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階段如何學化學

高三化學到了複習階段,也就進入了高考倒計時,因此,此時複習化學不僅要合理分配時間、制定複習計劃,更要鞏固雙基、整合知識,下面就來聊聊?

高三化學複習技巧

高考複習階段,同學們除了跟著老師的指導進行復習外,也是同學們自主複習的階段。這裡針對高三化學複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總結如下:

一、緊跟老師步伐,制定自主複習計劃。

對於剛進入高三的同學們來說,如何合理規劃複習進度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制訂好學習計劃並緊跟老師的步伐複習最重要。每天都要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複習***任務。

高三化學複習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輪:打好基本功。複習時間:約90節課即1——18周(中間包括測驗所用時間)。 複習內容:重要知識點、基本方法、基本題型、實驗操作。 第二輪:綜合訓練。“檢閱第一輪複習成果”。 複習時間:約15節。複習內容:以專題複習為主線,構架知識網路和知識體系並加強綜合訓練。要達到三目的:一是從全面基礎複習轉入重點複習,對各重點、難點進行提煉和掌握;二是將第一輪複習過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戰考題中去,將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解題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題型的特點和規律,掌握解題方法,初步形成應試技巧。第三輪:以重點和主幹知識為主線,強化知識網路和知識體系,迴歸課本,全面查漏補缺。

二、重視課本,鞏固雙基。

課本是基礎中的基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和源泉,絕大多數高考試題(化學部分)來自課本。複習的關鍵首先要過好課本關,不要“迷戀”複習資料,一定要“過課本關”。

課本內容需要泛讀和精讀,精讀的重點是化學主幹知識(含物質結構、性質、用途和物質間的轉換;概念;理論)和分散在化學書中的與生活、農業、工業、資源、環保、能源、材料、生命與健康、科技相關的知識點。把課本中出現的重要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歸納整理在筆記本上,記住它們,並經常練習書寫方程式至全部正確。

透析近幾年的高考化學實驗題,可以發現幾乎所有試題均來自課本上的學生演示實驗及課後學生實驗。因此,在老師指導下,將十幾個典型實驗弄清原理,反覆拆開重組,相信你定會大有所獲。

三、多做多思,提高解題能力。

好多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上課也能聽懂,課下也會做題,考試就得不了高分”。我認為這是因為除了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見題太少。要學好化學,必須做一定量的習題,多積累一點,多見識一點,遇到題目就不怕了。但做題時不能盲目的求多、求快,要注意方法技巧。

1.做選擇題時不能只是選出正確答案,要認真分析每個選項所考查的知識點及能力方法。通過做選擇題能牢固掌握化學學科相對分散的知識點,所以平時練習中儘量少猜答案,少用排除法,錯過搞清問題的機會是可惜的。

2. 做解非選擇題時關鍵是審清題意,抓準突破口,注意題幹中的條件,題幹給的參考資料。答題時要圍繞核心問題思考和回答,文字要精煉,表達要準確。同學們最容易丟分的是大題中的文字描述題,建議同學們仔細研究自己的表述和答案的不同之處,把出錯之處整理清楚,不理解的及時問老師。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要多下工夫,力求做到答一題會一類,明一知百,練一題習一法,訓練自己的思維。

四、消除盲點,切實做好糾錯

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即疑點和盲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差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後,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出現的差錯要作記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成果總結,看看哪些毛病已“痊癒”,那些“頑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從而不斷消除化學複習中的疑點、盲點;然後因人而異的採取強化的糾錯方式加以解決。努力在複習的過程中達到會做的保證對、錯過的不再錯。

五、善於總結,把握知識網路

有人說,化學難學,要記的東西太多了,這話不全對。實際上,關鍵在於怎樣記。化學學習,重在掌握規律。高三複習要總結歸納、經常聯想,找出同類題解法的規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例如我們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內容時,可以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含氧酸及其鹽”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存在→用途→製法”為思路,又可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絡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週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高三複習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相應的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絡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串成線,結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

六、注重規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1. 要養成好的做題習慣,限時、獨立完成作業,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伸、擴充套件、深化,反思是解題後的重要環節;

2.審題要規範,一定要學會讀題,重點詞句畫下來,然後聯想有關知識,一般應讀題2-3遍再下手;

3.做題要規範,重點體現在書寫上,元素符號、分子式、漢字名稱等書寫要認真、工整、清楚,字型大小適宜;要嚴格化學計算的步驟,要求運算準確,有效數表示規範。規範使用化學用語,提高文字表述能力,不要犯低階錯誤,如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潦草,化學方程式漏寫或多寫、寫錯了反應條件,或者漏掉了反應物或生成物、沒有配平、將“ → ”寫成了“  =  ”等。

