因素,財務不規範也表明了內控是失控的或者說沒有內控。不可否認的是,政府相關機構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越來越嚴格。主機板及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均對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明確規定。

  企業內部控制是主辦券商盡職調查和稽核時關注的重點,也是證券業協會等主管備案審查的機構評價的核心。從內部控制的範圍來看,包括融資控制、投資控制、費用控制、盈利控制、資金控制、分配控制、風險控制等;從內部控制的途徑來看,包括公司治理機制、職責授權控制、預算控制制度、業務程式控制、道德風險控制、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等。一般來說,內部控制的型別分為約束型控制或集權型控制和激勵型控制或分權型控制。通常情況下,中小型企業以前者為主,規模型企業可採取後者。另外,內部控制不僅要有制度,而且要有執行和監督,並且有記錄和反饋,否則仍然會流於形式,影響掛牌。

  企業節稅理應從規範財務管理中入手

  稅收,對於企業來說,和其它各種費用一樣,都是企業的一種支出,在法律充許的情況下,當然是要繳的。為此,有的企業進行稅收籌劃以節稅,更有的企業通過偷稅等違法手段少繳稅款,但是卻有不少的企業由於對稅法理解不深,因財務管理不符合規定的要求,對於稅法賦予的權利也沒能很好的利用,以至於糊里糊塗的多繳了稅款。

  其實要想不繳冤枉稅,首先就要從加強財務管理,只有這樣,用足用好稅法規定的各項權利,這是每個企業必須具備基本功。有些企業可能連本身應該享受的權利都沒有享受到,但卻採取違法手段進行偷稅等活動,最終因自己的違法行為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企業所得稅條例》及細則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准予扣除專案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各額。即:應納稅所各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專案金額。這裡所說的准予扣除的專案,是指與納稅人取得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這裡要特別注意,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從收入總額中扣除的內容是准予扣除專案的金額,而不是實際發生的金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企業所得稅條例》還規定:納稅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其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同國家有關稅收的規定有牴觸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納稅。

  比如有些費用雖然是企業的實際支出,但並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進行扣除,象違法經營的罰款支出,企業支付給投資者的分紅等是不充許稅前扣除的。還有目前有扣除限額的專案,如工資、廣告費、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只能在規定標準內扣除。另外,象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支出,要按法定的使用期限扣除,而不能在投入使用時一次扣除。這些都是需要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加以注意的。

  在這裡重點要說的是,由於企業對稅法的不準確的理解或財務制度不健全,使企業本該享有的權利而因種種原因沒有享受到。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生商品購銷行為沒有取得符合要求的發票

  比如,企業發生購入商品行為,而沒有取得發票,只是以白條或其它無效的憑證入帳,或者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而在購進原材料等商品時,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只取得了普通發票。在沒有取得發票的情況下,那麼你所發生的此項支出,就是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如果你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即使取得了普通發票,你也無法按規定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因為按規定只有取得了註明增值稅稅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才能計算抵扣進項稅額。

  二、費用支出沒有取得憑證或沒有取得符合規定的憑證

  如企業發生業務招待支出,而沒有索取發票。企業發生運費支出,而沒有向運輸業主索要運費發票。這些都是企業經常發生的,尤其是一些以家庭為單位投資的企業容易發生這類情況,在他們看來,反正是自己花錢,要不要票無所謂,其不知,只因為不要發票,就失去了在所得稅前扣除的條件。

  還有,公益性捐贈是企業可能發生的行為,企業的公益性捐贈,如果按照規定的程式,渠道進行捐贈,並取得相關的憑證是可以按不同捐助物件按1.5%、3%、10%、30%或全部稅前扣除的了。這就是要符合如下規定:1、要通過中國境內的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受贈單位進行捐贈。而不是企業直接向受贈單位進行捐贈。2、要取得接受捐贈或辦理轉贈的非營利的社團和國家機關,按照隸屬關係分別使用由中央或省級財政部門統一負責監製的捐贈票據,並加蓋接受捐贈或轉贈單位的財務專用印章。稅務機關才能據此對捐贈單位和個人的捐贈進行稅前扣除。

  三、應該扣除而沒有及時扣除的費用

  很多的費用扣除都有一些規定,有一條原則是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比如,現行的企業的固定資產大多數都實行直線法扣除,即在規定的時限內平均扣除。如果在應申報扣除的年限內,而不申報扣除。在以後年度是不充許補釦的。類似的還有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的等。

  四、應該提取而沒有提取的費用

  稅前扣除的確認還有一條重要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在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象企業因經濟情況等原因,實際以經發生的費用,當期可能支付不了,但以後是必需要支付的,比如企業的工資、借款利息等。都應在費用發生時確認扣除。如果不按規定提取扣除,到實際支付時按規定就不能再扣除了。

  五、合格的財務管理是享受稅收優惠的必要條件

  很多的稅收優惠政策都對企業的財務核算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稅收減免管理辦法》規定:納稅人同時從事減免專案與非減免專案的,應分別核算,獨立計算減免專案的計稅依據以及減免稅額度。不能分別核算的,不能享受減免稅;核算不清的,由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核定。

  《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國稅發[2000]38號規定:納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採取核定徵收方式徵收企業所得稅:

  一、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可以不設賬簿的或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應設定但未設定賬簿的;

  二、只能準確核算收入總額,或收入總額能夠查實,但其成本費用支出不能準確核算的;

  三、只能準確核算成本費用支出,或成本費用支出能夠查實,但其收入總額不能準確核算的;

  四、收入總額及成本費用支出均不能正確核算,不能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納稅資料,難以查實的;

  五、賬目設定和核算雖然符合規定,但並未按規定儲存有關賬簿、憑證及有關納稅資料的;

  六、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關鍵是納稅人實行核實徵收方式的,不得享受企業所得稅各項優惠政策。納稅人按規定在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期間或優惠政策到期後3年內,如出現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一經查實,應追回因享受優惠政策而減免的稅款,其中,按規定執行優惠政策尚未到期的,還應按核定徵收的方式恢復徵稅。

  其實,企業如果符合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是最好的節稅方法。但即使你符合規定的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也可能因為你的財務不符合要求而不能享受本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

  增值稅對企業財務管理狀況也有很高的要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若干政策的通知》財稅[2005]165號規定:納稅人一經認定為正式一般納稅人,不得再轉為小規模納稅人;雖然納稅人一經認定為正式一般納稅人,不得再轉為小規模納稅人,好象納稅人的身份有了保障。

  但其實會計核算不健全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損害更嚴重。《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增值稅徵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稅發[1995]15號規定:對年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上,會計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夠向稅務機關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一般納稅人,經縣級以上國家稅務局批准,停止其抵扣進項稅額,按銷售額依照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同時取消其專用發票使用權,並收繳結存的專用發票。待納稅人完善會計核算,能保證向稅務機關提供準確的稅務資料後,方可准許抵扣進項稅額,重新批准其專用發票的使用權。

  納稅人在停止抵扣進項稅額期間所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額,以及按規定抵扣的期初存貨的已徵稅款,不得結轉到經批准准許抵扣進項稅額時抵扣。

  以上是財務核算狀況直接的影響企業利益的情況,其實更多的對企業進行的節稅籌劃的前提都是企業要有符合規定的財務核算。所以,我們說加強企業的財務核算實在是企業節稅的基本前提。企業要想節稅,就必需從加強財務核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