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期間到底要不要處理工作?

  休假是職場人緩解疲勞,保持身心愉悅的最佳方式。適當的休假能避免職業倦怠的出現,維持高效的工作狀態。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1. 休假中是否要工作,取決於事情的緊急程度以及個人敬業度

  帶薪休假是職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但一年到頭,很多人發現,並未休完年假。這種狀況在世界範圍內皆存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更是直到過世前,仍對公司的業務念念不忘。

  對於工作,有些人自我追求很高,將工作看成是完成自己的生活目標,而且做一份喜歡的工作,會收穫難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例如,有些人回了錢,即便公司並未做出明確要求,他也會秒回公司以及客戶的***,休假其實不過是換了個地點工作而已。在沒有休假需求的情況下,強迫休假他們反倒讓他們心神不寧,難以心安。類似於有些人在退休之後身體機能和心態一落千丈,這就是因為他們曾經在職場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消失了,一時間難以找到新的支撐力量。

  所以,對於一個樂於工作的人,剝奪他們工作並不合理。即便他們正在休假,也非常願意處理工作,如此,他們能找到成就感,更彰顯了存在感,於他們而言,休假不如工作快樂。

  在現代職場,有種假叫“無薪假”,是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強迫員工休假的方式,並在休假期間不發放薪水。恰逢你正在做一項重要的工作,簽約在即,讓你去休假,你會不會產生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那種失落感來自於未能享受到的工作成果以及公司的不信任。這種型別的休假,於職場人而言,是遭難,是被邊緣化的訊號。換言之,被強迫休假會讓人不快。

  但在假期時被強迫工作,同樣會給想要好好休假,放鬆身心的人帶來困擾。在現代職場,休假本身也是一項福利,某些已經在契約中談妥的休假福利被剝奪,等於變相壓榨員工應得的報酬,這回令員工感到不忿。

  2. 在接受休假安排前,首先要考慮自身需要

  與其絞盡腦汁地糾結在休假期間是否要工作,不如考慮休假的意義以及怎麼休假來的有意義。有些假來的毫無意義,有的假十足珍貴。譬如產假,這是職場人享受的權利,職場女性需要這個產假,而公司也必須批准。因為這關係著生兒育女的人生大事、身體的恢復與家庭運作的成長機會。

  但有些人對於假期的態度,就像某些學生應對寒暑假,假期非但沒有降低他們的壓力,反而帶給他們更多的困擾。假期沖淡迴歸工作崗位的衝勁,當假期結束前夕,反倒使人焦慮。所以在我們獲得休假機會時,要對假期進行全面的評估,看自身是否真正需要。並且以正確的態度看待休假,休假是休止符,工作是音符。在一首曲子裡,休止符雖重要,但關鍵還是音符。

  休假期間是否要工作,其實本就沒有唯一解,如果你認為工作比生活和身體健康更重要,並且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價值,那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吧。

  如果你覺得休假本身比工作更重要,並不會因為假期與工作脫離而焦慮,也能在休假之後儘可能快地進入到工作狀態中,那就無須進行任何關於休假的博奕,因為我們需要。

  這個問題的本身其實你你對工作的看法,假如你為此迷惑不解,不妨思考工作與休假於你而言的意義,而不是迷信休假是緩解壓力的良藥。假如你無比厭惡正在做的工作,不休假也會另謀出路,畢竟你真正的煩惱並非來自休假中插進來的工作,而是你的迷茫與對職業生涯發展現狀的不滿意。假如你正巧如此,那或許X職場的獵頭能更好地解決你的困惑,X職場的獵頭經驗豐富,涉及行業廣,致力於為每一位有能力、有才華的職場人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方向。

  合情合理地拒絕老闆安排的工作

  1. 讓老闆認識到你的價值,不給你安排不合理的工作

  老闆們下發工作時,考慮的是效率:誰的工作能力能夠勝任這項工作,就會首先考慮誰。當你被安排到一項不喜歡的工作,可能是老闆真心覺得你非常合適,即便你並不這樣認為,還可能是你並非第一人選,但別人手頭工作太多,只能安排給你了。

  所以,對於職場人來說,你不能太被動,不能讓自己處於次要和備選的尷尬位置上。如果你有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並有意識地去經營和管理,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名重要的職場人。

  所以,你首先要明確自己想做什麼以及不想做什麼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展現自己,主動地管理你在老闆以及同事心中的形象。

  簡而言之,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特點,沒有令老闆印象深刻的長處,那麼,分配給你的,必然是一些別人挑剩下的工作,或者是一些瑣碎的事物。何況,老闆會有人盡其才的心態,他們不會浪費掉你的長處,讓你把時間消耗在瑣碎的雜物中。好刀應該用在刀刃上,你的價值,同樣應該放在最重要的工作上。總之,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合格,不如把一件事情做到優秀,總之,把自己鍛造成一專多能的職場人。

  2. 用事實和資料說服老闆

  上述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將不想接受的工作扼殺在搖籃中的方法,然而,在職場上,大部分不想接受的工作都是老闆已經交代下來的了。這種情況下,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不能接受工作呢?

  標準話術應該是:“我現在手頭有多少工作,需要多少時間能做完,這周能狗安排的時間僅僅有多少小時,可能不能按時完成這項工作。能否安排時間寬裕的同事去做,我可以全力配合他。”

  這是最標準且唯一的話術,那些諸如怕做不好,不喜歡的真實的原因最沒有說服力,會讓老闆覺得你在搪塞,是萬萬不能說的。

  通過事實和資料量化你的工作之後,老闆會更加信服你的理由。如此,老闆就不會強求你接下工作,而是選擇另外的合適的人去完成該工作。

  總而言之,這種方法有三個要點:

  ***1***我手頭的工作有哪些,在本週需要搞定多少;

  ***2***這些必須完成的工作會用掉多少時間;

  ***3***老闆剛交代的任務,要保質保量完成需要多長時間。

  如此,你的待辦事項以及時間安排一目瞭然,老闆不會強求你完成某項工作了。這種方法有效的前提是你真的很忙,並且對自己的工作做到心裡有數。

  3. 推不掉,就爭取有利資源

  那麼,假如你就是不願意接下這項工作,並且並不忙,該以什麼理由推拒呢?其實,作為職場人,並不應該有這種想法的。你平時沒有做好定位,並且也不忙,是在沒什麼理由推拒工作。當然,照單全收也不明智。

  如果你應承下工作,你就要為此負責。所以,在接下這項工作前,你要考慮好自己能否勝任。如果超越了自身能力範圍,該向老闆爭取那些資源和幫助。時間,資源,或者許可權,只要對工作完成有幫助的,都可以跟老闆商討,至少,不會因為人員難以協調,而令工作難以開展。

  這不是討價還價,不計後果地滿口答應下來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你是真正要執行並對此負責的人。所以,在事情開始之前,要想清楚工作目標是什麼,並且讓老闆人情你的能力界限,以便讓他給你必要的協助。同時,也要讓老闆明白,在此基礎上,你能將工作做到什麼情況。這樣一來,即便工作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至少後果不會太嚴重。

  不管你是否願意,當一項工作難以推脫,就不要代入任何個人情緒。最成熟的做法是,專注於此,並竭盡全力做好它。畢竟,跳出舒適區,也是職場人必經的階段,躲是躲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