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治療偏頭痛

  中醫將“頭痛”分為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兩種。“血管神經性頭痛”相同於內傷頭痛.起病較緩慢,痛勢較緩,多表現為隱痛、空痛、昏痛,痛勢悠悠,遇勞則劇,往往與精神情緒緊張激動有關聯.時作時休。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川芎,浸於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藥5~6次後即可見效。亦可將川芎研為細末,每日兩次沖服,連用7~10天。川芎有疏風活血、行氣通絡止痛之功,為治療頭痛的首選藥之一。

  2.越鞠丸,每日3次,連服1~2個月。越鞠丸能解六鬱,方中大黃、梔子導滯以降火瀉火,川芎、白芷療頭目之痛,故治偏頭痛有效。

  3.白芷研為細末,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連用7~10天。白芷芳香解表,祛風止痛,對偏頭痛治療效果較好。

  4.葛根,水煎分兩次服,連用10~15天。葛根發表解肌,昇陽解痙,用於偏頭痛的治療,效果較好。

  5.全蠍適量研為細末,每次取少許置於太陽穴,以膠布封固,每日換藥1次,連用3~5天。全蠍祛風止痙,可用於偏頭痛治療。

  6.複方當歸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3天為1療程。用藥3~5個療程後可獲顯效。當歸注射液能補血、和血、行氣開鬱、活血止痛,改善血液迴圈,故對治療偏頭痛有效。

  

  辨證論治口服湯藥是臨床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雖然口服湯藥比較麻煩,但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辨別寒熱虛實,開具針對性較強的中藥處方,診療個體化,這也是中醫藥的長處。因此,對於反覆發作的偏頭痛病人可以選擇中藥湯劑治療。很多病人頭痛發作時來醫院看病,而頭痛緩解後就停止治療,難以堅持服藥,這樣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療效,頭痛可能再次襲來。

  中醫治療偏頭痛一般從肝風、痰濁、血淤等方面辯證論治。如肝陽上亢,風火為患的“頭風”,多表現為突然頭痛,呈跳痛或脹痛,疼痛劇烈,伴有噁心嘔吐,口乾口苦等,可選用羚羊角湯為基本方進行治療,藥物選用羚羊角粉、鉤藤等。對於頭痛時手足發涼,遇冷加重,噁心嘔吐,舌質淡者,一般為虛寒證,可用吳茱萸湯治療。不同證候要選用不同的方藥治療,一般是寒證用熱藥,熱證用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