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好語文九大簡單技巧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一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一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任何語種都屬於語文的範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

       好多家長反映說孩子日記寫不好、不善於表達、字寫得不好、語文成績差等等,還有家長說孩子很聰明,數學學得很好,就是語文成績差,其實孩子的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沒有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造成的,孩子一個好的習慣養成需要21天的時間,而這個習慣的初步形成則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耐心陪同和及時的督促是很重要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九大簡單技巧。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技巧一、端端正正寫字的習慣。

  俗話說:“字如其人”。一點都沒錯,一個人長得眉清目秀儀表端莊,會給人以容易接近的感覺;一個人的字寫得間架結構合理、筆順規範、字跡清楚、同樣會更容易贏得眾人。所以在這個提倡個性張揚的時代中,與人相處,待人接物,有一手流暢秀美的字,就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家長對這件事不要覺得不以為然,事實證明:語文的考試中字型工整的更容易的高分!***

  技巧二、講普通話的習慣。

  普通話是漢民族的通用語,講普通話已經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律義務,能講一口準確流利的普通話也已經成為公民良好文化修養的標誌。所以學生時代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不僅方便了與人交際,而且能從媒體裡學到更多的知識;用普通話進行朗誦,則更容易增強語感。

  技巧三、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不少是可以通過查工具書來解決的。一般來說,中小學生應該準備的工具書有《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勤查工具書,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閱讀和寫作中的障礙,擴大知識面和視野,積累詞彙,提高靈活運用語言的重要性。***勤查工具書不僅可解決孩子遇到的實際問題,而且還能養成遇事自己動手處理的習慣,在這個過程無意增加了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

  技巧四、勤於背誦的習慣。

  “胸有萬匯憑吞吐”、“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指的背誦的重要性。長期堅持背誦名家名段,就會積累起任自己支配的字詞句段、美文佳作。背誦的最有效方法是熟讀成誦,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文化的濃汁,作文時自然會遊刃有餘,***好多孩子對背誦表現的很痛苦,家長也表現的很無奈,這點,有個小竅門,起初,家長們可摘取一小段簡單易會文章讓孩子大聲朗讀多遍,孩子記憶力好,簡單的文章朗讀多遍後其實已經可自己背誦了,這樣堅持十天後可慢慢增加文章長度和難度,孩子從中體會要成就感了,發現背誦其實也沒那麼難!***

  技巧五、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動筆墨”是指做筆記;或指對閱讀文章中的重語句、精要語段進行圈點勾畫;或是讀而有感,感而有記,隨時記下點滴感受、思想、或是進行摘錄,記下自己喜歡的名人睿語、新穎觀點。這種習慣對於鍛鍊篩選能力,培養靈感,積累材料,有著巨大有作用。

  技巧六、隨時練筆的習慣。

  靈感的重大特點是轉瞬即逝,養成勤於動筆、隨時練筆的習慣至關重要。這種文體可敘可議,可狀物可抒情,靈活自由,操作簡單,可每天一記,也可幾天一記,這樣一直堅持下去,就會習慣成自然,受益終生。

  技巧七、留心觀察的習慣。

  同學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觀察周圍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隨時隨地將生活中富有意義的東西盡收眼底。平時要注意觀察生活,從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現象中,從人們熟視無睹見怪不怪的現象中,提取出我們作文的最佳素材。

  技巧八、勤於修改的習慣。

  作文是寫出來的,好的作文卻是改出來的。要養成勤於修改的習慣這是寫作中的重要一環;修改自己的作文要從譴詞造句、標點修飾、選材段落、主題提煉等方面認真地進行,精益求精,使作文成為佳作。

  技巧九、思索感悟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與思,學與悟是不能分開的。學與思只有緊密結合起來,才會學有所成。懷疑是思維的火種,思維是閱讀能力的核心,而閱讀能力高低是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思索感悟的習慣,把這項工作放在預習、學習、複習的會過程中完成,這樣使思維敏捷、視野開闊、逐步掌握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成為學習的主人。***家長要允許孩子發問,允許孩子問各種家長都未必能回答上的問題,孩子發問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思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