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的形式有哪些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誌之一。下面小編為你整理關於發散思維的形式,希望能幫到你。
發散性思維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包括
立體思維
思考問題時跳出點、線、面的限制,立體式進行思維。
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增加綠化面積、減少佔地改善環境、淨化空氣。
平面思維
以構思二維平面圖形為特點的發散思維形式如用一支筆一張紙一筆畫出圓心和圓周。
逆向思維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維。因為客觀世界上許多事物之間甲能產生乙,乙也能產生甲。如:化學能能產生電能 據此義大利科學家伏特1800年發明了伏打電池。反過來電能也能產生化學能,通過電解,英國化學家戴維1807年發現了鉀、鈉、鈣、鎂、鍶、鋇、硼等七種元素。
側向思維
從與問題相距很遠的事物中受到啟示,從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橫向思維
相對於縱向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形式。縱向思維是按邏輯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斂性思維。而橫向思維是當縱向思維受挫時,從橫向尋找問題答案。正象時間是一維的,空間是多維的一樣,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則代表了一維與多維的互補。最早提出橫向思維概念的是英國學者德博諾。他創立橫向思維概念的目的是針對縱向思維的缺陷提出與之互補的對立的思維方法。
多路思維
解決問題時不是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這是發散思維最一般的形式***逆向、側向、橫向思維是其中的特殊形式***。
組合思維
從某一事物出發,以此為發散點,儘可能多地與另一***或一些***事物聯結成具有新價值***或附加價值***的新事物的思維方式。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誌之一。
發散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的培養不僅是方法問題,更重要的是思想認識問題。所以為了能有效地對青少年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應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要革新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其次要端正對發散思維的本質與作用認識,然後,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採用適當的培養方法。
一.革新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只強調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而不講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這是有其深刻的教育思想根源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對學生單向講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物件,其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應用前人知識與經驗***但不善於創造新理論、新知識***的應用型人材。若僅從知識傳授角度考慮,傳統教育並非沒有優勢***從學科考試情況看,我們學生的成績普遍高於西方國家同類學生的水平***,我們傳統教育的主要弊病在於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創新人材,因為這種教育的目標就不是要培養“創新”能力,而是要向學生灌輸知識棗不是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認知主體,而是把學生看成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是知識灌輸的物件。
在這種教育思想指導下,理解、消化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理解、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就成為教學的最高要求、最高目標。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生對一切問題的認識理解都必須集中、統一到學科的理論體系和基本概念上來;學生的全部言行都必須符合教師的要求和傳統的規範。這正是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所要達到的目標。
可見,要不要培養髮散思維,絕不僅僅是思維方法問題,而是要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根本性問題。不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不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不可能擺脫聚合思維的束縛,就談不到積極、自覺地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所以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是教育深化改革問題棗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構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這基礎上,才有可能談論如何來進行培養的問題,否則,一切都無從說起。為了證實這一點,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智力測驗的例子。
