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那匹馬反思總結

  《別餓壞了那匹馬》講的是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裡有馬而買下作者扯的馬草,讓“我”有了繼續在書攤看書的機會。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我一直把獨立閱讀課文定位於通向課外閱讀的橋樑,讓孩子掌握一些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既不把它當作精讀文章一般細品,也不因為不考就不教,而是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聯絡起來。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主題內容,用詞造句、謀篇佈局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這只是紙上談兵,要把知識化為能力非多寫不可。這學期,我就經常在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後,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一次小練筆,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如學完了《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完後,我叫學生以“謊言”為題,寫隨筆。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作者的那種謀篇佈局的巧妙,引導學生要把作文寫得有趣味,要有波折,不能平鋪直敘,效果不錯。

  其實這不只是今天的發現,好多次學習或閱讀這一類極具感染力的文章時,總髮現有那麼一部分學生缺少一點什麼,本來我以為這一些文章會觸及孩子心靈最柔軟的那塊的,可是他們漠然的神色讓我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篇2

  開學初拿到新課本,同學們充滿了好奇。那新穎的版式,那優美的詩文,再配上精美的圖畫,簡直令人愛不釋手。如何用好這套教材,體現課改理念的精神?我在課堂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首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把全班分成十幾個學習小組,每4人一組,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組長。上課時,先由老師匯入,提出問題,然後小組合作學習,自由討論,組長整理歸納,形成小組意見後在全班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別餓壞了那匹馬》的教學中,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讀完這篇課文後,你最佩服這些人物的哪些品質?各小組展開討論,紛紛發表見解。最後,我綜合大家的意見,使同學們對殘疾青年的形象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理解了課文深刻的主題。

  新教材中有好些課文,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感人、如何讓學生深刻領會,自主學習?我一改過去由分析故事情節入手,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的舊模式,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課文改編成短小精悍的課本劇,排練後在課堂上表演。同學們對此十分樂意,傾注了滿腔熱情,常常是課堂上領會課文,下課後討論劇本,利用課餘時間排練節目,忙得不亦樂乎。有兩個學習小組把這篇課文內容改編成劇本後,小組成員根據各自的特點選擇角色,把人物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通過形象的表演來詮釋課文,對文學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創作和表演中獲得了樂趣,在快樂中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精神。

  篇3

  現在的課堂教學,雖然說對知識的傳授很系統,學生參與的人數相對來說也比較多,但細想起來,還是課堂上教師問得多,而學生只能跟著老師的問題走,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尤其是這樣的課外閱讀課,教學時間又很有限,課時較少,儘管我在思想上很重視讓學生獨立思考並鼓勵學生想問題,可怕完不成任務,總好給他們自學提示要求,控制他們,節省時間,只在課將結束時才問學生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作為教師,應該反省了,對學生來說,得到的不僅要是知識,而且更重要的還有求知慾的滿足和思維習慣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學就是教會自學,教會自學就是教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我們真的應該相信學生,想學生所想,培養學生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