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的歷史評價
黃巢建立大齊政權、年號金統,首創高層換屆制度和四相制,覆滅了盛極一時的唐朝,導致藩鎮割據,戰火紛飛數十年;同時他也是一位詩人,代表作有《題菊花》、《詠菊》等。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黃仁宇:“……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這位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發現唐帝國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去。各處地方官員只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
《新唐書》:“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太宗之遺德餘澤去民也久矣,而賢臣斥死,庸懦在位,厚賦深刑,天下愁苦。方是時也,天將去唐,諸盜並出,歷五姓,兵未嘗少解,至宋然後天下復安。漢之亡也,天下大亂,至晉然後稍定;晉之亡也,天下大亂,至唐然後復安。治少而亂多者,古今之勢,盛王業業以求治,可少忽哉!”
《舊唐書》:“天地否閉,反逆亂常。祿山犯闕,朱泚稱皇。賊巢陵突,群豎披攘。徵其所以,存乎慢藏!
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或稱為黃巢之亂,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禍延大唐半壁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從公元859年的裘甫發動浙東叛亂開始,到公元884年黃巢之亂被平定而結束,歷時25年,農民軍席捲了現在的山東、河南、兩江、福建、浙江、兩廣、兩湖、陝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從公元七世紀初隋末農民戰爭之後,至公元十四世紀中葉元末農民戰爭以前,在這長達七個多世紀的歷史時期中,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從未間斷,然而真正具有農民戰爭規模的卻只有唐末農民大起義。它是這一時期中階級鬥爭的高潮和頂峰。這次農民戰爭爆發在中國封建社會前後期發展的轉折階段。
敢笑黃巢不丈夫
出自《水滸傳》的一首反詩。
寓意自己現在雖然不得意,將來必有一番作為,敢和黃巢相比。《水滸傳》第三十九回中,宋江喝醉後,心情激盪下作了一首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黃巢的詩
有三首流傳甚廣——《題菊花》、《不第後賦菊》和《自題像》。 雖然因為史實的疏漏,無法確切的註明他們成詩的時間,但是顯然這三首詩在時間上是遞進的。《題菊花》大概寫於青年——豪情萬丈、雄心勃勃;《不第後賦菊》大概寫於中年——殺氣騰騰、俯視王權;《自題像》大概寫於晚年***儘管疑心這並非市他的親書***——意境蕭索、淡然篤定。於是三首詩串連起來,一個關於黃巢的完整生平便出現了。這其中最為直接也最為核心的認識是黃巢愛菊,愛的癲狂、愛的張揚——倘若陶淵明是菊中的文聖,那麼黃巢便是菊中的武神。黃巢的菊像刀,大開大闔、霸氣十足。褪卻了菊花原本的清孤,黃巢賦予菊花桀驁不屈、殺氣縱橫的品行。以詩言志,由此窺測黃巢生命本源中藐視一切、打倒一切的強烈的戰鬥精神和不屈意志。
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題菊花》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創作的一首詩,載於《全唐詩》卷七百三十三。此詩採用比興手法,託物言志,抒發了作者力圖主宰社會的豪邁思想。其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它展開了充滿浪漫主義激情的大膽想象:一旦自己成為青帝***春神***就要讓菊花與桃花在大好春光中開放,讓菊花也同樣享受到蕊暖香濃蜂蝶繞叢的歡樂。這種對不公正“天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熱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詩人超越封建文人價值觀念的遠見卓識和勇於掌握、改變自身命運的雄偉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