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方式,是指在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中,不拘泥於一點或一條線索,而是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從而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或衍生出多種不同的結果的思維方式。就寫作而言,發散思維是指在作文的構思過程中,通過思維的發散,從眾多的角度中,確定一種話題的切入點,再形成全文構思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嘗試運用以下方法,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鼓勵學生凸現個性,大膽創新,寫出創新佳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一、開放想象訓練。
訓練學生多寫想象類文章,從寫作內容的構思入手,讓學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從而打開發散桎梏。
寫想象類文章,學生必須開動腦筋,大膽想象,“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置身於過去未來的時空 ,幻想大膽的情節,構建新奇的主題,從而“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學生在想象中,訓練了思維,開發了創造力,從而使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諸如“致三千年後地球人的一封信”“舌戰朱熹”“相遇孔子”“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走進唐代的風雨”之類的話題,都可以很好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談寫作內容的構思時說:“在定了題目後,我取了一張紙條擺在面前,抱著那些題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 ,想得三五個字,就用三五個字的小標題寫在紙條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記下去,直到當時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記下來為止。”這就是自由想象,也即作文構思中的發散思維。
通過自由想像,學生打開了發散思維的桎梏,點燃了智慧的火花,但不能把林林總總的聯想和想像都寫進作文。想像訓練的目的是寫出佳作。因此,對寫作內容的訓練,在“廣”的基礎上還必須做到“精”,即精心確定發散點。一篇文章,主題是靈魂,選材是關鍵,只有詳寫最能表現主題的材料,文章才能獲得成功。所以,發散點就應該確定在這些地方。只有圍繞寫作要求馳騁想像,然後精心選擇發散的關鍵所在,才有可能寫出精品作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誠信漂流記》《昭君的選擇》《薛寶釵魂斷大觀園》等佳作就是既能馳騁想象,又能精心確立發散點的成功範例。
二、逆向思維訓練。
訓練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正中求反,反中求正,形成對事物超出尋常的新見解,寫出獨具個性的創新作文。
逆向思維是將已有知識轉化為創新思維能力過程中的重要思維方法。 順向思維能順理成章,言之有理;逆向思想則往往能獨抒新見,出奇制勝。在寫作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善於逆向求思,敢於對人們司空見慣或認為完美無缺的事物或觀點提出懷疑,打破陳規,這樣的文章才有可貴的創新價值。
“飛蛾撲火”常被用來比喻弱小勢力自取滅亡,或喻邪惡勢力的可恥下場,巴金先生卻逆向求思,獨出心裁,用來喻指追求光和熱的人,熱情讚頌了他們那種為了追求光明而勇於犧牲的精神。是啊,許多早期的革命者,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不正是這種飛蛾精神的寫照嗎?“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向為人所讚賞,但反向求思,以現代人的目光審視愚公移山行為,學生不禁會問:這種行為是否值得讚賞和提倡,愚公這樣做不但會耗盡自己的殘年,還將搭上許多子孫的一生光陰,這樣做是否有價值?是否會切合實際?愚公如果選擇搬家 ,是否能更快開創出一片新天地,找到幸福生活呢?這種反彈琵琶,逆向求思的思維訓練,往往會使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產生新穎獨到的見解,使文章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三、求新求異訓練。
訓練學生從縱向、橫向去發現事物的獨特性,從新角度、新觀念去認識事物,從而獲得新穎獨特的見解。
“龜兔賽跑”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華君武卻畫了只因“不再睡覺”而獲獎杯的兔子,別出新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王安石也是個求新求異思維的大師。杜牧說項羽“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則說:“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去勢難回。江東弟子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世人皆稱道孟嘗君能得士,王安石則言:“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也,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則可南面而制秦。”這些見解真是新穎獨特,發人深思。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求新求異思維訓練時,也不妨讓學生做做翻案文章。也可以提出問題,請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要求角度出新,立意出奇,不能“齊唱”流行歌。例如,讓學生討論“封建時代的清官現象”“東施效顰與追星族”“風雅可以附庸嗎”“我看萬人鑑名活動”等話題,學生往往思路活躍,見解新穎。學生在求新求異,相互辯論,相互啟發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散思維訓練。
四、語言創新訓練。
訓練學生用新奇的詞句代替色彩一般的詞句,鼓勵學生用優美新穎的語言寫作,使文章文采斐然。
作文是語言的藝術,縱覽高考滿分作文,雖然形式多樣,異彩紛呈,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語言表達無一不是流暢優美,文采飛揚。轟動全國的《赤兔之死》,通篇用古白話,整散錯綜,新穎生動。《薛寶釵魂斷大觀園》用語清麗細膩,悽切動人,結尾更是自作詩句,不同凡響。《我是一隻想死的“老鼠”》語言活潑俏皮,涉筆成趣。《祭孫悟空》詞彙豐富,語句流暢,新鮮靈動。這些佳作的創新語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像,是學生借鑑模仿的好材料。
可訓練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加以借鑑模仿,使自己的作文語言更新奇優美。語言這種外在形式的新穎會和思想的新穎相互促進,使學生更樂於創新,善於表達,寫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