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有哪些具體的學習方法

  高一,是高中學業的起步階段,在這個時候學好生物,才能在未來更好的學習生物。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八招教你學好高一生物,一起來看看吧。

  八招教你學好高一生物

  1.學會“看”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而學會學習是高中學生要練就的基本功。其中自學能力是其重要的組成成分,預習是培養自己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 那麼,如何預習呢?首先,通過看書我們要對這一節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主要講了哪些知識點?我掌握了多少?還有哪些知識點理解不了?帶著這些問題走入課堂,那麼你的課堂效果一定會更好。

  2.學會“聽”

  聽課聽什麼?要聽老師分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考點和疑點;聽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內容;聽老師對一類問題***或習題***是如何分析的;不僅要認真聽,還要做好必要的筆記。筆記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講究,有些同學喜歡將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只要將老師補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結論或習題做一些筆記,對於習題也只需記一些主要的分析過程,課後再進行必要的完善即可;萬萬不可顧此失彼,因為忙著做筆記而忽略了聽課。

  3.學會“思”

  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此言提醒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經常進行反思。其實,學習生物知識最關鍵的是學會其中的學科思想和答題方法,學會思維。因而,同學們在看書或做題時,要多想想為什麼這樣做?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類習題有何規律?這種方法或表述好嗎?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維模式和答題能力。

  4.學會“言”

  教育的理念講究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即要鼓勵同學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課堂上對一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不要老依靠於老師的講。每一位同學都應該積極思考,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思維方法好嗎?那種表達更為準確?不妨將自己的思維在課堂上向老師和同學們展示出來,聽聽大家的意見。也可以對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會出錯,即使出錯了或有些問題,老師和同學們也一定會幫你把問題糾正過來;還會幫你找到出錯的原因,何樂而不為呢?高考說明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要求,學會“言”才有助於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5.學會“憶”

  憶即複習工作,即一堂課下來或一個章節下來,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較為系統地複習整理過程。此項工作將直接關係到你成績的好壞。通過複習,一方面將一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強化,另外也可以對前後知識的系統性和他們的聯絡有更深的理解,此即為古人所說“溫故而知新”。

  6.學會“練”

  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和答題技能相對不多,要想熟練地掌握它,就得進行一定的訓練。同學們要在練習中融會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答題技能的掌握,同時這也是提高同學們解答生物試題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同學們萬萬不要陷入“題海”,掌握好訓練的“度”。

  7.學會“糾”

  無論是平時的學習還是高考複習,測試總少不了,那麼當老師批閱後的試卷發下來後,我們怎麼辦?有一些同學在看完自己的分數後就是等待,等待著老師的講解。其實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試卷中許多問題自己是完全能解決的,不少題目之所以出錯,完全是因為自己在審題、提煉或考慮問題不全面造成的。這些問題你完全可以與其他同學一起討論、交流,自己發現問題之所在並予以更正,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正確的思維;又能提高自己的糾錯能力,防止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

  8.學會“研”

  高中生物中有許多重要的結論和規律,傳統教學中,往往都是由老師直接教給學生。那麼現在,我們能否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探索以及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在這種“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長此以往,相信同學們的探索能力一定會增強,也為有志於對生物學科作深入研究的同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未來是資訊科技和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教育發展到今天,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同學們也應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學習,順應新的時代潮流,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三種常用記憶方法幫你學好高一生物

  1.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後理解”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高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

  對於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學中的未知數X、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於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物件即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係。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後理解”。

  2.弄清知識內在聯絡,“瞻前顧後”、“左顧右盼”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絡,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如:關於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後聯絡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後”。又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麼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了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3.深刻理解重點知識,讀書做到六個W

  對於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讀書時要時時思考“六個W”。這六個W分別是:

  Who—→誰或什麼結構

  What—→發生了什麼變化或有什麼

  How—→怎樣發生的

  When—→什麼時間或什麼順序

  Where—→在什麼場所或結構中發生的

  Why—→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大家在思考中經常將這六個W連起來思考肯定會有不小的收穫。除了上述三點以外,同學們還要堅持在學習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學的方法一定可以換回優異的生物學習成績!

  高中生物解題技巧訓練

  一、選擇題審題、解題方法和技巧

  1. 提倡“兩遍讀題”

  第一遍,快速閱讀,抓關鍵詞;第二遍,放慢速度,縮小範圍。限定***主語、條件、要求、特徵等***。

  例1、***2007天津卷理綜卷第4題***下圖表示玉米種子的形成和萌發過程。據圖分析正確的敘述是*** ***

  A. ①與③細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B. ①結構由胚芽、胚軸、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構成

  C. ②結構會出現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種子中

  D. ④過程的初期需要新增必需礦質元素

  解析:讀第一遍,明白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①代表胚,②代表胚乳,③代表珠被,④代表種子的形成和萌發。如果我們不讀第二遍,在考場緊張的氣氛中,一般不太明白題意。讀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個選項是對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的表述。B選項,沒有胚柄,而應該是子葉;C選項,胚乳只出現單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D選項,④過程的初期主要是種子的萌發,這個時候種子不能吸收利用礦質元素;A選項,①存在於受精作用中,基因型由精子和卵細胞組合而來,③的基因型直接來自於親本,可能不同。答案:A

