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識記憶方法
知識的記憶是物理學科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物理學習的倉庫。沒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資訊儲藏倉庫,智力活動這座工廠就只能停工待料。因此,培養學生記憶物理知識的能力至關重要。
高三物理知識記憶方法1.聯想法
聯想,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聯想的特點是思路開闊、富有延展性、靈活性,聯想能使腦神經細胞興奮,在大腦皮層留下清晰的印跡,因而,記憶十分牢固。堅持使用這種記憶方法,有助於發展想象力,培養創造精神。如在高中教材:"彈性碰撞"一節裡,講述了"一個運動鋼球***m1***對心碰撞另一個靜止鋼球***m2***"的規律,推匯出了兩鋼球碰撞後的速度表示式:
在實際處理問題時,只要記住①、②兩式就能解決這一類碰撞問題,而不必要每次解題都要重新推導①、②兩式的來龍去脈。學習中學生應用這兩式來討論有關問題時,常常將式中分子項的腳標搞混亂。為澄清這種混亂,可把碰撞現象與公式聯絡起來看,"由於是m1去碰m2,我們就可把①式中的分子項m1-m2視為m1→m2,即把減號-形象地看成為動作指向的箭頭→,把m1-m2形象地讀作運動球m1→***去碰***靜止球m2***或稱:主動球m1→***去碰***被動球m2***",作了如此聯想後,即使以後遇到題目敘述為"運動的B球去碰靜止的A球",也能迅速正確地寫出表示式來。對於②式中的分子項,則只要記住它是"主動球動量的2倍***2m1v1***"即可。除此之外,①、②兩式的分母均相同,無所謂記憶的困難。
2.比較法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進行記憶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辨別記憶物件,抓住它們的不同特徵進行記憶;也可以幫助我們從事物之間的聯絡上來掌握記憶物件;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記憶物件。
如:在學習了機械諧振和電諧振的知識後,可將三個週期公式列出來加以比較;
不同之處是根號內的物理量L/g,m/k,LC,這不同之處正是反映了諧振系統不同的固有性質。學習中在使用機械諧振的週期公式,特別是彈簧振子的週期公式時,經常將fK號內的m與k填寫顛倒,為此可作這樣的對比聯想:把"L/g"跟單擺的形狀聯絡起來:擺線L懸掛在上方***對應把"L"寫在分數線上方***,擺球mg懸掛在下方***對應把"g"寫在分數線下方***";把"m/k"形象地聯想為:猶如"質量為m的人坐在倔強係數為k的彈簧沙發上"。
這種比較記憶法,在物理教學中會經常用到,如:比較電阻***和電容***的串、並聯特點;比較電場與重力場;比較重量與質量;比較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比較α、β、γ衰變;比較幾個守恆定律等等。
一個學生,僅在中學階段就要學習許許多多的書本知識和課外知識,要記憶很多的概念、規律、公式和資料。僅以高中物理課本為例,學生應該掌握和記憶的物理公式,逐頁數起來就達二百個左右***含匯出的公式和推導的結論式***,何況學生還要在各個學科上"齊頭並進"!分散的、片斷的雜亂的知識總是記得不多,也不能長期保持,如果抓住了它們內在的規律,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了,就會記得又快又牢。而這種條理化、系統化的辦法,就是給知識的"珠子"穿上線索。這樣,原先想要記住的"一大堆"公式,便只剩下若干個主要的公式了,就好像一大捧珠子,用一根線穿起來,一下子就全部提起來了。如:學習了"氣態方程"之後,只要記住克拉珀龍方程,就可匯出各種條件下的氣態方程和氣體的三個實驗定律。
3.規律記憶法
使用"規律記憶法",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把事物聯絡起來思考,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開動腦筋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良好習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極有好處的。
4、注意構建物理模型
在學習物理時,可以借鑑很多學習數學的經驗。按照數學的那一套建立一個知識網路也是必要的。物理知識大致可分為力學、電磁學、熱學、振動與波動學等幾大塊。每塊內部及各塊之間均邏輯地聯絡在一起。課本應是我們的立足點。讀書,一定要讀透,不要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對知識死記硬背,生吞活剝。注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領會:明確各個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內涵及外延。同時還應站在高處,把握整個物理知識體系,從整體上和相互聯絡上來掌握知識。整個物理體系,就像一座巨集偉的大廈,內部有和諧、完美的結構,每個知識點都有各自的位置,它們背後有相互聯絡。
歸納和總結的工作,對於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完整而和諧的知識體系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學習的過程重在分析,分析的對了那麼解題就不會費太多的時間。空間想象能力很重要,分析一種運動,有時要藉助圖形。但圖形是死的,而且一些複雜運動根本無法用圖形表示。這就需要在頭腦中建立起物理圖景,讓物體“動”起來。熟練掌握一些經典的物理模型十分有助於分析題目,看清題目本質。
答物理題時要按步驟行事,就是要注意審題和執行嚴謹的解題步驟。審題,無論對於哪一個科目,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是一個挖掘隱含條件,判斷定理,公式和結論是否適用的過程。我們在考試中犯的一些錯誤有相當是審題不細緻的結果。第一步是審題,第二步是受力分析或過程分析,弄清楚題目表述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涉及到哪幾個物理過程,第三步才是根據分析選擇適當公式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