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知識記憶方法

  在浩如煙海的古今中外歷史知識中,怎樣才能做到有效記憶?這是學習歷史首先遇到的困難問題。由於歷史學科具有的過去性和複雜性特點,因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記憶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現就小編為大家整合了幾個試用的行之有效的記憶方式和方法介紹如下:

  一、複述

  時間、地點、事件是歷史基礎知識的關鍵。為了記住這些知識不少同學採用機械記憶方法,一般收效不大。培養對歷史事件有節奏地複述,是提高記憶力良好的捷徑,因此,培養有節奏地複述是很重要的。

  如:在學習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時,只要對19世紀末以來資本主義自身出現的一系列新的經濟、政治模式發生的重大變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資本主義國家一度出現“相對穩定”有了充分的記憶,才能從根本上認識: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以提高發展科學技術為依託,以壟斷為生產組織形式,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要的目的,建立的資本主義的現代經濟模式所取得的發展。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並未由此而消失。這些知識的記憶要點是:***1***1929~1933、***2***事件是“《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 “柯立芝繁榮”,這樣將歷史知識分解複述記憶,更能使我們記憶猶新。

  二、圖示

  利用圖示或提綱,可以化繁為簡,連橫合縱,有利於提高空間識記能力。在課文知識點構成較多的情況下,如果依據各點整理筆記,可能會出現密密麻麻一大串知識要點,反而不易──記清。而綱要圖示正好可以補其不足,揚其所長。綱要圖示的特點是利用影象結構,概括要點知識。如:《殖民體系的崩潰和第三世界的興起》,闡述了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以及新興的非洲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作用。依據這些相關知識可構建為以下提綱:

  通過對殖民體系形成原因的回顧和對殖民體系崩潰原因的分析,能提高我們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的認識;殖民體系的形成是人類歷史發展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而出現,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與它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規律。

  這種圖示是將教材中貯存的大量知識資訊,進行精心提煉,加工濃縮,將提出來的知識要點,以單詞、短語、符號等訊號表現形式,不僅依照知識縱向聯絡,而且注意知識的橫向關係,交錯關係。通過科學的編排,組合成大小不同的系列直觀視覺影象。視覺資訊表現知識內容,影象體現整體結構,有嚴密的內在邏輯聯絡,並體現資訊的流通傳導過程。用在教學上,可以改變以語言聽覺刺激為主的教學傳輸形態,轉變為以影象視覺刺激為主的傳輸形態。

  顯然,繪製和使用綱要圖示圖要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濃縮知識點,表現以單詞,短語,數碼等訊號。濃縮的知識點應該根源於課本,否則,就成為無本之源。濃縮的過程是知識的精煉過程,知識的再組合過程,不是簡單的濃縮,而是本質的東西,知識點之間要反映史實邏輯發展的脈絡。

  ***2***在製作過程中需用最簡明的文字或符號按各知識點之間的科學性、邏輯關係建立起一個系統化的方框圖表,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每一章節的綱要訊號影象一棵根、莖、葉具全的大樹,既枝葉繁茂,又枝幹分明,次要知識以主要知識為核心,自然地和諧地展開,

  ***3***科學編排:綱要圖示要求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聯絡,形成完整的系統。化繁為簡,有利於在短時間內,高效率的把握,並達事半功倍之效果與融會貫通的目的。

  三、時間

  在複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把握好時間概念,對於掌握歷史知識同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課文中每一個重要的歷史年代都聯絡著豐富的歷史內容。把年代與時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形成鮮明的、生動的時間概念。例如,1840~1842年,它既是中英鴉片戰爭的開始,也是清政府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次較量,又是中國歷史由古代史進入現代史的轉折時期。更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時期,即由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在學習中把特定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時間聯絡起來,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歷史年代表格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各個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從而有助於對教材的理解。還可以將歷史事件的異同,把區別和相似之點分別集中在一起,放在適當的位置上,組成簡單明瞭的對照和聯絡,使知識條理化,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應充分發揮這方面的作用。為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善於根據課文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好表格,整合知識結構表現出歷史現象之間的橫向聯絡,以更清晰地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有利於從時間上進行聯想。常用的時間表格有:

  1.大事年表***參閱課後***。

  2.朝代順序表:即將某一國家的各個朝代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進行編制。例如中國古代史可列為:夏***約前2070~約前1600年***-商***約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戰國***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7年***-西漢***前202~9年***-東漢***25~220年***三國***220~280年***等。

  3.歷史大事與時間順序表等。

  總之,在歷史複習中,要記住的事件及時間多,只要我們能借助時間表概念,均能牢固記憶,達到較好的效果,記憶歷史事件的時間,就可以避免死記硬背。

  四、專題

  根據現行高中歷史教材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我們可以把整個高中歷史分為以下幾個專題:第一專題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與發展、第二專題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第三專題 三農問題、第四專題 堅持可持續發展,建立和諧社會、第五專題 中國古代史專題複習-經濟史***農業***、第六專題 亞洲的崛起、第七專題 改革開放、第八專題中國古代經濟--繁榮的經濟領先的文明等進行復習。也可分為為政治史、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三個專題。各部分我們可以將性質相同的歷史現象結合在一起,注意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相互聯絡,突出歷史現象的整體性特點,有利於我們記憶和認知歷史。

