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見的勵志成語故事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時常找一些來給孩子們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城下之盟

  春秋時期,有一次楚王率軍隊對絞國發動進攻。楚軍連連得勝,一直攻到絞國都城的南門。絞國軍隊不出城交戰,竭盡全力把守城池,楚軍幾次三番攻城,都沒有取得成功。

  楚國大將屈瑕見此情形,就對楚王說:“絞國國勢弱小,處理事情很輕率而不使用計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弱點,用智謀取勝。”然後,他向楚王獻了一條計策。楚王一聽,認為很好,就依計而行。

  第二天,楚國的幾十個士兵扮做樵夫模樣,到絞國都城周圍打柴,來引誘敵軍。絞國將領見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後沒有楚軍保護,就派軍隊捕捉他們,結果三十個手無寸鐵的楚人被他們抓住。絞國官兵見這麼容易就獲得“勝利”,都高興得笑了起來。

  過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誘敵軍。絞兵發現後,沒有等到下命令,就紛紛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這時,事先埋伏在城北門的楚兵一起衝殺出來,絞國軍隊很快就被打得大敗。

  絞國軍隊遭到慘敗,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絞國國君為了保住國家,被迫在絞國的城下與楚國簽訂屈辱的盟約。從此以後,絞國貪小便宜吃大虧的事情,便在各國中傳揚開來。

  ◎成語釋義

  常用來比喻抵禦不住敵人的武力威逼,被迫簽訂屈辱性的和約。

  ◎故事出處

  《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出處譯文

  在戰爭中大敗絞國,強迫絞國在城下與楚國訂立屈辱的盟約後返回。

  :窮兵黷武

  三國時期,東吳都督陸遜有一子,名叫陸抗,深通戰略,腹有良謀,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領。由於他才能出眾,二十歲時就擔任建武校尉之職,統轄五千人馬。孫皓成為東吳國君後,封陸抗為鎮軍大將軍,讓他嚴防晉軍的進攻。

  當時東吳政權非常腐敗,孫皓殘暴驕奢,好色無度,濫用酷刑,殺了很多無辜的百姓。陸抗多次上書,勸告孫皓愛護百姓,加緊訓練軍隊,把精力用在治國、治軍方面。但孫皓把他的意見當做老生常談,依舊吃喝玩樂,不管國家大事。

  公元272年,陸抗領了旨意,統率人馬討伐叛將步闡,在邊境和晉軍對峙。陸抗知道吳國的力量不行,就與晉軍互通使者,不主動出擊。孫皓聽說後,非常生氣,派人責問陸抗為什麼吃著國家的俸祿卻不打仗。

  陸抗給孫皓上了一道奏疏,勸告他說:“現在朝廷在發展農業生產、整頓政治方面沒有積極行動,反而想讓諸位將領在沙場上立戰功,殺敵將。這樣一來,我國就會用盡全部兵力,整天打仗,致使耗費的資財數以萬計,士兵極其疲勞。敵人的力量沒有受到損失,而我們自己倒像是得了一場重病。”

  陸抗還指出,目前晉國勢力很強,吳國勢力弱小。要想戰勝大國,就必須停止用兵,增強國家實力,等到天下有變再主動出擊。

  孫皓看罷陸抗的奏疏,並不贊成,而且覺得陸抗這個人不聰明,難以統兵。後來,由於東吳的統治過於嚴酷,終於被晉國所滅。人民恨透了東吳政權,所以儘管東吳國破,也不同情孫皓。

  ◎成語釋義

  用盡兵力,任意發動戰爭。窮:極、盡。黷:輕率、妄動。黷武:濫用武力。

  ◎故事出處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

  ◎出處譯文

  而想讓諸位將領在沙場上立戰功,殺敵將。這樣一來,我國就會用盡全部兵力,整天打仗,致使耗費的資財數以萬計,士兵極其疲勞。敵人的力量沒有受到損失,而我們自己倒像是得了一場重病。

  :斷頭將軍

  張飛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猛將。曹操佔領了荊州,劉備倉皇南逃。曹操率領騎兵追了一日一夜,追到當陽長阪坡。在危難關頭,張飛帶著二十多名騎兵斷後,他在橋上橫槍躍馬,喝道:“我是張飛,誰敢上來決一死戰!”曹操大軍沒有一人敢上前的。

  劉備入川時,隊伍一路西進,沒遇到什麼阻礙,但在巴郡的時候遇到了太守嚴顏的抵抗,張飛三番五次地引兵挑戰,嚴顏就是不出去打,也不投降,後來張飛用了計謀才攻破巴郡,活捉了嚴顏。

  嚴顏被捉後,被押至帳下,但他昂首不跪。張飛對嚴顏呵斥道:“我的大軍到了,你為什麼不投降,還敢抵抗?”嚴顏說:“你們沒有道義,奪我州郡,我州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

  張飛大怒,下令推出砍頭,嚴顏面色不變,邊往外走邊回頭罵道:“匹夫!砍頭便砍頭,也用不著發怒。”張飛覺得嚴顏很有骨氣,就把他放了,並向他道歉,以賓客相待。嚴顏感其恩義,才投降。

  ◎成語釋義

  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

  ◎故事出處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出處譯文

  嚴顏回答說:“你們沒有道義,奪我州郡,我州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