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新生育兒知識

  關於小班新生育兒知識,家長們知道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寶爸寶媽快來學習!

  篇一

  五大模擬情景幫助寶寶輕鬆入園

  從熟悉的環境突然讓孩子到另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孩子因為還小所以他還不知道應該如何和周圍人的相處,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會給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為了儘快的減少孩子的負面壓力,家長可以在入園前模擬入園的情境,讓孩子早一點適應。

  模擬分離情景,清晨入園,最難的就是讓孩子與家長分離。家長可嘗試創造和孩子分離的機會,讓孩子和其他人在一起,也就是讓孩子嘗試這種與父母分離的經歷。可讓孩子獨自到其他的小朋友家做客,慢慢的淡化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性。可以把孩子交給自己的朋友,然後告訴他自己有事過會兒來接他,記得和孩子在告別時擁抱,然後再揮手說再見,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只是暫時的離開爸爸媽媽而已。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中模擬上課的情景,可以任選爸爸媽媽其中的一個人當老師,然後不當老師的家長就和孩子一起做小朋友,也可以嘗試讓孩子當老師,孩子也能產生一些自信感。充分的利用家中的空間,爸爸媽媽可以以為孩子創設一些與幼兒園類似的活動區域,引導孩子做一些如娃娃家遊戲、點心店遊戲等模擬練習,幫助孩子逐步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在幼兒園中孩子蹲廁所的次數是比較多的,特別是有些女孩無法適應。家長在入園前,可以試著先讓孩子事先在家練習蹲廁,這牙膏可以解除孩子的緊張心理,讓他們明白其實蹲廁比家中的坐廁要乾淨,方便,幼兒園中可以扶著旁邊的欄杆更安全。鼓勵孩子入廁後自己拉褲子,當孩子成功時,及時鼓勵,讓他產生自信心。

  入園後代表著孩子的集體生活開始,會有一群小夥伴等待著孩子去認識,有些孩子由於性格內向,害羞不能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群體中,家長可以事先為孩子模擬認識小夥伴的情景,邀請一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孩子之間在家長的陪伴下會相對容易發展起較良性的關係,這樣孩子在幼兒園的新環境中就會更容易適應一些。

  避免模擬兩大誤區

  誤區一:家長一定不要用幼兒園中的器械,如滑梯、蹦床等吸引孩子,總是給孩子描述幼兒園很好玩,讓孩子無意識的認為幼兒園就像遊樂場一樣,玩過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園後發現幼兒園並不是當初體驗的那樣而造成失望情緒。

  誤區二:一般來說,父母本身就很容易對自己羞怯的孩子,給予消極的評論,比如:“你怎麼膽子那麼小啊?”“這有什麼好害怕的?”其實,如果用一些更具同情心和建設性的話語會更好,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交往行為,比如:“不用擔心,其他小朋友很願意和你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呢。”“你看,人多一些玩藏貓貓才有趣,你也去參加吧。”“小朋友想你了,老師也想你了。”

  總結:孩子初次進入到幼兒園的新環境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的新問題,家長不要認為這些問題孩子隨著時間可以慢慢的淡化,但其實孩子年齡小處理事情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家長應該提前為孩子設計一些入園後會發生的場景,提早讓孩子適應,自我完成,這樣他們才能擁有一個更加完美的幼兒園生活。

  篇二

  要怎樣為孩子選好幼兒園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找一個滿意的幼兒園,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不僅要提早一年多做準備,還有進行各種的實地考察。那麼怎樣為孩子選擇一所好的幼兒教育學校呢?

  當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就要開始向身邊的朋友打聽,哪一個幼兒教育學校的口碑比較好。這樣才能找到一個離家裡近一些、環境比較好,而且在師資方面也有一定能力的學校,這樣對寶寶的教育才會有很好的幫助。

  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又有什麼區別呢?其實,想要知道哪一種幼兒園比較好,親身體驗一番是最簡單的方法了。除了親自去幼兒園看看之外,最好還要選擇孩子們吃飯的時候去。因為這個時候是孩子們和老師最放鬆的時候,最自然的狀態能夠很好的看出幼兒園真實的一面。一個幼兒園中教師的年齡都很小,與孩子溝通起來的確會比較的好,但是流動的速度也會很快,缺乏對孩子足夠的瞭解和認識。

