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句子賞析題

  詩歌賞析題是中學語文常考的題型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柳堤

  [明代]金鑾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十里籠睛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輕。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10、***7分***①下列對本事的賞析,不正確的是***3分***

  A. 一二句點題,寫“春江”暗含江邊之“ 堤”,寫“密樹”點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題,“十里”承“春江”,寫堤長;“千條”承“密樹”,狀柳茂。

  C. 三四句寫柳堤晴日的靜景,五六句寫雨天的動景,以靜寫動,借靜襯動。

  D. “啼鶯”“飛燕”“風暖”“落花”具體生動的描繪出暮春世界的美麗景色。

  ①【答案】C

  【解析】三四兩句並非純寫晴天景色,十里籠晴苑是化用“臺城柳”典故,千條鎖故營則是暗指“細柳營”,這兩句主要目的是為了扣住“柳”這一詠寫重點。五六兩句也不僅是雨天景色,“風暖落花輕”應是晴天。更重要的問題是三四五***句的手法絕非以靜襯動,因為其中動景是飛燕落花,但本詩的核心書寫物件則是柳,如果說成是以靜襯動,則是以柳樹去襯托飛燕落花,主次完全顛倒了。相反,此處應是以動襯靜。

  ②雨本無香味,但詩人在“雨香飛燕促”中卻說雨“香”,這是用嗅覺來變大觸覺和視覺的修辭方法。下列詩句中“香”子的運用和本詩類似的兩項是***4分***

  A. 花經宿雨香難拾,鶯在豪家語更嬌。***唐·鄭谷《闕下春日》***

  B. 蒹葭影裡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宋·楊樸《莎衣》***

  C. 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錯。***宋·劉子翬《海棠花》***

  D. 映日暖雲流似水,浥塵香雨潤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答案】DE

  【解析】讀題幹可知,本題需要選出的是用“嗅覺”表達“觸覺”和“視覺”,因此即使考生不瞭解“通感移覺”的概念,也應該知道此“香”絕非嗅覺上的香味。選項ABC寫的都是真實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鶴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人選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期中景和理的內容,並分析景理之間的關係。***不少於150字******10分***

  【解析】本題在題幹要求裡需要答出兩層次要點:1,任選上文一首詩或自選另一首詩,歸納概括出詩中的“景”和“理”分別是什麼內容;2,在此基礎上分析“景”與“理”之間的邏輯聯絡,為什麼從這部分內容可以過渡到下一層意思。考生須答全兩個層次,並且注意語言文字的流暢表述和層次感。字數需要達到要求。

  【答案示例】《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兩句狀寫山嶽之景,寫出不同的視角可以看到不同的山脈之形,是寫景;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則寫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道理,是寫理。作者由山嶽的不同形態想到視角決定視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視角下會全然不同,進而聯絡到人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是因為身在山中,表達出“當局者迷”的道理。詩中的景與理有相似之處,類比的聯絡,由景物的特點而升發出理的智慧,從賞景的層面向上走,昇華出一種為人處世之道,閃爍著人類理性的光輝。由景及理,正是這樣一種由景類比、聯絡到理的寫法。

  ***二***

  吳鬆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鬆:即吳淞,江名。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答案】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風聲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淒冷、感傷的氛圍。

  ***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聯結者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於景,表達了漂泊、思鄉、孤寂之感。

