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作文
寫作能力綜合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質和智力結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三峽日記
10月2日晴神往三峽
我乘坐的遊船已向三峽進發。眼前這幅長江夜景圖引起我心中的興奮與激動,我久久地佇立在甲板上不願離去。從重慶出發時,太陽還放射著刺眼的光芒,而此時,滿天璀璨的繁星與遠方那座五光十色的長江大橋遙相呼應。歡騰的江水拍打著船舷,奏出一曲雄渾的長江進行曲。清涼的江風帶著水汽,在夜色中穿行,掠起我耳邊的髮絲,也載著我那顆無比快樂的心飛向了三峽。
10月3日晴小三峽
一覺醒來,才發覺三峽中的第一峽——瞿塘峽已經被拋在船後,有些掃興,強打精神換船去小三峽。
小三峽的美是一種清秀而神祕的美。翠綠的山,倒映在碧綠的水中,碧綠的水泛著幽綠的瑩光,幽綠的瑩光又折回到翠綠的山上。兩隻小獼猴穿梭其中,更有那綿延不絕的古棧道遺蹟和遠古的懸棺點綴,清秀而神祕的小三峽呀,原來同樣使人流連忘返!
10月4日***上***晴西陵峽
當遊三峽變成坐在船艙裡看電視時,你心裡會是什麼滋味?由於小三峽的耽擱,昨晚遊船只能在茫茫的夜色中穿過巫峽和西陵峽,當時我心中的神往和激動全然被失望和沮喪所取代。
不過我是這條遊船上的幸運者,因為我們從宜昌返回時,總算在白天盡情地飽覽了名聞遐邇的長江三峽!
船過葛洲壩逆流而上,寬廣的江面一下被兩岸連綿的山巒逼得很窄。江水湍急洶湧,好像她並不甘心就這樣被大山束縛,她想獲得自由,於是用盡全力向前奔騰,其氣勢攝人心魄。湍急的水流中不時出現的險灘與暗礁,更是西陵峽險峻的最好註腳。站在甲板上遠眺,遠處層巒疊嶂,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當我們的船逼近時,重重的山巒好像一道道巨大的門緩緩開啟,讓我們盡情飽覽西陵峽這壯麗的畫卷。
10月4日***下***晴晚霞中的巫峽
船駛進了巫峽,兩岸的山一下子變得陡峭了。
巫峽是三峽中最秀美的一段,而紅紅的晚霞彷彿給這位美麗的姑娘抹上了胭脂,使其更為迷人,還增添了另一種風韻。
太陽將半邊臉藏在山後,卻留出另一半,這紅得誘人的半邊好像一位醉酒的老翁。霞光染紅了天邊的雲,鮮紅的雲霞又灑向遠近的山巒。紅霞映襯下的重山顯得層次特別分明,一層、兩層、三層……越遠越淡,越遠越淡,那最遠的一層與天化為一體。晚霞映在水面,有的地方泛著金光,有的地方又很暗很暗。江水帶著晚霞撫摸兩岸山石,又在山石上留下一層淺淺的紅暈。雲霞、江水、山石、草木在紅紅的世界中融為一體,好一幅鮮亮的山水重彩畫。
太陽沉到了山後,天邊的雲霞由鮮紅變成深紅,又由深紅變成紫色。群山上的淡紅色也褪了下去,變成了蒼綠,灰黑色的巖壁在其中若隱若現。江水素白的浪花仍然翻滾著,天色卻已經暗了下來。當遠方最後一絲紅色消退,巫峽就被淡淡的黑幕籠罩。一切色彩被掩蓋了,群山也只留下了起伏的輪廓,此時的巫峽完全成了一幅潑墨山水畫,神祕而幽靜。
10月5日晴遺憾與收穫
最終還是沒有看到瞿塘峽。原本想好好領略一下那鬼斧神工的陡峭山壁和狹窄無比的河道;想好好看一下怎樣雄壯的夔門和怎樣的“一線天”。可是這一切都在我酣然入夢時悄然錯過了。
帶著些遺憾總是好的,也許過分的完美會在時間的風化中變得平淡。其實這次旅遊已使我在視覺和思想上獲益頗豐。
再見了,綺麗的三峽!
