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類藥物的抑菌作用

  可能很多人都對磺胺類藥物不會陌生,因為磺胺類藥物已經用於臨床很久了,但你肯定不知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磺胺類藥對許多革蘭氏陽性菌和一些革蘭氏陰性菌、諾卡氏菌屬、衣原體屬和某些原蟲***如瘧原蟲和阿米巴原蟲***均有抑制作用。在陽性菌中高度敏感者有鏈球菌和肺炎球菌;中度敏感者有葡萄球菌和產氣莢膜桿菌。陰性菌中敏感者有腦膜炎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對病毒、螺旋體、錐蟲無效。對立克次氏體不但無效,反能促進其繁殖。普遍認為不同的磺胺類藥物,其抗菌力的差別是在量的方面,而不在質的方面。對某一種型別細菌效價最高的化合物,對其他型別的菌效價也高。

  磺胺類藥物的基本結構

  臨床常用的磺胺類藥物都是以對位氨基苯磺醯胺***簡稱磺胺***為基本結構的衍生物

  磺醯胺基上的氫,可被不同雜環取代,形成不同種類的磺胺藥。它們與母體磺胺相比,具有效價高、毒性小、抗菌譜廣、口服易吸收等優點。對位上的遊離氨基是抗菌活性部分,若被取代,則失去抗菌作用。必須在體內分解後重新釋出氨基,才能恢復活性。

  磺胺類藥物的毒性

  難吸收的磺胺藥物極少引起不良反應。易吸收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約佔 5%。①過敏反應。最常見為皮疹、藥熱。一般在用藥後5~9天發生,特別多見於兒童。磺胺藥之間有交叉過敏,因此當病人對某一磺胺藥產生過敏後,換用其他磺胺藥是不安全的。一旦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長效類磺胺藥由於與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停藥數天血中仍有藥物存在,故危險性很大。②腎臟損害。由於乙醯化磺胺溶解度低,尤其在尿液偏酸時,易在腎小管中析出結晶,引起血尿、尿痛、尿閉等症狀。為預防此毒性反應的發生,可採取下述措施來預防:加服碳酸氫鹽或檸檬酸鹽使尿液鹼化,增加排出物的溶解度;大量飲水,增加尿量,也可降低排出物的濃度;老人和腎功能不良者應慎用。③造血系統的影響。磺胺藥能抑制骨髓白細胞形成,引起白細胞減少症。偶見粒細胞缺乏,停藥後可恢復。長期應用磺胺藥治療應檢查血象。對先天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者可引起溶血性貧血。磺胺藥可通過母體進入胎兒迴圈,與遊離膽紅素競爭血漿蛋白結合部位,使遊離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核黃疸。對孕婦、新生兒尤其早產兒不宜使用。④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反應。多由於磺胺達到足量所致。

  磺胺類藥物的簡介

  sulfa drugs

  人工合成的一類抗菌藥物。1932年G.J.P.多馬克發現百浪多息能控制鏈球菌感染。1935年磺胺類藥正式應用於臨床。具有抗菌譜廣、性質穩定、體內分佈廣、製造不需糧食作原料、產量大、品種多、價格低、使用簡便、供應充足等優點。儘管目前有效的抗生素很多,但磺胺類藥在控制各種細菌性感染的疾病中,特別是在處理急性泌尿系統感染中仍有其重要價值。磺胺類藥易產生耐藥性,在肝內的代謝產物──乙醯化磺胺的溶解度低,易在尿中析出結晶,引起腎的毒性,因此用藥時應該嚴格掌握劑量、時間,同服碳酸氫鈉並多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