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新開學的育兒知識

  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間,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解小班幼兒入園分離焦慮

  一、幫助幼兒作好入園準備

  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開學前多帶孩子到新幼兒園去參觀、玩耍,使幼兒對陌生的環境不再害怕。多和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聽孩子說幼兒園的事,家長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兒園"遊戲。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採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夥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二、積極配合

  孩子入園後,如果哭鬧嚴重,前幾天家長可以多陪孩子一會兒,當他在遊戲中玩得高興時再離去。另外,家長可根據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三、以積極的言行影響幼兒

  俗話說“言傳身教”,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從而產生害怕幼兒園的心理,拒絕進入幼兒園,所以爸爸媽媽要不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因此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有許多小朋友,老師很愛他們”,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幼兒說:“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之類的話。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四、按時接、送孩子入園

  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兒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兒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開學前帶幼兒熟悉新環境和老師,消除陌生感。請家長將孩子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性格特點如實告訴老師。配合老師有針對性的教育。家長不能因孩子的哭鬧就責備老師或不讓孩子上學,儘量安撫孩子不要責怪孩子,離開時和孩子道別,並溫柔而堅定的和孩子說,你會準時來接他,然後堅定的離開。必需恰當對待孩子開學後的不適應,信任老師能照顧好老師才能儘快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

  :寶寶入園後 父母要做準備

  寶寶入幼兒園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雖然很多媽媽都已經做好了孩子哭一個禮拜的打算,但是真的看見寶寶哭得皺巴巴的小臉蛋心就忍不住疼起來了,其實孩子入幼兒園是必經的一個過程中,家長們也不能夠代替去承受,只有孩子自己來克服,但是家長能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做好過度,讓孩子可以有所進步。

  第一、教給孩子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

  很多孩子哭泣的原因是因為離開了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身邊一堆小朋友讓他們覺得害怕,無從交流,針對於寶寶的這個小心理,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還未入園之前就培養下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多讓孩子跟同齡寶寶玩耍,帶著孩子多出去走一走不要總是呆在家裡面,習慣於呆在家裡面而減少跟外界溝通的孩子會更加敏感,適應起幼兒園生活所花費的時間要更加長。

  第二、開導孩子,及時疏散負面情緒

  孩子對於幼兒園的牴觸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排斥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他們紓解開來,如果孩子始終對於幼兒園很抗拒,對於他後面的生活以及個性培養都有負面的影響,爸爸媽媽跟幼兒園老師要多交流,並且幫助孩子可以體會到幼兒園生活給他帶來的成就感,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肯定孩子的進步,當孩子學會一首歌或是一支舞蹈的時候,父母要不吝嗇誇獎,讓孩子可以對幼兒園有一份感激喜歡的心情。

  第三、懂禮貌的孩子會更受歡迎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著家人全部的關愛,但是愛孩子要有一個度,不要溺愛他們,家長在寶寶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培養他們懂禮貌的好習慣,教孩子可以在生活中使用些文明詞彙,例如“謝謝”,“不客氣”等。大方地向別人問好等。孩子說話時,教他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第四、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入園之後,父母要主動跟老師進行溝通,跟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以便老師們可以因材施教,另外鼓勵孩子多參與一些群體的活動,許多幼兒園都會給孩子很多交流和玩樂的機會,像是益智遊戲,群體遊戲等,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等孩子感受到遊戲帶來的樂趣後,他們對於幼兒園的排斥也沒有那麼深了。

  總結:孩子上幼兒園,牽動的是全家人的心,為了讓孩子可以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要多加費心,平時多跟孩子進行交流,減少孩子的不安和顧慮,幫助孩子積極成長,在培養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師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要彼此信任,跟老師做好配合,多跟教師交流孩子的情況,教育發揮最大效率。

  :寶寶入園後需要父母多鼓勵

  幼兒園是寶寶第一個與他人共同交流、學習的場所,面對陌生的環境,寶寶難免會顯得不知所措,家長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幫助,才能讓寶寶儘快對幼兒園中的環境得心應手。

  當孩子在幼兒園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一首歌、一支舞時,父母應及時鼓勵孩子在幼兒園所取得的一點點進步。鼓勵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很多人前表揚孩子,或送他一個小禮品等等。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可深深的體會到幼兒園生活給他帶來的成就感,加深對幼兒園的情感。對不適應幼兒園環境的孩子,父母要儘量避免問:“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幼兒園老師對你好嗎?”等,因為這會讓孩子的記憶一直停留在不良情緒中。

  如果孩子說不喜歡老師,不想去幼兒園,父母就要避免與他談幼兒園的事情,而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培養孩子方面,父母和老師是一個戰線上的戰友,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正確評價老師,首先應該信任和協同教師的工作,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議論教師。孩子剛入園,需要在心理上長生一種對老師的安全感,父母要幫助他們維護教師的形象,讓老師的地位在他們心中變得很重要。所以,如果孩子在父母前抱怨說:“今天我表現很好,但老師沒有給我小紅花。”父母不能說老師偏心,而應說:“那是老師認為你能表現的更好,他正在期待著你下次更好的表現!”然後,在私下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幼兒園中的情緒和表現。記住,在孩子面前,理智的父母應維護老師的形象。

  孩子剛入園,家長要幫助老師全面瞭解自己的孩子,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的掌握孩子的特點,有效的接近孩子,使孩子對教師產生依戀、信賴的心理。家長在幼兒入園後,應把孩子在家裡的情緒和表現告訴老師,但不能當著孩子的面。這樣有利於老師採取措施來消除孩子的不安、顧慮,家長也能從老師獲得指導孩子的方法,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直接與教師交流孩子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聯絡手冊,進行家園聯絡。此外,幼兒園各種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元旦,以及父母開放日,父母要積極參加,理解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方法,親眼目睹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各種表現,全面瞭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使教育發揮最大效率。

  教給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在幼兒園中,有一個孩子看到一個小朋友在玩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就希望一起玩。一開始這個孩子只盯著小朋友,不說話。當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時,就撲上去,一把推開那個小朋友,搶了小汽車。這顯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現。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如何熱情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玩,如何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識地教孩子學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大方地向別人問好等。孩子說話時,教他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例如,當孩子想去廁所時,應該說“我想去廁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讓他用意義含糊的習慣語代替。

  總結: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進入的集體生活環境,面對陌生的環境,孩子可能會無法適應,就需要父母提供及時的幫助,首先家長要站在老師一邊,主動和老師交流,向老師介紹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等,讓孩子變得更加信賴老師。當然,也要教會孩子怎樣與小朋友們更加友善的相處,懂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