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學反思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山中訪友》教學反思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升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穫。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景物、優美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為重要。

  我在導課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我以本文題目展開線索。因為課題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築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手法,是本文的文眼。所以我讓同學麼們邊讀邊思考:***1***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 ***2***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3***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讓同學們揣測文章的內容,捉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得豐富極了,有的認為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為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為去訪問某個建築等等,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2、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後投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和性情,讓人越讀越愛步釋手。因此,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收穫:學習了這一課,我們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為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草蟲的村落》是一篇充滿了童趣的文章,作者以一個孩童的眼光記敘了一次遊歷草蟲村落的過程。

  雖然這篇文章學生很感興趣,但是,以往我的教學中並沒有抓住孩子感興趣的切入點,將孩子們引入草蟲的世界裡,瞭解蟲子的生活習性,感受蟲子的喜怒哀樂,體味文字的獨特魅力。因此,這樣好的課程資源由於我教學設計的問題,並沒有發揮其最有效的作用。既沒有進行有效的文字訓練,又沒有讓孩子們受到熱愛大自然的薰陶。

  這課的教學在我非常矛盾的情況下不緊不慢地開始了。

  讀課文,學生字新詞,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並將課文分段。此時,只剩下幾分鐘就下課了。於是我安排孩子們討論:課文中敘述了草蟲世界的哪幾個場景?你最喜歡哪個場景,為什麼,請在書上批註你的體會。孩子們的學習很專注。

  沒想到,我隨意安排的這個教學環節在教學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第二堂課,我索性引導孩子圍繞孩子們喜歡的場景展開了學習。

  孩子們最喜歡的場景是蟲子開演奏會的場景。我就從這個自然段入手帶著孩子們學習。於是我帶著孩子從三個方面體會了蟲子演奏的音韻美和背景美。“優美的音韻”“靈泉”“優於”“只有”這些詞語為我們描繪了音韻的美。並且,我還引導孩子們體會了作者獨特的想象力。“紫紅”“烘烤”這些詞寫了那叢灌木的美麗,並且我讓孩子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當時演奏的場景,孩子們進行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補充。最後,讓孩子們用情朗讀。

  每個場景如果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的話,那孩子們一定會覺得有些厭倦。每個場景我抓住了不同的重點讓孩子們去學習去體味。

  比如,蟲子搬動食物的場景裡,我讓孩子們展開想象“是什麼力量使他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孩子們的想象也非常有創造性。

  歡迎遠客的場景中我讓孩子們體會了蟲子和人一樣,有人的感情,友好好客。小圓蟲吸引了黑甲蟲的場景裡同樣我讓孩子們體味了蟲子和人一樣,有人的感情,愛好美好的事物。同樣遊俠歸來的場景中,也讓孩子們體味了蟲子有人的感情,知道什麼思念什麼是牽掛。通過這三個片段的學習,孩子們對蟲子普遍有了好感,認為蟲子非常可愛,非常有趣,和人一樣,有情有義。

  在教學中,我也和孩子們一樣,情緒非常興奮。我覺得自己不是老師,而是一個孩子,對蟲子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期待。渴望走進蟲子世界,去了解蟲子的更多方面。

  和孩子們學完這課,感慨頗多。雖然我們是不太年輕的老師,但是,要永遠保持一顆童心,亮著一雙童貞的眼光,這樣我們能發現更多的美好,更能讓我們的課堂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昨天晚上自習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寫寫對我的建議和想法,有兩個孩子寫到他們以前不喜歡語文,但是這學期卻覺得學習語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頓時讓我覺得異常滿足。當一位能改變學生老師的,是我最大心願。雖然我對他們的改變並不一定能改變他們的未來,但是,讓他們的記憶中有了這樣一段美好的回憶,也是值得的!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認識詹天佑是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學開始我讓大家通過用一句話概括收集的資料的方式,讓學生從整體初略地瞭解詹天佑這個人。接著出示京張鐵路100週年的時候搞的一些活動的報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什麼這條鐵路如此重要?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通過快速讀文,瞭解文中重點介紹詹天佑在修築鐵路的時候三件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教學時直奔重點段落4~6自然段。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4~6自然段,把感動自己的細節畫下來,並說說自己為什麼印象深?

  學生交流的時候其實就是更深一層次的,更多面的,更立體地瞭解詹天佑這個人。在交流中我重點抓住了這句話反覆品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話是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內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難,完成艱鉅任務的動力。這句話更充分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教學時我抓住這句話四次品讀,通過層層深入地學習,讓學生從字裡行間感受詹天佑的愛國和傑出。第一次品讀是讓學生找詹天佑修築鐵路的時候感動我們的細節描寫,這是初步感知;讀後讓學生找文中哪些語句和詞語感受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難?老師出示課文中的相關詞語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畫面,交流後再讀。接著又出示了資料讓同學們感受詹天佑遇到的人為的困難,談體會之後再讀,這三次讀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的精神。第四次讀是在學習了詹天佑所處的歷史背景之後,也就是課文的2~3自然段,感受了帝國主義者為什麼阻撓清政府的修築計劃?以及瞭解了他們要挾清政府的目的之後再讀這一句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已經深深烙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課文5~6自然段是寫詹天佑在修築鐵路時是怎樣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這是詹天佑傑出才能的充分體現。我在教學這2個自然段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導讀法,輔之以示圖法、以讀助講法等進行教學。

  我教給學生通過“讀──說──畫──說”的學習方法來,弄懂課文內容。開鑿隧道、設計線路兩部分寫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採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學完這部分再讓學生談體會,進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傑出。齊讀:“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使感情得到昇華。

  學完課文後,我又把話題回到開始的問題:說說一條鐵路的誕生為什麼那麼重要?讓學生面對詹天佑的塑像寫一寫感受。

  整個的教學設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課之後,我陷入了沉思,由於課文長,課堂的容量大,為了實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過,引導的還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遺憾。接下來還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