  五、分類比較

  分類比較,是確立事物之間的同異和關係的過程。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對某些知識點進行比較區別,加以辨別。因此,對知識點的分類比較,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我們可用分類比較法來分析把握,“非洲年”。大家知道1960年因為持續高漲的民族獨立運動席捲非洲大陸,本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獲得獨立,它沉重打擊了西方殖民體系。非洲國家在爭取獨立運動中有不同的特點,由於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出現部分交叉現象,我們一時難以準確分辨,容易混淆。為此在分類基礎上進行比較,找出所要比較的事物的特徵並加以聯絡,通過分析比較與綜合概括,能正確掌握各種知識,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

  六、口決

  口訣記憶法就是把重要的歷史知識編成詩歌、民謠、順口溜、快板等形式來記憶。

  例如關於“蘇聯成立時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外高加索聯邦”,可以通過以下歌訣進行記憶:烏外兩隻俄***屋外有兩隻鵝***。

  這首歌訣便於記憶。歌訣記憶法的好處是記憶時押韻、朗朗上口,並且生動輕鬆,久久難忘,乃至於記憶終身。

  七、聯絡

  歷史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每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發生或出現,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是在一定背景下、通過一定人物的活動下發生的。這一事件的結果影響,往往就是下一事件發生的背景或原因。其知識並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與各知識點有著相互聯絡的。聯絡記憶對容易混淆的歷史事件,年代、概念則可採取的方法。

  第一、前後聯絡理解記憶

  將歷史知識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前後聯絡,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如根據美國在二戰中的有關史實,可得出美國在戰後經濟實力增強的原因:是由於美國參戰較晚,本土未遭戰火破壞;並且通過對反法西斯國家的援助法案,大做軍火生意,發戰爭橫財。而其他原有強國或因戰敗、或因遭戰火破壞、戰爭消耗損失慘重,因此相比這下,美國在戰後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由此攫取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通過在這種理解基礎上的記憶,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就能掌握好所學知識,且不易忘記。

  第二、條理分析化繁為

  對一些內容較多的問題,可將歷史知識條理化,要點化,每一知識,可分解成幾個要點,並根據前後順序標上序號。每一要點找出其中的一個關鍵詞,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就非常容易掌握。如:記憶諾曼底登陸以及歐洲第二戰場開闢的作用:其作用:可記為“拖住了德軍、支援了蘇軍、消除了威脅、鼓舞了鬥志。”這就是“第二戰場的開闢,拖住了法西斯德軍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援了蘇軍的反攻作戰,也消除了德軍跨海征服英國的直接威脅;同時,它也鼓舞了歐洲人民的鬥志,促進了抵抗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從此以後,德國法西斯陷於東西夾擊、腹背受敵的困境之中。

  如我們在學習中能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相似、相連和相關的聯絡,並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聯絡,就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八、識圖

  歷史具有過去性和不可再現性的特徵,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常見的是史料記載或歷史圖片。為了更好地把握歷史知識,因此,我們必須藉助“圖片”這一“中介物”去感知歷史,認識歷史。圖片雖然多為片斷性的,但它卻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因此,在歷史科考試中,經常要求我們通過歷史圖片,分析現象來解決問題。

  如:右圖為敦煌壁畫裡的《揩牙圖》。據專家研究,刷牙習俗始於印度,隨佛教傳入我國,其傳入時間至少不晚於***  ***

  A.西漢 B.東漢 C.南北朝 D.唐朝

  【解析】解題時應注意“至少不晚於”這個時間要求,我們可以依據時間進行比較,可知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傳入我國,而敦煌石窟開鑿於南北朝,多數完成於隋唐,故D符合題目要求。

  具體來講,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仔細閱讀全部材料,不僅要讀正文,還要讀圖片讀註釋、材料來源、標點符號、圖片的背景等,不要放過題示材料中的任何細節。

  ②在讀材料的過程中,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並且根據這些關鍵詞所揭示的資訊很快很好地聯絡教材內容,要知道就材料而讀材料是不行的,命題者所選的任何材料或多或少的與教材有聯絡,反映教材的某個或某些知識點。

  在識讀圖片材料時,既要遵循解答材料題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又要結合圖片的特點,把一般規律與具體分析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我們的讀圖、識圖能力;通過分析以增強我們知識的遷移能力、歸納和說理分析的能力,以及增強處理材料的能力。

  總之,快樂的記憶永遠不忘,討厭的記憶眨眼消失。相信這是人們從經驗中得出來的不爭的共識。歌德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孔子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都是這個道理。興趣的有無,絕對是學習、記憶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因素。

  學習如果充滿了趣味,有誰還會討厭學習呢?記憶如果洋溢著樂趣,大腦皮層就會產生更強的興奮中心,主動積極地去參與學習、記憶。注意力更集中、思維更活躍、效率更高、保持更久,並能發現和掌握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