篇二
蘇州寶帶橋
寶帶橋是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個著名的景點。它又名長橋,與趙州橋、盧溝橋等合稱為我國十大名橋。
它橫臥在距蘇州三公里的古運河和澹臺湖之間的玳玳河上。它始建於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是馳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橋。
它的建造同我國曆史上的漕運關係十分密切。眾所周知,江、浙一帶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歷代帝王無不以此作為征斂財賦重地。大業年間,隋煬帝開鑿江南大運河,將江浙糧食和珍寶通過船運往京都。唐代漕運已空前繁忙,但以蘇州到嘉興一段運河載滿皇糧的漕船,秋冬季節要頂西北風行進,不背纖很困難。可纖道在澹臺湖與運河交接處卻有寬約三百米的缺口,需填土作堤;但這樣做會切斷諸湖經吳淞江入海的通路,且堤壩也會被水沖決。因而蘇州刺史王仲舒決定廣駁纖道,建橋湖上,並捐自己的玉質寶帶充橋資,寶帶橋因此得名。
寶帶橋橋面寬廓平坦,下由五十三孔聯綴,孔長249。8米。全長317米,寬4。1米。橋堍成喇叭形,下端寬6。1米。橋兩端各有一對威武的青石獅,北端還有四處碑亭和五級八面石塔。整座寶帶橋狹長如帶,多孔聯翩,倒映水中,虛實交映,有如蒼龍浮水,又似鰲背連雲;不僅為行人縴夫提供方便,還為江南水鄉增添旖旎景色。工程技術上它使用的是柔性墩,可防多橋孔連鎖倒塌。它的砌拱法採用“多絞拱”,這在古代建橋史上極罕見。
元代僧人善住對它描述道:“借得他山石,還摒石作樑。直從堤上去,橫跨水中央。白鷺下秋色,蒼龍浮夕陽。濤聲當夜起,併入榜聲長。”從中看出,遠在元代,它不僅一是一座頗具規模的石拱橋,而且還肩負繁忙的運輸任務。
篇三
水做的周莊
一下車,便到了一個水的世界,滿眼的水,綠綠的,周莊便真的是水做的了。
早聽說過周莊已有九百餘年的歷史,不然,水怎麼如此得碧綠、怎麼如此得多情,怎麼如此得滄桑……
在周莊,有什麼事情可以比得上在小河裡行舟更有詩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的河道中緩緩滑行。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悠悠攪動。倒映在水中的拱橋、小樓、樹木以及天上的飛鳥,都在船孃嫻熟的技巧中,織就為水中的綵帶,配以水中的雜草和綠萍,更是人間織就的極品了。船偶爾駛過小橋,有農家姑娘在雕刻的鏤空的石欄旁唱多情的吳歌,岸邊不時有淘米、洗菜的農人。周莊,於是就有了靈動的水韻。
船行進在“井”字型的河道中,緩緩的,船後是一抹船的軌跡,碧綠的水被劈開一款,就有了潔白的水紋,然後就又緩緩地合攏了。動作是那樣地輕柔,如同一個大方而害羞的姑娘。水在船下響著,緩緩的流水聲,配上木船的悠悠,槳聲的乃,加上石縫間滴落的水聲,仔細諦聽,這水聲的重重疊疊,如泣如訴,似講人間千年的故事。置身其間,彷彿處在現實的虛幻之中,耳畔從遙遠的天際傳來江南絲竹,裹萬般柔情,從心靈深處嫋嫋升起,物化為天際的樂章。
船在河中滑行,極緩的又是極穩的。河邊石駁岸中,有大小不一的船纜石,這是船家用來系船的。它們鑲嵌在斑駁的石岸中,竟是一件件驚人的民間藝術珍品。它們的造型無一不洗練生動,它們被船家打磨成玉如意、怪獸、鯉魚等。這些藝術的珍品各顯姿態,栩栩如生。僅是這船纜石,就顯示了水鎮九百餘年的古樸和凝重。船行其間,如進入中古世紀,神祕而又古老。或許,它們也是船家的吉祥符吧,經過幾代人的打磨,成為水鄉人智慧的結晶和見證。
船行在幾千年的河道上,一些碑記、柱聯在眼前緩緩飄過,輕如煙雲的往事,在千年的古道中復甦了,我成為周莊千百年來的一滴水。
周莊,真的是水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