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經典句子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老子的一部著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老子道德經經典語錄,希望大家喜歡。

  【優美篇】

  1、強行者有志——老子

  2、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

  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4、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老子

  5、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經》

  6、大巧若拙——老子

  7、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老子

  8、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老子《道德經》

  9、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老子《道德經》

  10、禍莫於不知足意義:告訴人們不知足會帶來很大的禍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

  11、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12、清淨則天下正——老子

  13、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經》

  14、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老子

  15、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老子

  【精選篇】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經》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經》

  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道德經》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老子》

  10、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道德經》

  1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道德經》

  1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道德經》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經》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

  15、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道德經》

  【熱門篇】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的標準,於是就有了與之對立的醜;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的標準,於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有與無相互生化,難與易相互促成,長與短相互比較,高與下相互趨向,音與聲相互應和,前與後相互追隨。

  3、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聖人總是做能夠順應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的事,做事時用行動來教化,而不用語言來教化。

  4、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處i***道德經·第二章》【譯文】生養了一切但不據為己有,做成了什麼並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業並不居功自傲。就是因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會消逝。

  5、為無為,則無不治。【出處】《道德經·第三章》【譯文】做那些無為無慾的事,那麼就沒有什麼不能治理的。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出處】《道德經·第五章》【譯文】說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隱人窘境,不如順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出處】《道德經·第六章》【譯文】它***穀神***的本體是綿延存在而又若有若無的,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出處】《道德經·第八章》【譯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居處於眾人所討厭的低處,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於道。

  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出處】《道德經·第九章》【譯文】金銀財寶很多,沒有誰能守得住。

  10、功成身退,天之道。【出處】《道德經·第九章》【譯文】成功之後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出處】《道德經·第十一章》【譯文】“有”能給人以小的利益,“無”才有真正的“大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收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出處】《道德經·第十二章》【譯文】色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聲使人聽覺失靈,濃厚味道使人味覺不靈,騎馬打獵使人心思放蕩發狂,貴重的物品使人的行為不軌。

  13、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出處】《道德經·第二十章》【譯文】眾人都很聰明睿智,唯獨我卻顯得糊里糊塗。眾人都很精明,唯獨我看著很笨的樣子。

  14、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譯文】一個真正有道德修養的人,他的內涵,只有一個字:“道”。

  15、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譯文】委屈圓轉可以使之保全,矯正彎曲可以伸直,低窪可以使之盈滿,破舊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變得疑惑。

  16、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譯文】正因為不和人爭,所以全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17、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譯文】從事於道的人就認同道,有德的人就認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認同道德淪喪。

  18、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譯文】固執己見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譯文】自我誇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勳,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進步。

  2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譯文】有一個渾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沒有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