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習方法論文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這是美國核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博士的著名論斷,又是誰說過“人類的文明是從炭火堆中開始產生的”。的確,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科學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學好化學大有可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成功一定有方法。”學習化學也不例外,下面筆者談一談學好高中化學的幾種方法,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迪、有所幫助。

  1、學會“看”

  “實驗是化學的最高法庭。”化學中的現象、原理、規律等都是源於化學實驗,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要學會“看”,就是要學會看書,學會觀察演示實驗、與化學有關的日常生活等。也只有通過看,才能看出門道、看出興趣,增強對化學學科持久的注意力和堅強的學習毅力。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而學會學習是高中學生要練就的基本功。

  其中自學能力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預習是培養自己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那麼,如何預習呢?首先,通過看書我們要對這一節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主要講了哪些知識點?自己掌握了多少?還有哪些知識點理解不了?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堂,那麼你的聽課效果一定會更好。

  2、學會“聽”

  聽課聽什麼?要聽老師分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考點和疑點;聽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未能理解的內容;聽老師對一類問題或習題是如何分析的;不僅要認真聽,還要做好必要的筆記。筆記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講究,有些同學喜歡將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只要將老師補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結論或習題做一些筆記,對於習題也只需記一些主要的分析過程,課後再進行必要的完善即可;萬萬不可顧此失彼,不要為忙著做筆記而忽略了聽課。

  3、學會“言”

  “言為心聲”,“言”代表著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思想。21世紀的教育理念講究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即要鼓勵同學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課堂上對一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不要總是依靠老師的講,要力爭與老師、同學產生共鳴、互動。每一位同學都應該積極思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思維方法好嗎?哪種表達更為準確?不妨將自己的思維在課堂上向老師和同學們展示出來,聽聽大家的意見。也可以對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會出錯,即使出錯了或有些問題,老師和同學們也一定會幫你糾正過來,同時還會幫你找到出錯的原因,何樂而不為呢?高考說明中明確提出對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要求,學會“言”才有助於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4、學會“記”

  有道是:“記憶乃才智之母。”記是必不可少的,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沒有記憶就不會有知識的積累,就不會有對知識的鞏固,化學可謂“理科中的文科”,所以必須講究一些記憶的方法,如:強制記憶法、編制歌訣法、相互提問法等等,即一堂課下來或一個章節下來,必須要有一個較為系統地複習整理記憶過程,這直接關係到學習的效果。通過複習記憶,一方面將一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強化,另外也可以對前後知識的系統性和聯絡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5、學會“思”

  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此言提醒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經常進行反思。其實,學習化學知識最關鍵的是學會思維,掌握化學的學科思想和解題方法如:守恆法、極值法、關係式法等。思維能力思維的正向與逆向、思維的發散與收斂、思維的批判與創新等是化學學習中高層次的智力活動,往往代表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潛力。因而,同學們在看書或做題時,要多想想為什麼這樣做?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類習題有何規律?這種方法或表述好嗎?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化學思維模式和答題能力。

  6、學會“練”

  “百看不如一練”。只有通過“練”,才會防止“眼高手低”的現象的出現。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點相對較多,解題也往往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要想熟練地掌握它,就得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同學們不妨訂一份《考試報》、《少年素質教育報》等,在那裡每一期都會有精彩的釋疑解惑、學習導航,併為你提供一次絕好的練兵機會。通過練習查漏補缺、融會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解題技能的掌握,同時這也是提高同學們解答化學試題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但是同學們千萬不要陷入“題海”,要掌握好訓練的“度”。

  7、學會“糾”

  有位哲人說:“一個人最大的錯誤就是第二次犯了同樣的錯誤。”無論是平時的學習還是期中、期末複習,測試總少不了,那麼當老師批閱後的試卷發下來後,我們怎麼辦?有一些同學在看完自己的分數後就是等待,等待著老師的講解。其實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試卷中許多問題自己是完全能夠解決的,要提前想辦法自己去糾錯,不少題目之所以出錯,完全是因為自己在審題時,資訊提煉、知識遷移能力不夠或考慮問題不全面造成的。這些問題你完全可以與其他同學一起討論、交流,自己發現問題之所在並予以更正,這樣既能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正確的思維;又能提高自己的糾錯能力,防止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在這裡筆者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要建立一個糾錯本,它會為你的複習節省大量的時間,它也會使你的化學學習卓有成效。

  8、學會“研”

  高中化學中有許多重要的結論和規律,傳統教學中,往往都是由老師直接教給學生。那麼現在,我們能否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探索以及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在這種“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長此以往,相信同學們的探索能力一定會增強,也必將為學習化學能力的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二

  化學學習方法與化學規律的發現有著密切的關係。縱觀化學學發展史,化學學家的每一次發現都離不開觀察、實驗、思考和遷移。在化學學習時,觀察是學習的開始,思維是學習的關係,實驗是學習的手段,遷移是學習的目的。

  一、觀察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是在反覆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觀察既然如此重要,在學習化學知識時,應掌握哪些具體的要求呢?