對兒童進行智力測驗有多種不同的量表,其中有較大影響的一個是韋克斯勒量表***WISC***。這種量表有12類測驗,前6類屬於言語測驗,後6類屬於操作性測驗[71]。其中第2類是對事物之間的類似性進行判別的測驗棗要求兒童概括出所給的17組兩兩配對的名詞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例如,要求被試指出橘子和香蕉都是“水果類”,木頭和酒精都是“有機物質”等等。顯然這種量表完全是按照培養聚合思維的標準,也就是以書本知識為標準,以教師的要求為規範設計的。按照這種智力量表的要求,即使能得滿分,也不見得是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兒童,很可能是隻會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高分低能兒”。因為象木頭和酒精有哪些類似之處的判別,正如阿恩海姆所指出的[2]:“如果學生的回答是‘二者都能把人擊倒***使人昏迷***’就要被打零分。事實上,這一回答非但沒有錯,而且表明被試思路敏捷。說明他能夠在一瞬之間,從兩種表面極不相同的事物中找到它們突出的相關之處。”這正是出色的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但是在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統治下,這種創造性思維不僅得不到鼓勵,反而遭到排斥和打擊***吃零蛋,被視為******。韋克斯勒量表的前6類言語測試基本上都屬於這類扼殺創造性思維的知識性測驗。
其實,何止是智力測驗,目前我們各級各類學校中的各種各樣測驗***小至平時的單科測驗,大至期末考試、地區統考、乃至全國性高考***,其考試測驗方式又何嘗不是如此棗只要求死記硬背書本知識,不允許學生有半點發揮與自由想象。實際上是強制推行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而排斥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並扼殺創造力。智力測驗和學校考試之所以如此相似,一點都不奇怪,這是因為它們的根源都是來自同一種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可見,若不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不僅發散思維的培養無法實施,就是學生中原來自發形成的發散思維和一些創造性的萌芽,也將要被摧殘殆盡。
二.端正對發散思維的本質與作用的認識
發散思維這一概念,早在1918年就已由心理學家武德沃斯提出[71],後來也有一些心理學家使用過,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J.P.Guilford***,在研究能力傾向基礎上提出了“三維智力結構模型”[17][72],其中將發散思維作為智力結構的主要因素之一提了出來,並編寫了一系列培訓發散思維的教材,制訂了相應的培訓程式和測試發散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一時間在美國、日本和其他一些國家形成了一股強調發散思維的熱潮,在吉爾福特的鼓吹下,許多研究者甚至認為,發散思維在實際上等同於創造性思維[10]。這樣,發散思維的影響才日益擴大起來。
吉爾福特及其助手託蘭斯***E.P.Torrance***等人在片面誇大發散思維作用***甚至把發散思維視同創造性思維***觀點的指導下,還對發散思維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實際上是對創造性思維作了進一步的分析***,認為發散思維包含四個要素[19]: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精緻性,認為對發散思維的培養應緊緊圍繞這四個要素來進行。這四個要素的含義是:
流暢性***fluency***棗是指在短時間內表達出觀點和設想的數量;
靈活性***flexibility***棗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
獨創性***originality***棗是指產生與眾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
精緻性***elaboration***棗是指對事物描述的細緻、準確程度。
吉爾福特和他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同事們所開發的“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測驗”***又稱“吉爾福特創造力測驗”***就是為測量發散思維的上述四個要素服務的。這項本來用於測量發散思維的測驗,又被冠以“創造力測驗”的名稱,再清楚不過地表明,吉爾福特等人的指導思想就是把發散思維等同於創造性思維,甚至等同於創造力。我們認為,按照這種指導思想不一定能真正培養出發散思維能力,或者說,這樣培養出的能力很可能主要不是發散思維方面的能力,而是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因為“流暢性”和“精緻性”都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關,而與發散思維無關;“獨創性”是發散思維所要追求的目標,而不是發散思維的基本屬性或要素***因為你不能要求每一次發散思維都具有獨創性***。在上述四個要素中,真正與發散思維的本質有關的只有第二個要素棗“多方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因為這一要素涉及多向思維問題,這點無疑是發散思維的主要特徵之一。遺憾的是吉爾福特等人用“靈活性”來概括這一特徵,既不準確又易使人產生誤解。可見,用上述四個要素來定義發散思維***認為發散思維由上述四要素構成***是不科學的,是對發散思維本質特徵的誤解,應當明確地予以拒絕。
