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與西方的裝飾性繪畫的關係

  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雖然裝飾繪畫不為人關注,但仍然存在並發展著。裝飾性繪畫富有想象和意境風格化的美,是最具特色、最典型的藝術表現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裝飾性繪畫是什麼

  裝飾畫的起源可以追潮到新石器時代彩陶器身上的裝飾性紋樣,如動物紋、人紋、幾何紋,都是經過誇張變形、高度提煉的圖形。確切的講是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帛畫藝術,一般分為具象題材、意象題材、花卉題材、人物肖像題材抽象題材和綜合題材等等。洞窟壁畫、墓室壁畫、宮殿裝飾壁畫藝術對當今裝飾畫的影響也非常大。

  延續傳統油畫的風格,比較正式典雅,符合古典和稍微傳統的裝修,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進而提升藝術修養。當然商務性住宅更加適合了,一般配合高檔油畫以及原創作品。加上畫框呈現風格多變,顯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價格稍高。但從名畫折射出來的大師的智慧和情感對我們啟迪心智、陶冶情操將會有很大的幫助。目前裝飾畫外框大概分為實木和塑料兩種,大尺寸的油畫裝裱越來越多的傾向於PS發泡塑料的外框,那麼傳統字畫呢還是多以實木字畫框為主。

  東方的裝飾性繪畫

  中國繪畫注重構圖的趣味性和平面化的表現方式,善於用線條來表達意境。筆者更欣賞中國畫中的重彩畫,重彩畫那種濃郁的色彩表現令人深深著迷。

  中國重彩畫強調色、線、墨、肌理的相互交織,實現了水墨與色彩的互動輝映。中國重彩畫的創作特點首先表現在設色上,通過採用濃厚豔麗、金碧輝煌的色調,特別是唐代敦煌壁畫在區域性貼金的方式,使畫面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其次是重彩人物畫中墨線的勾描,任意揮灑稚樸、富有彈性的圓弧線。再次是其表現出了豐富的肌理效果。筆者嘗試運用一些材料與技法把這種效果表現在油畫上,因此在創作中創造性地運用了粗沙、細沙、雞蛋皮、塑型膏等多種材料及其創作技法,使畫面變得豐富、有趣。另外,浮世繪版畫對當時歐洲畫壇的影響巨大。19世紀後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了西方。

  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德加、克里姆特、高更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迪。浮世繪作為東方繪畫的一種,也體現出了濃厚的裝飾性,例如其無影平塗的色彩樣式,取材日常生活的藝術態度,自由機智的構圖,對瞬息萬變自然的敏感把握,這些足以讓筆者好好地學習借鑑。

  西方的裝飾性繪畫

  莫迪利阿尼是筆者最為欣賞的畫家之一。他追求哲理性的繪畫內容、象徵性的藝術手法以及實用的裝飾風格。他的繪畫風格史稱裝飾象徵主義,擺脫了寫實手法的桎梏。他的創作主口沈靜要以肖像畫為主,畫中人物的造型特點是長長的臉龐、被拉長了的脖子、細細的鼻子、杏子般的灰色眼睛,這樣的畫風有別於其他畫家的繪畫風格,體現出了繪畫藝術的趣味性。

  特別是畫中人物那又長又歪的脖子,像是在抑鬱地思考,又像是在深沉地傾聽。人們讚賞他用單純和情緒化的色彩和即興的筆觸來描繪變形、拉長了的肖像及人體,以此來表達對生活的一腔激情。在筆者看來,那些傳統的寫實主義繪畫固然體現了畫家紮實的繪畫功底,但人們往往更傾向於藝術的隨意表達與主觀處理,就像莫迪利阿尼那樣,隨意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那樣表現出的畫面才是鮮活的、有靈魂的。

  克里姆特的繪畫更是充滿了裝飾性,他大膽而自由地運用各種平面的裝飾紋樣,形成了富有東方色彩和神祕意境的效果。筆者非常欣賞他對金色的使用及其繪畫中的裝飾紋樣。筆者曾試圖臨摹他的作品,但臨摹到一半就無法再進行下去了,因為畫面中的紋樣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臨摹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這也體現出富有個性特徵的繪畫藝術的重要性及其可貴之處,因為這才能體現出畫者自然的情感流露。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高更的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簡約和色彩的裝飾效果。

  高更多次到法國布列塔尼的古老村莊中進行創作,由此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民間版畫以及東方繪畫的風格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他放棄了原來擅長的寫實畫法,以極大的創作熱情真誠地描繪了土著民族的現實生活。他的作品大都由線條和強烈的色塊組成,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和裝飾效果。

  要想創作出一幅成功的裝飾性繪畫,畫者首先要把握好繪畫中裝飾性的度。裝飾性首先不能沖淡繪畫性,而裝飾性過多則會使作品失去繪畫性,缺少表達上的隨意性。

  總之,在繪畫創作中適當地注入裝飾性因素,是對繪畫的形式與意境的一種開拓,是一種有意義的創新途徑。我們應不斷以新的視角發現、挖掘新的裝飾語言,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情感表白形成獨特的裝飾性的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