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慣性思維的發明

  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衝破慣性思維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發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伽利略的比薩斜塔試驗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多年之久的錯誤結論.關於自由落體實驗,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實驗,他站在斜塔上面讓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從塔頂上落下來,並測定下落時間有多少差別.結果發現,各種物體都是同時落地,而不分先後.也就是說,下落運動與物體的具體特徵並無關係.無論木製球或鐵製球,如果同時從塔上開始下落,它們將同時到達地面.伽利略通過反覆的實驗,認為如果不計空氣阻力,輕重物體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證明的真理

  用事實證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墜落,加速度一樣,它們將同時著地,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論斷.這就是被伽利略所證明的,現在已為人們所認識的自由落體定律.

  重力加速度都是G/M=g

  “比薩斜塔試驗”作為自然科學例項,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

  ***伽利略比薩斜塔鐵球試驗***,實際考察的是非自由落體運動。

  相同的明信片受到重力相同,所以影響明信片的主要是空氣阻力,垂直下落受到阻力小,水平下落時阻力大,所以垂直下落的先落下,明信片在後,要是都是鐵球,垂直下落受到阻力小,同時落地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15***的一天,比薩大學青年數學講師,年方25歲的伽利略,同他的辯論對手及許多人一道來到比薩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頂,將一個重100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兩個鐵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齊落到地上。面對這個無情的實驗,在場觀看的人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這個被科學界譽為“比薩斜塔試驗”的美談佳話,用事實證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墜落,加速度一樣,它們將同時著地,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論斷。這就是被伽利略所證明的,現在已為人們所認識的自由落體定律。“比薩斜塔試驗”作為自然科學例項,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

  創新需要打破慣性思維開始

  人都有慣性思維,愛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為方式處事。

  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

  很多人說,人是習慣的產物,這話一點不假。

  想想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做的事情都跟習慣有關。

  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睡覺,要佔用我們人生的1/3時光。這是我們人類的生理習慣。

  還有上學、讀書、工作、交友、休閒等等任意領域我們的行為都以習慣性行為為主。

  當然養成良好的習慣勢必會推進我們快速成長的程序。不良的習慣也會滯留我們獲取健康美滿人生的腳步。

  人是習慣性的動物,企業由人構成、由人經營,那勢必就被人注入了習慣性思維。

  規範的行為方式鍛造了企業的規章制度,思想的價值認可形成了企業的核心文化,同時還有絕大部分操作手法、運作方式、行銷手段基本上都是按照套路出牌,按遊戲規則辦事。

  這就如同人類的習慣一樣,企業也有好習慣和壞習慣。借用《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一句話,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一把鑰匙,壞習慣則是向失敗敞開的門。習慣的作用對人、對企業、對國家及社會有著同樣的作用。

  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歸根結底還是思想決定行為,之所以有習慣,是因為養成了慣性思維。

  在企業經營中,尤其是市場營銷中,有時最怕的就是慣性思維,只看到人家怎麼幹的、前人怎麼做的、政策允許的、行業的遊戲規則等等。迷失在自己的慣用套路和行業人的慣性招數上。跟著人家的套路走可以成長、照搬人家的做法可以生存,但想快速成長和突破就得創新,必須打破慣性思維。

  先舉個例子:

  一家化學實驗室裡,一位實驗員正在向一個大玻璃水槽裡注水,水流很急,不一會兒就灌得差不多了。於是,那位實驗員去關水龍頭,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水龍頭壞了,怎麼也關不住。如果再過半分鐘,水就會溢位水槽,流到工作臺上。水如果浸到工作臺上的儀器,便會立即引起爆裂,裡面正在起著化學反應的藥品,一遇到空氣就會突然燃燒,幾秒鐘之內就能讓整個實驗室變成一片火海。實驗員們面對這一可怕情景,驚恐萬分,他們知道誰也不可能從這個實驗室裡逃出去。那位實驗員一邊去堵住水嘴,一邊絕望地大聲叫喊起來。這時,實驗室裡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靠近。

  就在這時,只聽“叭”地一聲,大家只見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實驗員,將手中搗藥用的瓷研杵猛地投進玻璃水槽裡,將水槽底部砸開一個大洞,水直瀉而下,實驗室裡一下轉危為安。

  在後來的表彰大會上,人們問她,在那千鈞一髮之際,怎麼能夠想到這樣做呢?這位女實驗員只是淡淡地一笑,說道:“當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這篇課文,我只不過是重複地做一遍罷了。”

  這個女實驗員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來避免了一場災難。《司馬光砸缸》我們都學過,砸缸救人,關鍵在於舍缸,破缸求命。犧牲缸一個,幸福歸大家。

  但多數人的思維都想得,想活,而不是先想到舍。殊不知,捨棄有時也是一種智慧。舍放前得放後,最終是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

  其實這個“缸”就可以看作我們的慣性思維,很多時候我們對很多機會視而不見,只因我們被我們思維束縛住了。這個時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飛我們的思維,進入一個新天地。

  還有個案例:

  大家都知道,廣告、廣告,廣而告之。平面廣告得有內容、廣播廣告得有聲音、電視廣告都有畫面。這是所有人的慣性思維。但是紐約一銀行新開業,想迅速開啟知名度,在電臺做廣告。一般做法是宣傳一下,搞個大促銷,或者請個名人推廣。但他們沒有采用其他銀行開張宣傳使用的方法。要想快速獲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顯的差異化才會贏得關注。

  於是他們買斷紐約各電臺的黃金時段10秒鐘,向人們提供沉默時間,他是這樣宣傳的“聽眾朋友,從現在開始播放由本市國際銀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時間。”然後整個紐約所有電臺都沉默,聽眾被這莫名其妙的10秒鐘激起了興趣,紛紛開始討論。

  各大媒體也爭相報道,成了熱門話題。

  這家銀行徹底打破了慣性思維,告訴了世人,誰說廣播廣告非得在那大費口舌。

  這個沉默時間以自己的不說話喚起所有人說話。

  總之,在變化速度不斷加快的年代,不僅要關注和追趕變化的步伐,更要鼓勵使用創新的方法,使自己變得更快、更好、更異。

  這個年代永遠是創新的企業能走在前端、創新的個人更易於進入公眾的視野獲得更多的機會。

  孫子兵法講以正合、以奇勝。

  奇招絕對不是常規的方法,肯定創新的方案,超出對手的想象和預測,打破了慣性思維進而才有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當然,在模仿基礎上的積極改進也是一種創新、把其他行業的成功模式用於自己行業也同樣是一種創新。然而這一切也都必須從打破慣性思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