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學習技巧與方法
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學習技巧與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一
提高語文寫作能力:“知已”,才能“不惑”
有人光說語文提高不易。問及其困難點,則說不清,以作文為甚。有的同學至今還不清楚六至八年級寫了多少篇作文,命題作文幾篇,半命題幾篇;寫人記事的幾篇;寫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型別又有幾篇,有老師評語的,沒有老師評語的幾篇;最得意的作文有幾篇;寫作中最發怵的是什麼,也許不少的同學知之不多,或知之甚少。
連自己作文的“家底”都不清楚,寫起作文怎能不惑呢?最近,學生把那些“高束焉、庋藏焉”的作文找出來,根據上述的要求,再看一遍也許有所感悟。同學們需要利用現在時間“亡羊補牢”,不要讓作文拖語文的後腿。因此,“知己”方能“不惑”。
提高語文寫作能力:作文“充電”時方好
進入初三後,學生要擺脫"讀畫面”***看電視***羈絆,改為讀文字,有條件的話讀點名著。也許有人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那就讀點身邊的報刊雜誌,避免“兩耳不聞窗外事”。作文的高下,立意是關鍵,立意並不是“穿靴戴帽”硬套上的,而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人說:“文章是語言的藝術。”然而,有的同學作文語言淡而無味,影響了表達。同學們不妨採用“拿來主義”,為我所用,如可以記誦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的開頭結尾,以及讓人眼睛一亮的片斷描寫和含有哲理的句子等。中考作文卷閱老師對那些語言流暢,表達方式恰當,有一二處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的句子,很重視,可以作為採分點。
提高語文寫作能力:要識“廬山真面目”——“尋寶”
有立意,沒有材料,“巧婦難為無米炊”。有人嘆苦經,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無材可選。其實美好的校園生活絕非是“ABC、XYZ”,也是虎虎有生氣的,《黑板上的記憶》就會折射出許多亮點。此外,個人經歷,興趣愛好,交朋結友等,每個同學也不是在真空中生活,有不少的“寶藏”,待你發掘。
提高語文寫作能力:磨刀不誤砍柴功
現在是新初三學生“磨刀”的時期。怎樣的選材算充實,怎樣的選材為空洞,同學們要趁早弄個水落石出。
一般來說,組材的方式,一種為重點記敘一件事,通過這件事來論述文章的中心,這叫單一式;還有一種方式,為選取二三件事,多角度,多側面地說明題意,這種選材方式,稱並列組合式。運用這兩種方式,要有清晰的頭腦,單一式的組材方式只要把一件選材獨特有新意的材料選好,然後具體生動地落筆成文。而運用並列組合式,要注意幾件事件之間的聯絡,文章的重點不在於事情的本身,而在於這幾件事之間相互聯絡的意義,這類文章容易出新意,寫出思想感悟。因此,同樣一道題目,你可以“一題兩寫”。
提高語文寫作能力:要“逼迫”自己作文“熱身”
俗話說:“光說不練嘴把戲”。同樣,作文也是寫出來的。多讀、多思、多寫是三位一體的,寫是學語文的體現。有的同學苦於“熱身”找不到好題,激發不起寫作慾望,因此,“熱身”作文不是隨意“塗鴨”,草草了事,“熱身”是動真格的。
二
比如,有的同學說,我很努力去學了,怎麼學習就是學不會,我很努力去記了,怎麼就是記不住,我很用心做題了,怎麼老是做錯等等,怎樣才能減輕我們這方面的煩惱,有沒有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同學們遊刃有餘地應對學習上的困難呢,如果讓我回答,老師的回答也許會讓疲於奔命的同學們失望,因為我認為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礎之上的,只有付出時間,付出精力,付出汗水,才能有收穫。當然我們在辛勤付出的時候,能夠掌握一些方法,我們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達到我們的目標,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語文學習的方法問題。
一、調適心態
儘管同學們都知道語文很重要,但就現實來看,真正努力學語文的同學並不多***尤其是理科的學生***,其原因主要基於同學中普通存在的兩種錯誤認識:
1、認為語文提高不快
語文的“廣”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語文的學習好比在湖水裡放鹽,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嘗不到鹹,不像有的功課的學習,好比在一碗水裡放味精,放一點點就感覺很鮮。
2、認為語文考試完全靠碰運氣,與平常的學習用心程度無關
態度決定高度。只有端正了語文學習的態度,樹立了學好語文的信心,下面所講的學習方法才能對同學們發揮作用,才能學好語文。
二、四個堅持
1、堅持閱讀
放棄了閱讀,也就放棄了語文。朱熹在《觀書有感》裡說,“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知識大多從閱讀中獲得,沒有了閱讀,你的語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減少變質的死水,那結果一定是語文學習的失敗,你的語文最終成了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我的建議是,我們每天起碼要讀半小時,讀的內容要多樣,背幾句古詩名句,讀幾篇精緻散文,看幾篇高考優秀作文,瀏覽一下報紙雜誌。隔兩天細細鑑賞一首詩歌,隔三天認真精讀一篇古文或看一篇文學類、實用類的文章,當這樣的閱讀成為習慣,何愁語文學不好。
當然,閱讀要處理好精讀與泛讀的關係:精讀是基礎,也就是必須把文章讀懂讀透,是熟讀成誦,爛熟於心,才能化為己有,信手拈來,靈活運用,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泛讀是拓展,面越寬,見識就越廣。沒有廣泛的涉獵,就沒有開闊的視野,更沒有深刻的認識。精讀是求“深度”,泛讀是講“廣度”。“深”“廣”結合,語文的功底才紮實,語文能力才能形成。
2、堅持積累
高考涉及了語文知識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個標點,沒有一樣可以輕忽,沒有一樣可以輕易掌握,都需要下苦功夫,尤其平常我們要注意點滴積累。
