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巧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學習興趣、好的學習方法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預習和複習:

  不管學習任何科目,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都是十分重要的,課前預習可以使我們聽起課來沒有那麼費勁,能夠很快的跟上老師的腳步,課後複習可以使我們對當天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防止遺忘。

  多讀多寫:

  說實話,學習語文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它跟數學不同,數學我們需要動腦子,但是語文就沒有那麼費勁了,記住了就能回答的上,記不住就回答不上,就這麼簡單,因此多讀多寫是學好語文的必經之路,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也不如爛筆頭,不僅要多讀還要多寫才能加深我們的記憶。

  現代文:

  說白了也就是白話文,是把平時我們的生活的點滴巧妙的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片文章。對於現代文,我們理解它應該沒有問題,關鍵就是它在考試中的應用,現代文的題目一般都是給你一篇文章,叫你分析結構,鑑賞人物和探究主題。翻來倒去也是這幾點,因此學會分析進而描述出來成為我們首要的任務,當然這種功夫不是我們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我們需要通過多加練習才能做到。

  文言文:

  對於文言文的學習,首先我們需要進行詞語的積累,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澱,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當然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古今詞義的異同,通假字現象,以及一些常用句式,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和牢固的掌握文言文。

  古詩詞:

  古詩詞在現代考試中的比重是越來越重了,因此對於古詩詞的學習我們不能放鬆,其實古詩詞的考試也分為課內和課外,課內的沒什麼好說的,自然是死記硬背了,課外的需要我們多多涉獵相關知識,當然跟文言文一樣,很多東西都是一理通百理明的,實在不明白的話可以參考個別詞語在其他詩詞中的含義。

  作文:

  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不用小編說了吧,對於如何寫好作文,百度一下應該會出來很多相關內容,具體方法小編就不在闡述了,但是有一點要說明的是,作文的書寫不但在詞彙量的積累,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能夠把這些詞語巧妙的結合起來,合適的詞出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鑄造出一片好的文章。

  課外知識:

  如果你只是想要及格的話,學習好課內的知識就足夠了,但是你想要學的好的話,僅僅是課內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補充大量的課外知識,當然,考試的時候誰也不敢保證到底出什麼課外知識,因此我們只能以量取勝。

  考後總結:

  考試是對我們一個階段學習的總結,也是讓我們發現不足查漏補缺的方法。在考試過後,進行一番總結是必要的,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之處,以便及時的更正不足,具體的總結方法可以參考小編的考後總結經驗。

  二:

  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四、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正規化”,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正規化”,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覆嘗試、積累正規化,因為靈感總是出現在辛苦勞動之後的彩虹;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求精熟:啟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教師則要善於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

  要跳出:課內法,課外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為了實現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緻的觀察功夫,從美術音樂科學藝術鑑賞的規律和經驗。②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從《讀者》學人文關懷,從《南方週末》學政治敏感,從《奧祕》學科學幻想。③跳出時空環境學語文。這就是所謂的遠端學習、網路學習。舉凡“科教頻道”的《希望英語雜誌》、《百家講壇》等欄目,還有大量的語文學習網站,給我們開闢了豐富多采、真正互動的全新的學習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