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的策略有哪些

除了熟悉課本基礎知識以外,學習方法的掌握也可以有效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能力。這篇?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吧!

課堂知識為基礎

常見誤區:學生覺得,複習階段,老師在課堂裡面說的大多是已經學過的知識,都已經掌握了,沒必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仔細聽、認真記。

教師建議:在複習階段,應該摒棄放鬆課堂學習而專注於難題、偏題的做法。只有將課本內容融會貫通,才能為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理清概念抓要領

常見誤區:許多同學覺得時間不夠用,作業和複習都是拿到題目就做,遇到不懂的再看教科書和筆記。其結果必然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由於基本概念不清或者是理解錯誤,“題海戰術”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教師建議:先看透課本內容再動手。首先回顧基本概念,明確學習的目的,把握解題的規範化要求,瞭解有關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後再動手做題目,才能達到鞏固、強化知識、掌握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對於複習卷、模擬題,也是一樣的道理。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給同學們提供幫助:

聯想法:聯絡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對於開拓解題思路會有所幫助。

間隔法:對相似的知識點採取間隔記憶的方式,有利於避免混淆。

迴歸法: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定理、公理等等最基本的知識才是應考的首要環節,必須透徹理解。

交叉法:多角度、分類別多種方法交叉記憶,熟知重要知識點。

自我限時講效率

常見誤區:常常聽到學生抱怨功課太多,有的學生為應付老師還抄襲他人的。瞭解下來發現,這些同學一般都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表,想做就做,不想做就玩會兒;或者認為時間還有的是,乾脆等會再做。

教師建議:首先,要做一個“行動派”,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的作業量有多大;其次,專心致志,限時完成,不要為外界因素所影響。尤其是後者,不僅對課餘的學習安排有幫助,更培養了良好的時間掌控能力。

勤於練習重反思

常見誤區:很多同學真可謂用功到家,家裡做過的錯題集、精選集、模擬卷,累積了一大摞,效果卻並不理想。於是大罵“題海戰術害死人”。

教師建議:大量的習題,尤其對理科科目來說,其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是為完成任務而做,做過就算了,當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實踐證明:解題後反思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從對題意的理解到對自己錯誤的分析;從方法的總結到對知識點系統性變化的探究,力求做到解一題會一類,同時又訓練了探索創新能力,可大幅度提高解題的效益。

顧名思義,“復”,是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整理、重新識記、加深印象;而“習”,則是對其進行運用、熟練掌握的一個過程。兩個部分,缺一不可。通過複習進行總結,歸納章節內容,列出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絡,有助於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有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