對於發散思維的正確定義應當是:
“發散思維***又叫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結構的一個組成要素,但不是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其作用只是為創造性思維活動指明方向,即要求朝著與傳統的思想、觀念、理論不同的另一個***或多個***方向去思維;發散思維的實質是要衝破傳統思想、觀念和理論的束縛。”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應當對發散思維確立以下幾點基本認識:
1.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結構中的一個要素,是六個組成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但不等於創造性思維的全部。
2.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起目標指向***即確定思維方向***的作用,也僅僅起這一作用,思維的方向性問題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有決定性意義,因此發散思維的作用決不能低估,但也不能隨意誇大,以為它能解決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一切問題。
3.發散思維沒有自身特定的思維材料,也沒有自己特定的思維加工手段或方法,因此它不是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所以不可能成為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主體***即主要過程***,它只起指引思維方向的作用。主要的創造性思維過程只能由另外三個要素***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時間邏輯思維***來實現,發散思維不應該也不可能越俎代庖。由於吉爾福特等人為發散思維所規定的上述四個要素***即四個基本性質***未能真正反映發散思維的實質,所以若按這四個要素的要求來培養髮散思維,必將把我們引到斜路上去棗培養出的不是真正的發散思維能力,而是其它的能力。
三.培養髮散思維的方法
在革新傳統教育思想、觀念和端正對發散思維認識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對發散思維的培養可以在三條方針的指導下進行。
這三條指導方針是:
第一,同中求異——能夠擺脫人們的共識和傳統觀念的思維定勢,從另外的角度提出完全不同、但有一定依據的全新觀點;
第二,正向求反——不迷信權威,敢於向一貫視為正確的理論體系或科學概念提出挑戰,並提出相反的或與之對立的新理論、新概念;
第三,多向輻射——能對某個複雜問題***或關鍵所在***從多種角度、多個方向去分析,從而得出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以上三條指導方針至關重要,對發散思維的培養只有嚴格遵循這三條方針***而不是圍繞什麼“流暢性”、“精緻性”***,才能真正發揮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導向”作用,也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的發散思維,而不是變質、走樣的發散思維。有了這三條方針我們就可以在實際中創造出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發散思維訓練方法,也可以直接借用其它一些方法。例如,眾所周知的“腦力激盪法”只要稍加補充、修改就可成為培訓發散思維的有效方法。
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是美國奧斯本於1953年提出的一種頗為有效的創造技法,很可作為發散思維訓練的借鑑。這種方法可應用於班級或小組,不管是哪種場合均應有一位主持人***通常是教師***。為了能有效地實施這種方法對參與者和主持人均提出一定的要求。
每位參與者均應注意四個要點:
1. 禁止批判***不許批判他人意見***;
2. 自由發揮***要大膽想象,自由發揮,越自由奔放、越新奇越好***;
3. 踴躍發言***不拘一格,越多越好***;
4. 集思廣益***能兼收幷蓄,在他人意見基礎上提出更新更好的想法***。
主持人則應注意掌握兩個原則:
1 延遲判斷棗即不要過早地下結論,以免束縛參與者的想象力,甚至熄滅參與者發散思維的火花;
2.量中求質棗奧斯本認為,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期提出的設想往往不太成熟,但越往後提出的設想越完善、越深刻。因此,主持人應鼓勵、啟發參與者儘量多發表意見。
這裡應注意的是,不論是參與者還是主持人都應牢牢記住上述三條指導方針***同中求異、正中求反、多向輻射***。換句話說,參與者的“自由發揮”並非漫無目標的發揮,主持人的啟發引導並非盲目隨意的引導,而是要嚴格遵循三條指導方針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腦力激盪法真正為培養髮散思維服務,這是與奧斯本的原意有所不同的:奧斯本要求的是不受任何約束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想象與發揮,而在發散思維培養中則要求參與者應沿著三條指導方針所指引的方向去自由想象與發揮。
對發散思維的培養有多種多樣的方法,上述經過修改與限定的腦力激盪法不過是其中的一種。事實上,任何有利於培養“自由聯想、自由想象、自由發揮”的方法只要加上三條方針的指引,都可有效地應用於培養髮散思維。但是這裡必須強調的是,一定要有三條指導方針的指引,否則,那樣的自由聯想和自由想象只是自由的形象思維,而不是發散思維;那樣的自由發揮只是自由的邏輯思維,也不是發散思維。這是因為,離開三條方針的指引,再自由的想象與發揮也不一定能達到發散思維目標的要求棗衝破傳統思想、觀念或理論的束縛,實現與眾不同和前所未有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