  【賞析】

  《吳鬆道中》共有兩首,是詩人行船在吳淞江上時所寫。詩人寫這兩首詩,原本無一定題旨,他在吳淞道上一路行來,身與境遇,便隨興而發,隨感而詠,或寫景或懷古,富有當時當地色彩。遣詞用語,不事雕飾,淺近自然,與詩人隨意揮灑的詩情相合。這裡選的是第二首。吳鬆,即“吳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這一首寫泊舟後第二天的行程。詩中的“天寒”、“葉飄”、“雁聲急”、“歲晚”、“霜月”諸語,點明季節已是晚秋。前三聯描寫了由盤門到楓橋的一路景色,兼及詩人自己的心情。天剛破曉,船又啟航。頭天傍晚下了一場大雨,這一天清晨依舊是秋雨霏霏,兼以風聲蕭蕭,江南水鄉便滿天飄舞著木葉。深秋天寒,時時聽到空中大雁,鳴聲惶急,向著南方飛去而無留意。詩人不由得又低頭思量自己:“大雁急急歸去,頃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將盡,旅程卻還遙遠著呢。”為了排遣鄉思,詩人便留心觀看船的四周,發現了兩個極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鳥避征帆卻”:他所乘坐的這艘遠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搖一晃地前進著,水鳥們“啾啾”鳴叫著隨在後面,有時船身猛一倒退,鳥兒們便急急地避了開去;其一是“魚驚蕩槳跳”:魚兒們聚遊在船的兩側,船家一起一落地搖動著雙槳,偶爾聲音響了一些,便驚得魚兒慌不迭地散了開去。看著有趣,不知不覺間,夜已來臨,尾聯便寫夜宿楓橋。楓橋在蘇州城聞門外十里楓橋鎮,原本稱“封橋”,因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而得此名。天既已黑盡,詩人便盤算著:今夜,這艘孤舟該宿於何處***何許***呢?放眼望去,一輪霜月下,他看見了那久負盛名的楓橋。南宋詩人范成大編纂的《吳郡志》說,楓橋“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因此,詩人一見到楓橋,便興致勃勃地囑咐船家將船系在橋下,決定這天晚上夜宿於此處,以一抒幽思。

  ***三***

  [中呂]賣花聲·懷古二首 張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①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其二***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空老玉門關②。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注】 ①金谷名園:西晉富豪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以行樂。

  ②空老玉門關:指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

  你認為這兩首元曲哪一首的結尾更好?請簡述理由。

  要求:所答內容不少於80字。

  評分參考: 如果認為以“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作結好,則從情景交融的間接抒情含蓄特點論,可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例。 如果認為以“一聲長嘆”作結好,,則從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飽滿、愛憎分明角度論,可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等例。

  ***四***

  望江南

  【宋】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魚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①空。圖畫若為工。 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鯿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選自《御選歷代詩餘》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這兩句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3分***

  ***2***下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聯絡詩句簡要談談。***3分***

  【解析】李綱是邵武人,本詞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一些關鍵詞並不難解題。第一小題考查的是詩歌的表現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襯托的表現手法相當明顯。第二小題考查的是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詩句通俗易懂,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考生只要抓住“空曠”“茅舍”“歡笑”等關鍵詞,作者所蘊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1***要點:“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畫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的聲音,襯托出環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

  ***2***示例: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閉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境的清幽;“縮鯿圓鯽入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黃科鋒的補充】第三、四句實際上從側面描寫了雪之寒、雪之大,所以才有“冰散響”和“蓑衣時振”,並由此襯托出釣翁的凝定。“圖畫若為工”是說這幅景象若繪成圖畫,一定要工筆細描才行,否則畫不出箬笠之箬,蓑衣之蓑,玉花之玉。

  【作者介紹】李綱***1083-1140***,字伯紀,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宋高宗時,曾拜尚書右僕射***丞相***,兼中書侍郎。

  【注】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種。箬笠,用箬竹編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樣的雪花。③“圖畫”句:意謂此等雪景.圖畫怎能畫出。若為:怎麼能。這句說,若把這景象畫出來,將是一幅絕妙的圖畫。④嶼,小島。鯿***biān***,一種淡水魚,肉味鮮美。縮鯿,縮著項的鯿魚。鯽,鯽魚,一種淡水魚,肉味也很鮮美。

  【賞析】這首詞描寫的是漁家生活。上片,寫老漁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釣。“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斗笠上只聽見雪彈子敲打的聲響,蓑衣上不時抖落堆積的雪花,這兩句描寫真實,生動,使人如身臨其境,目睹耳聞,堪稱一幅工筆畫。下片寫漁家樂。小島上的竹籬茅舍是漁翁的家,他釣滿一簍鯿魚和鯽魚歸家後,聽到的是一片兒童的歡笑。這首詞,真實、感人,富有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