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成帝營陵寢疏閱讀答案

  諫成帝營陵寢疏文言文選自《漢書·楚元王傳》,作者是西漢劉向。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諫成帝營陵寢疏》閱讀材料

  臣聞賢聖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豈可動哉!”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①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作,自黃帝始。黃帝葬於橋山,堯葬濟陰,丘隴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於畢,秦穆公葬於雍橐泉宮祈年館下,皆無丘隴之處。此聖帝明王、賢君智士遠覽獨慮無窮之計也。逮至吳王闔閭,違禮厚葬。十有餘年,越人發之。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無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掘必速。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見矣。

  陛下即位,躬親節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埠為高,積土為山,發民墳墓,積以萬數,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餘。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物故流離以十萬數,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聰明疏達蓋世,宜弘漢家之德,崇劉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比方丘隴,違賢知之心,亡萬世之安,臣竊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為戒。初陵之模,宜從公卿大臣之議,以息眾庶。

  ***選自《漢書·楚元王傳》,有刪改***

  注: ①錮:用金屬溶液填塞空隙。

  《諫成帝營陵寢疏》閱讀題目

  ***1***對下列語句中劃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   離:遭受

  B.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餘 迫卒:急促

  C.物故流離以十萬數 物故:死亡

  D.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 顧:回頭

  ***2***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寫薄葬和厚葬的一組是***  ***

  A.棺槨之作,自黃帝始

  下錮三泉,上崇山墳

  B.丘隴皆小,葬具甚微

  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

  C.以北山石為槨

  積土為山,發民墳墓

  D.始營初陵,其制約小

  葬之吉凶,昭然可見矣

  ***3***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釋之向漢文帝進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覬覦,即使陵寢修建得十分堅實,終會被人盜挖開。文帝明白了這個道理,最終薄葬。

  B.吳王闔閭違背禮制,實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墳高聳,陪葬豐厚。但沒過多長時間,他們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壞,可悲可嘆。

  C.文、武、周公、秦穆公,為長久計,實行薄葬,他們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實際上都是無德寡知者。

  D.王侯喪葬之事,關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儉則吉,奢則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勸說成帝弘揚古帝先人的美德,簡儉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亂君。

  ***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

  2***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

  3***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

  《諫成帝營陵寢疏》閱讀答案

  ***1***D

  “顧”,連詞,反而、卻。

  ***2***B

  A項,第一句不是講薄葬,是講“棺槨之作”發軔於黃帝; C項,第一句是孝文帝的想法,厚葬,不合要求;D項,第二句是在論述厚葬與薄葬的不同結果後的結論,不合要求。

  ***3***A

  “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覬覦”錯,文中的意思是墳墓中有讓人產生慾念的東西,也就是厚葬的危害,具體見第一段。

  ***4***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蓋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墳堆,不栽樹木***作標記***,後來的聖人改用棺槨。2***後來,牧童丟失了羊,羊進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燒了裡面的葬槨。 3***孝文皇帝不起墳堆,實行薄葬,因為節儉而使靈魂安息,可以作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