  技巧詮釋:有些選擇題表述、邏輯等方面稍微複雜一點,讀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題意。如果我們採取兩遍讀題,通過抓關鍵詞,從題乾的主語、條件、要求、特徵等方面進行限定,在結合答案選項,就能比較準確地明確試題所要考查的知識點、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轉 載請注 明出處:天 星教育 試題 調研《考前 搶分必備》

  2. 掌握“錯誤原理”

  “知識錯誤”排第一,“邏輯錯誤”排第二,“表述錯誤”排第三,“與題幹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例2、***2008四川理綜卷第3題***下列關於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一塊牧草地上播種雜草形成雜草地後,其抵抗力穩定性提高

  B。在一塊牧草地上通過管理提高某種牧草的產量後,其抵抗力穩定性提高

  C。在一塊牧草地上栽種喬木形成樹林後,其恢復力穩定性下降

  D。一塊牧棄耕後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後,其抵抗力穩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說,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態系統中各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一般呈相反的關係。牧草地上通過管理提高某種牧草的產量,可能會使雜草等其他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減少,導致抵抗力穩定性降低。B選項,提高了牧草的產量,並未豐富其物種,營養結構、群落結構等並沒有變複雜。屬於知識性錯誤,當然,也涉及表述性錯誤。答案:B

  技巧詮釋:在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中,這類“正確的是”、“不正確的是”、“錯誤的是”試題將近了選擇題的一般以上。其實,對這類試題來說,只要我們掌握“錯誤原理”,明確“知識錯誤”是不可原諒的錯誤,“邏輯錯誤”、“表述錯誤”的迷惑性較大,有些答案選項是正確的,但是與題幹要求無關,也就能輕鬆作答了。

  3. 啟用“對比思維”,有時候用“已知”推導“未知”

  採取先對比、後排除思維,表格、圖表以及選擇題的四個選項常常存在對比關係,通過對比後,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選項。如果出現一些未知的知識或者選項,採取用已知的知識對比、排除後,推匯出未知的知識或者選項正確或是錯誤。

  例3、***2007天津理綜卷卷第6題***某植株成熟葉正常,部分幼葉出現病態,用Ca***NO3***2根部施肥後幼葉恢復正常。下面是施肥後根尖成熟區細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解析:從題幹描述來看,“部分幼葉出現病態,用Ca***NO3***2根部施肥後幼葉恢復正常。”說明植株缺乏Ca,而不缺乏N元素。所以,施肥後根尖成熟區細胞吸收礦質元素的情況應該為:Ca2+的吸收逐漸增加後達到平衡***載體有限***,去掉D選項;NO-3的吸收基本不變,去掉B選項;H2O的吸收由於收濃度的影響,吸收情況應該是先減少後增加,在趨於平衡,去掉A選項。答案:C

  技巧詮釋:圖表類,特別是表格和座標圖類選擇題,常常需要我們啟用“對比思維”,注意橫向對比、縱向對比,甚至多方向對比,進而找出合適的選項。而針對有的選擇題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識等新內容的情況,我們要用“已知”推“未知”,即,如果三個已知選項都是錯誤的,那那個未知的選項就應該是正確的;如果兩個已知的選項是錯誤的,那個未知的選項是錯誤的,那另一個選項就是正確的。

  4. 注意一些生物學科特有的“潛規則”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點,都有一些特有的“潛規則”。當然,生物學科也有一些特有的“潛規則”。比如,驗證性實驗試題的結論一般要求與教材上的正面知識一致;課本上出現過的遺傳性狀***遺傳病***要依據課本書寫和推導;“遺傳型別”沒有特別指明的情況下指的是“表現型”;遺傳系譜圖推導中沒有說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

  例4、用放置太久的洗碗水做水質汙染實驗時,不能使0.01%亞甲基藍溶液褪色,其合理解釋是

  A。溶解氧太低,好氧細菌已死亡 B。亞甲基藍溶液濃度太低

  C。好氧細菌大量繁殖 D。溶解氧太多

  解析:0.01%亞甲基藍溶液是活體染色劑,不影響生物***細菌***的正常生理活動。好氧性細菌可以在洗碗水中大量繁殖,將藍色的亞甲基藍陽離子吸收到細菌細胞內,從而使0.01%亞甲基藍溶液的藍色褪去。故人們常利用亞甲基藍作為指示劑,根據藍色的褪色程度來鑑定水質的汙染***檢測好氧性細菌的相對數量***程度。當洗碗水放置時間過長時,水中溶解氧太低,好氧性細菌死亡,就不能進行有效地鑑定。同學們應該掌握指示劑變色的原理,注意水汙染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水體自身淨化所發生的變化。這些實驗知識都要求與課本的正面知識***原理、操作、現象、結果、結論等***一致。答案:A

  技巧詮釋:在解答一些特殊選擇題的時,我們除了掌握相關知識外,還要注意一些學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識點特有的“潛規則”。只有在考慮了這些“潛規則”和知識陷阱的前提下選擇出來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選項的迷惑。當然,有些同學或許會問:“那有那些潛規則呢?”,這個需要同學們慢慢去收集和整理。只有這樣,你們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