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改字文言文答案

  《詩詞改字》是由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一篇文言文。《詩詞改字》這個習題你們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詩詞改字》文言文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詩詞改字》文言文閱讀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黃魯直詩:“歸燕略無三月事,高蟬正用一枝鳴。”“用”字初曰“抱”,又改曰“佔”,曰“在”,曰“帶”,曰“要”,至“用”字始定。予聞於錢伸仲大夫如此。

  《詩詞改字》文言文習及答案

  1.解釋下面的斜體字。

  ①旋改為“滿”*** 隨即 ***②凡如是*** 這樣 ***

  ③始定為“綠”*** 才 ***④凡如是十許字*** 左右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答:春風再次吹綠了江南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耀著我回到故鄉?

  ***2***吳中士人家藏其草。

  答:吳地有個讀書人家裡收藏了王安石原詩的草稿。

  3.為什麼“綠”字比其它字好?請作簡單分析。

  “到”太生硬。“過”讓人感覺春天一下子過去了。“入”描寫不妥當。風是無形的,不可用“滿”形容。“綠”好在將春風寫活了,感覺春風拂過,江南一下子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4.這篇詩話講的是是什麼?

  詩歌創作中的 “煉字” 問題,通過詩人的構思過程生動地說明了一字的改動可以使詩有了生機,使詩中的景象躍然紙上,境界變得更加鮮明。

  5.你還知道哪些詩文“煉字”的故事?請寫出來。

  答:一、唐朝詩人任翻遊台州寺時,在壁上題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任翻回去的路上,考慮山峰會遮住月光,用“半”字比用“一”字更恰當。急至壁前,早有人改過,任翻聽了連說改得好!改得好!

  二、賈島是唐朝詩人,一天,他去拜訪一個朋友。不巧朋友不在家,賈島就留了《題李凝幽居》這首詩。第二天,賈島在半路上想起昨夜即興寫的那首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韓愈見到了,對賈島說:“還是用‘敲’字更好些。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而且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

  《詩詞改字》文言文譯文

  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京口與瓜州被一水間隔,眺望鐘山好似只隔著幾道山嶺。春風吹拂給江南沿岸染上了新綠,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耀著送我返回故鄉。”蘇州的一位文人家中收藏著原詩的底稿,起初寫為“又到江南岸”,劃圈刪掉“到”字,在詩文旁批註到“不好”,改寫為“過”。又圈掉而改作“入”。隨後又改作“滿”。總共照這樣修改前後選用了十多個字,最終才確定為“綠”字。

  黃庭堅有一首詩寫到:秋分時光要飛回南方的燕子,約略已沒有三月間銜泥築巢之類繁忙的事了;高高地棲止在樹上的蟬,正用***憑藉著***一根枝條鳴叫。詩中的“用”字起初寫作“抱”,又改為“佔”,改為“在”,改為“帶”,改為“要”,直到“用”字才最終定下。我是從錢伸仲大夫那裡聽說寫詩的經過就是這樣的。

  《詩詞改字》文言文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宋代詩人,漢族,字介甫,晚號半山,諡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江西臨川***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遠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時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現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著名散文《遊褒禪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