  當你走過很多幼兒園之後,你就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不管公立幼兒園裡是年輕的老師還是年紀大的老師,和我們對早期教育的很多聯想依舊是不一樣的。現在很多的幼兒園不僅有很好的教舍,還有自然的空地,老師們也是選擇有經驗的。要知道送孩子去幼兒園最主要的看的還是教學的理念,能夠培養孩子們學會怎樣處理事情,怎樣和孩子們相處,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幼兒教育的小小選有經驗的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一定經驗的教育機構,才能夠更好的瞭解早教這個行業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親身到幼兒園看一下是最直接的方式,而環境的好壞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寶寶每天能不能夠開心的學習,除了要看教育方式之外,還要看能否和環境相互結合。

  其實,不管是怎樣選擇幼兒教育學校,符合孩子的情況和家裡的經濟狀況才是最好的,家長們唯一需要的就是慎之又慎。

  篇三

  怎樣順利寶寶融入幼兒園?

  當寶寶到了3歲就可以送進幼兒園了。一想到寶寶可以接受有計劃的專業幼教老師的教育,我就很激動。可是第一次送寶寶進幼兒園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不知道您是否遇到過一樣的窘境和尷尬。剛剛把她放進幼兒園,回頭一看媽媽要走,便開始嚎啕大哭起來。這樣的場景,有木有?甚至,寶寶去幼兒園的前幾天睡覺都是喊著“媽媽,回家”。讓我們感覺心酸,心痛,又無助啊。其實這應該怪我們家長沒有給寶寶上幼兒園做好準備工作,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順利讓寶寶融入幼兒園需要做什麼準備。

  幼兒1歲到3歲是認生敏感期。一邊是熟悉的爸爸媽媽和家,一邊是陌生的幼兒園和不熟悉的教師,寶寶們難免會產生親子分離的焦慮,這種焦慮讓孩子感覺不安全,所以他們就要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進入幼兒園的緊張和壓力。

  所以,準備將寶寶送入幼兒園的前半年您就要開始鋪墊他們的幼兒園生活了,一直到入園的前期,您可以做這些工作:

  一、 多接觸陌生環境,認識新朋友

  多帶寶寶出門和小朋友遊戲玩耍,鼓勵他和其他小朋友溝通,避免入園後不合群。

  二、培養寶寶生活自理能力

  進入幼兒園,寶寶就開始一個小獨立階段。所以在這之前您一定要教會寶寶自己吃飯,洗手,上衛生間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免在幼兒園因為生活不能自理,傷害寶寶的自尊心討厭幼兒園。

  三、帶寶寶提前參觀幼兒園

  熟悉幼兒園的環境 對於熟悉的環境,幼兒會有更大的安全感。所以一定要提前帶寶寶進入幼兒園,找機會和幼兒園接觸,比如那兒的老師,小朋友,甚至幼兒園的小滑梯等玩具,讓寶寶喜歡上這裡。

  四、入園後,家長不要逗留幼兒園

  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因擔心寶寶哭鬧,便經常性的中途看望,這樣只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

  五、入園後要按時接送寶寶

  雖然已經進入幼兒園,可是對家和媽媽的想念依然在寶寶腦海裡寄存著,他們盼望著早點見到媽媽,訴說一下這一天在幼兒園的酸甜苦樂。所以,讓孩子跟其他寶寶一樣享受到第一時間與家長重逢的喜悅,不要很晚去接寶寶,讓他們孤獨失落。

  六、強化寶寶在幼兒園的樂趣

  從幼兒園回家後,全家人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與他們一起討論在幼兒園的生活,及時知道寶寶在幼兒園的收穫,必要時要表揚鼓勵,強化幼兒園的樂趣。

  總結:3歲的幼兒進入陌生的幼兒園哭鬧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如果家長為小朋友們做好了這些入園的準備,進入幼兒園想必會順利許多啦。當進入幼兒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一種嚮往時,寶寶進入幼兒園便可以是一種願望達成的喜悅狀態,而不是面對陌生時因依賴媽媽的愛而嚎啕大哭了。所以,要想讓寶寶能順利進入幼兒園學習就要從他們入園前的小半年開始去感受幼兒園的樂趣,去與幼兒園交朋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