***1***基礎知識的積累。在高三階段,需準備一個基礎知識的摘錄本。在平時做練習時,或在聽老師講課時,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語音、詞語、成語、近義詞區別法、標點用法,病句識別法等都隨時記錄,且時常翻閱,熟記於心,這方法如能堅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選擇題的得分。
***2***寫作材料的積累。要準備好一本材料摘錄本。平時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錄。那麼,什麼樣的例子才是好的例子呢?一般來說,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遇到但常被忽視的細節,但這些例子都必須是能給我們啟發的,能震撼我們心靈的。它的內涵***角度***越開放越好,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能以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做人的道理,這樣,我們在寫作時,碰上不同的話題卻可用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論述時,圍繞這材料的和話題吻合哪一側面展開論述便可。如項羽既可以說他的英雄氣概也可以講他的剛愎自用,還可以說他兒女情長對愛情的忠貞等等。在積累材料時還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樣性,儘可能地涉及不同領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會生活、科技、財經等方方面面,還要注意它的新穎、別緻,儘可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當這樣的材料準備到20個左右,高考時無論它要我們寫什麼作文,基本上都不會無話可說,無例可舉。
3、堅持寫作
對於寫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積累材料和堅持閱讀之外,還需要做到的就是每天都要堅持練筆。俗話說,打不離手,唱不離口。齊白石一天不畫畫就感覺異樣,我們寫作也是如此。是每天都能寫一寫,長短不限。如我們晚上看了新聞之後有感而發,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可以有感而發,偶爾心靈的觸動有感而發等等。但不論怎麼寫,都應從應試作文的角度來考慮,如加快寫作速度,錘鍊語言,為自己的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碼。
4、堅持做題
有雜誌曾登了這樣一則訊息,說有某位人士拿語文考試卷在四類人中同時進行了測試,這四類人是:雜誌編輯、主攻中文的大學教授、高三語文教師、高三快畢業的學生。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成績的是高三學生。難道真的是大學教授、雜誌編輯的實際語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學生?我看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學生正經歷著題海戰術,熟能生巧了,而編輯和教授們沒有練過。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題海戰術這方法雖有點不科學,卻是不得不用的。否則,即使你有很高語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
當然,練也不是盲目地練,作為學生,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地練練自己的薄弱環節,已經掌握的知識就不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了。
三、強化記憶
語文學習離開了記憶的話,將是什麼樣子,大家可以去想想。我們有的同學成績提高不快,就是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是在死學而不是巧學,學習效率提不起來,所以進步就不快。那麼有沒有提高學習效率的記憶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心理學家認為,人人都有記憶,但是善於利用它的則極少。一個人只要掌握了記憶的技巧,記憶力就會得到驚人的提高。下面我們就列舉幾種常用的記憶方法供同學們借鑑。
1、要有“記住”的緊迫感
不少同學有這樣的體會:課堂提問前看書,記憶效果比較好;考試之前學習,記憶效果比較好。其原因在於記憶的目的明確,因為害怕記不住,直接影響考試成績。這種非記住不可的緊迫感,使得記憶的效果大大提高。
學習實踐證明,記憶任務明確,目的端正,就能發掘出各種潛力,從而取得較好的記憶效果。一般來說,重要的事情遺忘的可能性比較少,就是這個道理。
不少學生總抱怨自己的記憶能力太差,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不端正,學習缺乏強大的動力,不善於給自己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學習時,就沒有“一定要記住”的緊迫感,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使得記憶效果很差。可是自己又不從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怪自己的記憶力差,再去學習時,又缺乏“一定要記住”的信心,結果就更加記不住了,形成惡性迴圈,使得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有了“一定要記住”的認識,又有了“一定要記住”的信心,記憶的效果一定會好的。
2、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理解記憶就是要儘量通過思考,待對知識理解之後再記憶,這就不是死記硬背了。通過理解,將知識系統化,使所要記憶的內容納入知識的體系之中,成為體系的一部分,這樣就更容易記憶。如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黑板上寫了20多個名詞:信封、鈕釦、杯子、碗、郵票、線、茶葉、勺、糨糊、剪刀、水壺、碟、信紙、針、爐子、筷子、筆、衣服、火柴、酒杯。讓學生記三分鐘後,進行默寫。結果,凡是默寫比較好的,都把20個名詞按照用途分成了四組:與喝茶有關的***杯子、茶葉、水壺、爐子、火柴***寫在一起;與縫鈕釦有關的***鈕釦、線、剪刀、針、衣服***寫在一起;與吃飯有關的***碗、勺、碟、筷子、酒杯***寫在一起;與通訊有關的***信封、郵票、糨糊、信紙、筆***寫在一起。由於這些學生能聯絡到自己掌握的生活知識,找到了這20個詞之間的內在聯絡,因此,記憶的效果就比較好。