  1.迅速。化學實驗中,有很多實驗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準確讀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資料,這就要求有很快的觀察速度。

  2.準確。就是要縮小由於觀察帶來的誤差。

  3.深刻。就是要抓住那些往往是比較隱蔽的現象而往往又是本質的化學過程。例如浮沉子實驗中,當用手壓下瓶口的橡皮膜時,浮沉子會下沉。而下壓引起下沉的本質是下壓使浮沉子上部的空氣柱的體積減小,所受浮力減小所至。

  4.仔細。有些化學現象的變化不明顯,要求仔細觀察,並能分辨出細微差別。

  二、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將觀察、實驗所取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習過程就是一種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也有一定的方法。

  化學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形成化學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化學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在整個化學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化學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和發散思維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1.順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

  2.發散思維法:即從某條化學規律出發,找出規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

  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大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並聯電路的總電阻小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串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大,阻值小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小;並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大。 三、實驗

  實驗是化學科學的基礎,也是化學知識的源泉,加強實驗是化學教學的時代特徵,又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樣,實驗也是形成化學概念、建立化學規律的重要方法,化學學習就是通對化學現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可以來源於學生的生活,也可以來源於實驗提供的化學事實。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來自複雜的運動形態,本質的、非本質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僅通過這種途徑形成概念、建立規律有相當的困難。而實驗則可提供經過簡化和純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學生對化學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中,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直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聲音的發生是從實驗現象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槓桿平衡條件是由大量的實驗資料,經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得到的結論;液體的壓強是先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尋求嚴格的定量關係。

  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則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化學學習時,要求做到如下幾點:1.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2.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勤動手、敢動手;3.自己設計和製作某些簡單模型或玩具;4.逐步養成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習慣。

  四、遷移

  遷移就是基本原理在其它條件下的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就是將所學知識、方法應用於社會實踐中去,其本質就是遷移。在化學學科中,有許多內容體現了遷移原則,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知識的遷移

  化學知識的遷移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應用化學知識解題。化學教材中,單元、章節後均有習題。其二,應用化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物態變化原因可用分子運動論來解釋;海市蜃樓奇觀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其三,應用化學知識設計製作各類產品。例如,根據熱傳遞原理製成了保溫瓶;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了發電機、電子測量儀表等;根據熱脹冷縮原理製成了溫度計;根據光的折射、反射原理製成了照相機、幻燈機、電影放映機等。

  2.化學思想的遷移

  化學學在形成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物質觀,即物質普遍存在於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於運動之中,普遍存在於能的轉化與守恆之中。於是,研究巨集觀物體的受力、運動和機械能的規律形成了力學;研究分子的受力、運動和內能的規律形成了熱學;研究電、磁之間的受力、運動和能的規律形成了電磁學等。在化學學習時,當我們形成了這種物質觀,就會有目的地去認識和理解物質的相互作用規律、運動規律和能的轉化與守恆規律,學習就會更上一個臺階。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搞好學習的事半功倍的金鑰匙,然而成功的學習靠的是辛勤的勞動———觀察、思維、實驗、遷移

  篇三

  初中化學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從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面向大多數學生,著眼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為他們今後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他們學習其他科學知識和今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正如葉聖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課的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說:學是教的依據,教的目的。

  初中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具備初步的獨立思考和鑽研能力,但自學能力較差,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學化學來說,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又一新起點,趣味的化學實驗、悠久的化學史,日常生活中生動的化學事實所展現的新世界,能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種情況下,學生憑著一時的興趣來接受化學這門學科。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課程難度的增大,有的學生越學越覺困難,到學完初中化學了,仍會有學生說出“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我似乎沒有摸到一點學化學的門路”等類似的話。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傳道授業”、“供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教給學法”、“授之以漁”,使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導學生科學地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

  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上新課時,一般都花了5~10min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習預習前,我都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節“碳的幾種單質”一節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如下幾個預習題綱:1.什麼叫單質?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單質嗎?舉例說明。2.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何異同點?3.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同一種元素——碳所組成的?4.為什麼金剛石和石墨有那麼大的差異性?5.無定形碳通常有什麼物質?聯絡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列舉它們的用途。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聽老師講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有讓學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絡,富於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瞭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氧氣的性質一節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裡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在進行氫氣性質一節的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如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後每做一個實驗就幫助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在二氧化碳一節的教學時,便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做完後,再要求學生由現象得出結論。經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後學習化學打下基礎。

  三、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採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要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相異物的共性。例如:學生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後,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後,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等概念。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得到培養。

  為了使學生所學知識有系統性,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學習中,我們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後面的每章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由學生們討論、老師總結,指出優缺點。

  四、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的解題能力

  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離不開解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解題方法。首先,審題是關鍵。審題時要注意把題幹中的已知條件、隱含條件和題目的求解用簡潔直觀的化學語言轉化成圖式符號,排除與題目所求無關的干擾資訊。其次,解題時還要反覆理解推敲題意,學會從條件到問題和從問題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明確解題過程中的知識點、公式或規律等,逐步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性。第三,驗證解題結果,反思解題過程,向自己提出解題結果是否正確,能否驗證,如何驗證?同時還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題的不同解法,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增強其辯證性和創造性。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辯證關係,按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學生領入化學學習之門,在教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好學生怎樣學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