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淺談孩子的教育理想

  老師:你看看我的教育理想!

  昨天一個小男孩跑進來,激動地說:老師你看看我的教育理想!我看完以後他接著說:“老師,我知道這個目前來說並不實際,但是我們要是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會實現的!”我笑著說:“我並不沒有覺得它不可能實現啊,我不是一直在為了這種理想在努力嗎?何況,你不是說將來你要努力當教育部長的嗎?”他低下頭羞澀地笑了。

  一、寬鬆的教育環境才可以培養出靈活的人才,才可以避免“機器人”的出現

  現在的教育過度地注重應試技能,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技能無所不用其極,滿滿當當的日程安排。“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沒錯。可是當學生連睡都睡不醒的時候,有什麼學校效率,一日之計就這樣被荒廢。

  要建立一個寬鬆的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必須要摒棄功利心態,只有大環境的寬鬆才可以影響小環境的寬鬆。而社會環境的改變則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去奮鬥。

  二、要注意每個受教育者的天賦和心理取向,給予足夠的人文關懷。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經提出兩千多年,但好像從來沒有真正施行過。這樣會造成極大的人才浪費。

  大力建設技術院校和職業院校,既能彌補目前國家技術人才的不足,也可以彌補當前的教育漏洞。

  三、改善教師工作環境

  在教育目標的重壓下,每天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而拼命,失去了生活中的享受,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老師想要快樂地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高中老師,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教學工作上,根本顧不上自己的家庭。這種現狀目前是很難改變的,雖然國家對雙休日做了明文規定,但老師還得跟著學生走,只要學生在,老師就得在。哭笑不得。

  四、家長承擔著教育子女的義務,不是把孩子往學校裡移送就撒手不管了。現在很多家長認為我交了學費,學校就得把我孩子教育好。扯淡!

  學校在教你的孩子文化課,你孩子不學,學校能怎麼辦?老師把家長教到學校裡來,家長把學生當著老師的面批一頓,然後一句“老師,我平時忙,孩子就交給您了”就打算拍屁股走人。孩子是你的,你自己不關心,老師憑什麼關心你的孩子?老師沒那義務!

  如果家長不靠上,老師只能是乾著急。所以家長必須和老師達成默契,共同完成教育。

  五、教育者和家長不要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對學生講話。

  雙休日,我們要在學校裡上課。每次學校都會在廣播裡喊: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聽老師上課,因為老師是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老師沒有在節假日給我們上課的義務。老師沒有義務上課,我們就有義務上課?誰不是在法定節假日?本來沒有什麼牴觸情緒,被學校這麼一說,怒火中燒。誰不明白這點兒道理?

  教育者和家長需要把學生當成一個人格完整的個體來看待,而不要想著凌駕於學生之上。平等地對話是建立健康師生關係的前提。

  當然,教育者需要有教育者的威嚴,以此來讓學生們聽從教育者的正確教導。如何把握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位置,需要教育者們細心揣摩。

  六、要給學生充分地自由學習的時間。

  畢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比任何老師都明白自己的學習現狀。我的主張是:晚自習規定哪科老師不知多少作業,不要安排老師過來,學生完成作業後便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剩餘時間進行安排。

  七、要培養學生感受美好的能力。

  學生的世界豐富多彩,卻很難被感受。教材中的數學、物理模型使學生的感受生命的能力遲鈍,需要在文科學科中找到平衡,尤其是語文。

  在理科學習中,需要學生的辯證思考和質疑精神,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便會使學生多以,不願相信別人,甚至懷疑自己,這時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回到生活中最質樸、最潔淨的地方去,可以是一株野花的芬芳,可以是和小狗的玩耍,在小狗那清澈的眸子裡,孩子會看到世界的本真。

  只要這樣,他們內心深處才會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土,在被世相矇蔽了雙眼時,可以在這裡洗去汙穢。只不過,這顆種子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種下,並且時常澆水、施肥、沐浴陽光。

  八、中學生的愛情

  一談到中學生的愛情,有許多老師視其為洪水猛獸。如果將中學生的愛情比作洪水,便應該疏導而不是堵塞。上古時,鯀治理黃河,遇水便堵,但卻不見成效,而積壓已久的黃河水漫過堤壩後便更加凶猛;到了禹,採用疏導的方法,鑿通堵塞黃河的高山,黃河水禍得意根治。這便是中學生天戀愛不減反增的原因。

  更何況,愛情是中學生的正常情感,是美好的。為什麼要將這種美好的情感扼殺在搖籃裡呢?愛與被愛是一種能力,失去這種能力的人,不足以擔起任何重擔。

  ps:如果這樣的青年人,越來越多,這種所謂的“理想”不就可以成為現實嗎?他說:“老師,就算哪天我當了教育部長,你也要退休了呀!”

  我說:“那又怎樣呢?”

  他說:“你不是說要是我當了教育部長就要把你調到一個你喜歡的城市去工作嗎?”

  我笑著說:“如果你真當了教育部長,我就是一輩子都在這裡,也是開心的呀!因為你繼承了我的精神。這個國家的美好的教育的未來裡,也有我的一份力量。”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 牧熙

  公眾號:先別叫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