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朝服飾發展和演變與政治的關係

  清朝是以滿族為核心建立的中國最後一個君主集權制王朝。在其經歷的268年統治過程中,服飾從滿清入關時堅持典型的遊牧服飾並強制漢人更易服制,到滿漢兩族服飾融合的短期繁榮,再到西風漸進時的後期衰落等變化,而這種發展和演變與當時的政治密不可分。

    一、滿清入關,漢人易服

清王朝是由塞外民族滿族入關後建立的,長期生活於我國北方地區的滿族服飾具有典型的遊牧風格。清初順治帝福臨入關時為堅守其本民族舊制,不願意輕易改變原有服式。1644年6月,山海關開關,清兵佔領北京,下江南,清世祖即位;第二年6月,福臨頒佈了“剃髮令”,清廷將反剃髮作為歸順的標誌之一,剃髮易服這一強制性活動的範圍與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遭到漢族人民的堅決抵抗。漢族人素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之意識,在“寧可斷頭,決不剃髮”的口號下聚集起來,對滿族統治者進行多次鬥爭,“江陰十日”、“嘉定三屠”、“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的詩句就是最好的見證。

    二、短期繁榮,滿漢相融

康熙帝作為清代第二代皇帝,同時也作為中國封建史上不可多得的聖明君主,他看到單以野蠻落後的方式去統治中原,實際上破壞了漢族已達到的比較進步的生產關係,於是不得不緩和滿族和漢族之間的激烈矛盾,使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並且在不成文的“十從十不從”、“男從女不從”的條例下,兩族矛盾才暫時得到緩解。習俗有極強的傳承性,也會隨時隨地而變,由於兩族人民的廣泛接觸且頻繁,所以其演變過程中互為滲透融合,互為影響。

    由於滿族服飾具有典型的遊牧風格,帶有濃郁的大自然風格,而中原地帶由於其地理位置、氣候環境,長期以來崇尚文儒柔雅之風,所以滿漢兩族服飾在相融的過程中,既有互相替代,也保留了各自的服裝特色。

    清代男子以袍、褂、襖、衫、褲為主,相繼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鈕釦系之,代替了漢族慣用的綢帶;領口變化較多,無領子,而另加領衣,俗稱“牛舌頭”。在滿族的服裝上採用了漢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紋飾,只是不在常服上綴補子,而是直接繡方形或圓形補於衣上,稱之為補服;袍服袖口有吐出於外的“箭袖”,具有典型的地區特徵,因形似馬蹄,被俗稱為“馬蹄袖”。其形源於北方惡劣天氣中避寒而用,待狩獵射箭時又可捲上,不妨礙形動。袍服中還有一種“缺襟袍”,前襟下襬分開,右邊裁下一塊,比左面略短一尺,便於乘騎,因而謂之“行裝”。在“嘉乾”之後,開始效仿漢服,漢服雖屢遭禁止,但其趨勢仍在不斷擴大。漢族女子清初服裝基本與明代相同,到後來不斷變化,終於形成清朝服裝特色。雲肩在明代已現於社會女子之間,可作為禮服,清初女子在行禮或新婚時作為裝飾;清初滿族與漢族女子各自保留本族髮型形制,至中期漢女仿滿宮女,以高髻為尚;鞋式旗漢各異,旗女天足,穿木底高跟鞋,漢女纏足,多穿木底弓鞋。
    清朝雖有百年盛世,卻擺脫不了封建帝制統治的陋病,愚昧的閉關鎖國之政,使得國運每況愈下,而此時的服飾卻崇尚奢靡,追求繁縟的藝術風格,導致服裝邊緣、飾物等形成精緻細密之風。乾隆時達官貴人為顯闊,曾實行過一陣反穿馬褂,以炫耀其高階裘皮。在衣服邊緣地方施繡鑲滾花邊是清代女子衣服裝飾的一大特點,早期只有三鑲五滾,後來越發繁闊,發展為十八鑲滾,以至連衣服本料都顯見不多了。《紅樓夢》中的賈府,不光老爺太太們遍體綺羅,就是妻妾僕人們也穿著綢緞為之,而其中描繪的封建家族生活奢侈無度,服飾攀貴顯富,便是這個封建王朝末期腐化的真實縮影。

    三、後期衰敗,西風東漸

至清朝後期一切都預示著清王朝已經開始衰敗,同樣也標誌著一個革命時代的開始。

    19世紀末,民族資產階級開始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掀起了一場具有一定群眾性的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一批帶有資產階級改良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聯名上書,建議變法維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飾習俗。清朝末年人們服飾的變化,不僅是清王朝走向沒落的象徵,也是西方文化衝擊產生的結果,人們由於年齡、性格、職務、愛好、階層、經濟水平和社交範圍的不同,也在大同之中求各異:穿長袍、馬褂,頭戴瓜皮帽或羅宋帽,下身穿中式褲子,登布鞋,這是中年男子及公務人員交際時裝束;西服革履,戴禮帽這是青年男子或從事洋務者所喜好的裝束;還有極少數的開明男子的服裝中西結合,長袍,西褲,禮帽,皮鞋。而女子的服裝著重點在旗袍,旗袍本意為旗女之袍,清末時體寬大,腰平直,衣長至足,衣上飾有壽字和各色花卉圖案,如“如意牡丹”、“福祿壽喜”等,製作細膩精巧,色彩講求層次變化。服裝造型基本上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呈平直狀態,沒有明顯的曲折變化,掩蓋了女子的身材形體,也就談不上女性的人體美了。但由於受外來文化影響,開始縮短長度,收緊腰身,衣領緊扣,曲線鮮明,或大襟或斜襟的旗袍為一些女性所青睞,邊緣處鑲滾花邊或刺繡紋飾,從而襯托出端莊、典雅、沉靜、含蓄的東方女性之美;經濟便利,美觀飾體,再加上高跟鞋的襯托,更體現出婦女的秀美身姿。

    隨著《辛丑條約》的簽訂,在全國革命熱朝風起雲湧之中,清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政體,而清代服飾也在向民國服飾演變:如旗袍的改良和不斷演變。值得一提的是,旗袍演變到今天,已成為中國女子服飾的代言,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

    回顧清朝服裝的發展史,可清楚地看到歷史車輪走過的痕跡,清代康乾的短期繁榮和後期衰敗對服裝多元化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一部清朝政局的變遷史,也就是一部清朝服裝的變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