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家的味道隨筆

  想起在家鄉,心中莫名其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四月,在家鄉溪口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香香的,熟悉的味道,那就是筍的清香。

  天還矇矇亮,我們一家子背上籮筐,拿著鋤頭全副武裝地來到山上。我們一路翻山越嶺,很快,發現一片竹林。竹子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孕育了許多的“胖娃娃”它們靦腆地探出了黃花花的腦袋,向大地展示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竹子的旁邊,我看到了一株高傲挺立的筍,我一把拿起鋤頭,向他發起挑戰,誰知不但不畏縮,反而更加充足了信心。我撩起袖子,越戰越勇,使出吃奶的勁兒,臉被漲得通紅,汗水如大豆般止不住地往下滴。可是,筍依然站立不倒,大戰幾回合後,在我永不磨滅的意志下,筍終於被我屈服了,可我也累得癱倒在地。

  休息片刻,我們揹著早上的收穫滿滿的筍,帶著喜悅的心情興高采烈地走下山去考筍咯。

  首先把土灶搭好,再把筍裹得嚴嚴實實的幾層厚衣給剝去。咱們把一大桶油倒進一個大鍋裡,這個鍋足足可以放五個籃球了。我在一旁讓筍排好隊,一個一個進入大鍋裡。我等了一會兒又一會兒,筍的顏色漸漸變紅,把下面的筍翻到上面來,就這樣反反覆覆,筍的顏色越來越誘人。

  等了好幾個小時候,我餓得就像個焉了的花。筍也終於出鍋了,顏色全然變了個樣,想整過容一般,毫不收斂地引誘著我。我當然抵不住美食的誘惑,比做什麼都快,像道閃電一樣,飛快拿起筷子夾起個筍就往嘴裡扔,誰知,聰明反被聰明誤,被狠狠地燙了一下。

  我費盡九牛二虎的力氣,用了千萬種辦法讓它變得涼,過了會兒,真的忍不住了,我張大嘴巴,硬是把一大塊的筍塞了進去。“恩,哇”這種感覺可真是不言而喻。我吃的津津有味,簡直停不下來,一塊又一塊。筍在嘴裡嚼動著,有一股甜甜的味道,在口腔裡傳送到整個身體,感覺是那樣美妙,我滿足地吃著。

  這種美味雖然沒有大酒店裡的山珍海味樣式豐富也沒有它們那樣的創意新鮮,但是它是純正的家鄉味,有著家鄉的氣息,有著家鄉的味道,更有著家鄉的情感。

  四月,一個忙碌的季節,一個美好的季節,一個瀰漫著筍香的好季節。

  篇二

  記憶長河中,有多少事曾感動極,多少愛轟轟烈烈,多少傷仍記憶猶新,這些,都歸於一個團體___家鄉。是它,讓我們嚐盡兒時的甜,青年的苦,中年的心酸與快樂……家鄉的味道。在我心中,永遠是甜的。他是我心中一個永恆的主題呢,無論身在何方,想起在家鄉。心中莫名其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想起在家鄉,心中莫名其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也許……

  童年,家鄉的味道是甜的。大街小巷,人群中,顯現出永遠是孩子們那天真而又燦爛的笑容和那動人心絃的甜美的歌聲,一切在那時都那麼美好。在孩子們眼中,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也許更好。童年的日子好短暫,好懷念,但終究只是曾經,現在只記得自己曾經擁有過。青年,家鄉的味道更是甜的,只不過多了些思念的味道。離開了家鄉,闊別了父母。離別了朝夕相處的朋友。自己好孤單。沒有家鄉的陪伴,如此傷感!那些日子不再有,有的更多的得,是對家鄉的思念對父母的得牽掛……努力奮鬥。不僅自己去更加努力。因為自己肩負這責任。

  如果有一天,我工作了。可能就會沒有回到我的家鄉,但我的心定會時刻想念著生我養育我伴隨我長大的家鄉,即使他不是最好,但他給了我太多美好的回憶。因為家鄉的味道。你永遠不能忘懷。無論你身處何地,無論你有多忙。記得常回家想看看,看看家鄉的一絲絲變化。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家鄉的味道,那麼熟悉,身處他鄉,望著初升的太陽,呆呆的送走夕陽,也許,山的那邊,家鄉的味道正在蔓延過來……

  篇三

  家鄉的味道,如刻畫般雋刻在我心中,使我永難忘懷……

  ——題記

  我的家鄉,位於祖國大陸的最南端——湛江。這裡環境怡人,美食數不勝數。但最令我著迷的,是白切雞。

  白切雞,顧名思義就是不經濃味的調味料烹飪而成的雞。也許你會問,這樣的雞寡然無味,何處令你著迷?所以,這就要講究雞肉的質地了。湛江別的不多,空闊的農地倒是大把大把的,飼雞者在每日清晨會將雞放出籠子,把雞指引到空地,散上稻穀和雜米,讓他們自己自由地吃,盡情的跑。這樣的雞我們本地稱為“走地雞”。所以正宗的白切雞都是選用走地雞,這種完全自然的放養使雞更健康,雞肉更美味。在我家,全家人都喜愛吃白切雞,這是奶奶的薰陶。奶奶是地道的湛江人,她熱愛生活,熱愛美食,會做一手好菜,其中她做的最好吃並且她最愛吃就是白切雞。每到逢年過節,奶奶都會做白切雞給我們吃,那時的廚房便是奶奶的天地。奶奶先將一隻新鮮的雞去毛,挖出內臟,洗淨後將開水煮沸,然後將雞整隻放入鍋裡,加上一勺鹽,關上鍋蓋。待十幾分鍾後,開啟蓋,只見雞皮澄黃,這時的白切雞就可以出鍋了。最好吃的白切雞就是雞肉煮得與雞骨剛分離,雞骨還帶著一些血色,這時的雞肉是最嫩、最滑、最鮮美的。待雞涼凍後,奶奶會把他們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美味的的白切雞就可以上桌了。

  隨著白切雞上桌,除夕夜的大餐便拉開了序幕。姑姑伯父們一邊吃著白切雞及其他飯菜,一邊談論這一年的歡樂事。表弟表妹們與我便為了好吃的雞腿和雞翅膀“大搶出手”。每次的白切雞都會被掃個精光。

  我去過不少外省的城市旅遊,也品嚐過當地的雞,雖然味各不同,但辣的只有辣味、甜的只有甜味,完全沒有家鄉原汁原味的白切雞好吃。父輩們也都說,吃了半輩子的雞,只有家鄉的雞最好吃,百吃不厭。家鄉的白切雞不同其它雞般用各種調味裝飾自己,它把自己最真實最原本展示給人們,讓人們對它讚不絕口。它就如同家鄉人一般,純樸、真實,不用各種虛名裝飾自己。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家人和我,以及家鄉人對白切雞痴迷的原因吧。

  也許將來的我會因學業、事業去到很遠的地方,但只要想起美味的白切雞,就會記起逝去的奶奶,記起兒時吃白切雞的快樂,記起遠離的家鄉,記起純樸的家鄉人民。白切雞,是家鄉的味道,是家鄉人民返璞歸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