3、要及時複習,反覆複習
為什麼要及時複習呢?因為遺忘過程有它的規律。科學實驗證明,在學習材
料剛剛記住的時候,經過1小時再檢查,發現只能記住學習材料的44%左右,而56%的內容全被忘記了;經過一天後,再檢查,只記住了33%的內容,而67%的內容被忘記了,六天後,再檢查,只記住了內容的25%左右。
可見,在學會和記住了某些知識後,緊接著的就是先快後慢地遺忘。因此,必須在還沒有遺忘之前進行復習,反覆記憶,以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使大腦的神經聯絡得到強化。
綜上所述,在學習的過程中,堅持課後複習,反覆複習,是與遺忘作鬥爭的有效對策。
4、注重興趣、系統概括記憶
可通過編故事、口訣、諧音等方式把枯燥的東西變得生動可感,有利於記憶。如我們學過的句子成份口訣:主謂賓來定狀補,各種成份分清楚,定語必居主賓前,謂語前狀後又補。碰到定補難分清,與誰密切就屬誰。
在對材料分析的基礎上,用列表、提綱的方式,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也可以提高記憶效果。
5、讀寫憶用,協同回憶
在記憶過程中,手、腦、口、耳等共同參與,效果更好。我們的要求的邊讀邊寫,邊記邊憶道理就在於此。如我們要求的“憶”,就是在重複識記的過程中,回憶再現。換句話說,就是在背記的過程中,不斷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要用自己複述、自己默寫,自己校對,不斷重複,直到背熟為止。不少同學在學習時,一遍遍地看書,很少合起來回憶一下書中的要點、思路等。結果書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由於書一看就懂,不費腦筋,所以大腦興奮不起來,常看到有的同學看著書就睡著了。如果在學習時不斷嘗試回憶,把想出來的內容先寫在紙上,然後再看書使頭腦處於一種積極活動的狀態,記憶的效果一定會很好。當然,有的同學擔心嘗試回憶太費時間,實際上嘗試回憶所用的時間是越來越少。表面上看嘗試回憶是一種“資訊的輸出”,實際上資訊在“輸出”的過程中,又被進一步加工和強化了。嘗試回憶次數越多,記憶越牢。如果急於趕進度,每天不去回憶好內容,看起來天天都學了不少新內容,但實際上忘記的內容也一天天地多了起來。如果算總帳的話,還是嘗試回憶法的收穫大,花費時間少,記得多。
6、文理交替,適時休息
要想提高記憶的效率,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還要注意文理交替,不要把內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超學,而是將文理相互交錯安排,減輕大腦的過度疲勞,使大腦得到休息。善於學習的同學,在安排學習內容時,很注意文理交替,以減少相互干擾。如,學完語文看物理,做完數學看歷史等等。當然,在學習過程中,若穿插上一些文體活動,進行積極的休息,對記憶也是十分有利的。
四、能力培養
各位這裡所說的能力是在學習和做題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科學安排課前、堂上和課後學習的三個環節
***1***抓好課前預習環節
課前預習首先是自己獨立地閱讀新內容,初步理解,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準備過程。實際了預習是充分了解自己對知識掌握程度的瞭解過程。它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哪裡是重點、難點,便可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做到心中有數。
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要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
***2***注重堂上聽課環節
同學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是同學們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一節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學科的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著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聽課中還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息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要力求當堂理解,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一堂課連一個問題都提不出來那肯定是失敗的一堂課。
***3***抓好課後複習練習環節
課後應及明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裡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詢漏缺。課後要整理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加強記憶。在前兩者的基礎一做適當的練習題,提高複習效果。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是要反覆複習。學完一課複習一次,學完一章***或單元***,複習一次,學習個階段總結一遍。做到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每章有總結。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的複習,形成的知識聯絡就不會消退。第二個問題是要獨立完成作業。做作業中遇到的問題,不要急於看書或問人,要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實在做不了,也不能拖太長時間,還是要及時問同學問老師,以爭取更多時間做其它的功課。
2、加強思維訓練,反覆咀嚼答題要領、技巧