複習階段要做的三個事情

在高考複習階段,化學學習除了要夯實基礎,還要構建知識體系,在化學考試中往往考查單一的知識點越來越少,越來越側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複習階段要做的三個事情:

第一、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為什麼說第一輪複習中要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呢?因為高考要考查的是整個高中化學所有的而不是某一塊知識點。這也就是說,我們高考前要做的是把所有有關知識點全部掌握,而不是專注於某一塊知識點,把它挖的有多麼多麼深。根據我們的經驗也會發現,高考中能得很高分數的孩子,往往不是偏於鑽研的孩子,而往往是對知識點能夠整體把握,發揮平穩的孩子。

另一方面我們針對高考的複習,進行的不僅僅是畢其功於一役的複習,還有第二輪、第三輪甚至第四輪複習。這樣我們在最開始要做的就是把框架打出來,之後不斷的把知識點充實。

第二、消滅一部分知識

化學知識體系可以分為四個大的版塊,分別是:原理、無機、有機、實驗。

其中無機、有機和實驗三大塊的知識可以看作知識點,主要屬於記憶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比較瑣碎,需要反覆的複習、記憶和練習。也就是說,這部分內容的複習,要貫穿於整個化學複習的程序中。

而原理部分是高中化學的難點和重點,在這四塊中佔的比重較大。它的知識點相對較少,但知識點的邏輯性和嚴密性較強,如果學生在第一輪複習的時候不能將其全部消化,這部分內容在之後的多輪複習中就會始終成為負擔。相反,由於這塊知識的系統性較好,學生如果能在第一輪複習的時候就將其解決,之後將會很輕鬆。

因此,在化學第一輪複習時,一定要將原理部分的東西搞定!

第三、建立自己的學習筆記

化學的學習是知識點的累積,在考試過程中,考察的往往還有許多心理素質方面的成分。建立自己的學習筆記,一方面可以培養細心、嚴密的習慣,還能使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化學計算中的4種常用方法

在高中化學中,計算題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廣度和熟練程度以及知識的系統性。下面是化學計算中的4種常用方法,針對不同的題型有針對性的去接,才能達到高效、準確。

一、假設法

所謂假設法,就是假設具有某一條件,推得一個結論,將這個結論與實際情況相對比,進行合理判斷,從而確定正確選項。

1.極端假設法

主要應用:***1***判斷混合物的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組分構成的純淨物進行計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進行討論。***2***判斷可逆反應中某個量的關係。把可逆反應看作向左或向右進行到底的情況。***3***判斷可逆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小的變化。把可逆反應看成向左或向右進行的單一反應。***4***判斷生成物的組成。把多個平行反應看作單一反應。

2.狀態假設法

狀態假設法是指在分析或解決問題時,根據需要,虛擬出能方便解題的中間狀態,並以此為中介,實現由條件向結論轉化的思維方法。該方法常在化學平衡的計算中使用。

3.過程假設法

過程假設法是指將複雜的變化過程假設為***或等效為***若干個簡單的、便於分析和比較的過程,考慮等效狀態的量與需求量之間的關係,進而求解的方法。該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計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變向假設法

變向假設法指在解題時根據需要改變研究問題的條件或結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進而遷移到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

二、關係式法

在多步反應中,關係式法可以把始態的反應物與終態的生成物之間的“物質的量”關係表示出來,把多步計算簡化成一步計算。正確書寫關係式是用關係式法解化學計算題的前提。

1.根據化學方程式找關係式

特點:在多步反應中,上一步反應的產物即是下一步反應的反應物。

2.通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疊加找關係

適用於多步連續反應或迴圈反應。方法:將其中幾個有關聯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適當變形***改變化學計量數***,然後相加,消去中間產物,即得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三、差量法

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其解題步驟如下:

***1***分析題意:分析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數量關係,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確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與始態量或終態量之間是否存在比例關係,以確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與題中提供的“實際差量”,列出比例關係,求出答案。

四、守恆法

“守恆法”利用物質變化過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變來列式求解。它的優點是用巨集觀的統攬全域性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細枝末節,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恆關係,快速建立算式,簡捷巧妙地解答題目。常用的方法有質量守恆、得失電子守恆、電荷守恆等。

1.質量守恆

依據: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相等。

2.電子得失守恆

依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一定相等。

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化學的有關計算。

3.電荷守恆

依據:反應前後參加反應的離子所帶的電荷總量不變***或在電解質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的負、正電荷總數相等***。

方法:首先要確定體系,並找出體系中陰、陽離子的種類,每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其物質的量;然後根據陰、陽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列出計算式。

應用:溶液中離子濃度關係的推斷,也可用於有關量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