每個考點的題型一般都有規律可循,當然,答題也就有規律可循。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別人的解題方法,另一方面我們也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總結出符合規範的答題方法。如,做一道鑑賞詩歌手法的題目,我們先做題,然後對答案,比較異同,我們答題的方向與出題者的思維方式還有哪些出入的地方,再去比較同類型的題目。我們就可以得出這一類題的答題規律,第一步是分辨出技巧,第二步是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為什麼用了這種手法技巧,第三步是講有何效果或作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所有的主觀題一般來說答題都有那麼一個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它整理出來,靈活運用,就能夠提高我們答題的正確率,提高我們的分數。
又如,我們可以把所有做過的題裝訂成冊,重點在錯題上反覆背誦練習,這是使基礎分訊速提高的有效途徑。一種題型每做三道題就總結一次,再把總結出來的東西通過做題印證一下。定期將各種知識體系、解題思路與技巧在腦海裡梳理、過濾一遍,記錄在案的“陷阱”與思維誤區也不放過。最重要的是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答題方法。它是達到目的的有效途徑。
3、答卷注意資訊準確,卷面整潔,答題規範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我認為,對任何人都適用的一點就是廣泛地涉獵,艱辛地付出,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統籌兼顧的前提下,訂好計劃,分配好時間、養成習慣,持之以恆,我們就一定能學好語文。
三
1.用好教材,提高複習的針對性
語文的基礎知識部分就是需要大家迴歸課本來下功夫了,字音字形、成語、短語、病句等等都要掌握好,古詩同樣如此。文言文高一高二一定要把課內的文言文學牢固,實詞、虛詞、句式、語法等,因為雖然考試考課外的文章,但是,涉及到的內容都是源於課內。
2.跟著老師的步子走
語文複習時不要盲目的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要根據老師的進度來作為標準,可以稍稍超前一些。這樣在課上的時候就會對重點、難點和弱點都瞭然於胸了,也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了。
3.要學會查缺補漏
在高三複習階段,需要經常對語文進行查缺補漏。可以找到之前的一些練習本、試卷,把不懂處、易錯處、常錯處、常考處一一歸納總結。要做到對自己的情況心中有數。之後就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有針對的複習了。
4.勤動手,不要紙上談兵
高三語文複習的東西都是以前學過的,一般腦子裡都會有一些印象。很多同學在複習時就會覺得真簡單、已經學過了,就會把這個知識點跳過去。但是學過不代表就會用,有很多細節是你料想不到的,只能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慢慢體會。
四
閱讀課文
通過閱讀課文,把握全文大意,瞭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識點。不同型別的課文需要不同的閱讀方法:
教讀課文需精讀,字、詞、句、篇等各個知識點全方位掌握,精彩語段達到成誦;
自讀課文需泛讀或跳讀,一目十行,提高閱讀速度,這也是近幾年高考考查專案之一。
勾畫標記
閱讀課文同時,把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詞,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既加深印象,又便於複習鞏固,一目瞭然。遇到規範句子,還可劃分句子成分,複句還需標明關係,典型語段要劃分層次、歸納層意。遇到疑難,還要作標記,便於之後向老師同學請教。
善用工具書
字典、詞典、參考資料,只要用得上,儘可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親自查詢答案,是探索學習方法、摸索學習規律的過程,也是提高工具書運用能力的過程。對於似曾相識的語句,不妨查一查學過的課文,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溫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經過分析辨別,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善於提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複習過程免不了有疑難,既要獨立鑽研,又要善於向老師、同學請教。有時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老師很可能會把相關知識聯絡起來,使你融會貫通。
寫的練習
無論平時學習還是考試,有的同學往往把常用字詞寫錯,為什麼呢?就是缺少寫的訓練。生字、生詞、重點語句不妨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反覆寫一寫。比如有些作文題,往往看似容易寫來難,所以也要動筆寫寫,切忌眼高手低。
勤練習題
通過做練習題,檢驗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題要把考題的目的、意圖弄清,還要注意歸納總結,尋找規律,增強應試能力。做練習題,既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也要自覺地做。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不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也談不上質量。練然後知不足,及時反饋矯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思考聯想
複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從點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絡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印在腦海裡。當某個知識點聯想不起來時,要經過查詢及時鞏固。
想的時空不受限制,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內、校外,都可以盡情地利用時空。當你“山窮水盡”之時,通過聯想,或許就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