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教育孩子方式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學者和教育家,梁啟超不僅自己功成名就,而且把九個子女都培養成為“國家之棟樑”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梁啟超教育孩子的話,希望對你有幫助

  梁啟超教育孩子的六句話

  1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至於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1927年2月6日感言:梁啟超用曾國藩名言教育孩子,“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句話意在說明,我們做事,不能只想著回報、酬勞,更要想著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會有好的結果。

  2 不要填鴨式的教育

  “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感言:梁啟超反對填鴨式的教育,他在書信中說的最多的是安慰、勸解的話,很少給孩子們提出什麼具體的學習的目標。與子女做朋友“我晚上在院子裡徘徊,對著月亮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

  感言:1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模樣,怕難於想象,從那些舊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長辮子、三寸金蓮、長袍馬褂和那無一例外的呆滯的眼神。而此時的梁啟超在給兒女的信中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baby”,梁啟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與孩子們做朋友。樑先生給兒女們的信比孩子給他的信多很多,作為父親,親自給孩子們寫信,親自與孩子們交談,與他們談學習,交友,戀愛,生活,政事等等,樑先生將每一件事娓娓道來,沒有家長作風,又與今日的家長拉開多大差距。

  3 做家長要有趣味,養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

  “能做成一部“審美的”遊記也算得中國空前的著述。況且你們是蜜月快遊,可以把許多溫馨芳潔的愛感,進溢在字裡行間,用點心去做,可以極有價值的作品。”

  —— 1928年5月24日,致樑思成、林徽因感言:樑思成與林徽因結婚後,去歐洲度蜜月。他們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溫馨,他們每去一個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歐洲的經典建築,讓他們體會到了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這是一次空間的穿越,更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術遊歷。這種結婚旅行,比當下單純為了新奇和時尚的觀光旅遊更有意義。梁啟超書心裡指導他們寫遊記。

  4 做人要有幾分“孩子氣”我說你“別耍孩子氣”。這是叫你對於正事——如做功課,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賴人。至於做人帶幾分孩子氣,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時還“有童心”呢。

  ——1925年7月10日 《致孩子們》感言:梁啟超說有兩種孩子氣,一種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氣;另一種就是我們說的童心童趣。

  5 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交替迴圈

  “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迴圈互動著用去。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這一年正該用火燉的功夫。”

  ——1927年8月29 致孩子們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燉,就是要我們處理好學習知識和消化知識的關係。

  6 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於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

  ——1916年10月11日 致樑思順感言:每個家長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經驗傳給自己孩子,梁啟超再給女兒樑思順的信中說,做官容易讓自己的人格受損,容易讓人養成懶惰和巧滑,不是能夠安身立命的領域。梁啟超應該很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盡責盡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 1923年11月5日 《致樑思順》感言:梁啟超教育孩子,盡職盡責就是第一等人物,這個標準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幹大事、創大業,其實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一個不懂得承擔責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會很快失敗。我對於你們的功課絕不責備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要著急,因為他本勉強進大學。你們兄妹各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的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 1928年5月13日 《致樑思順》感言:當女兒樑思莊剛到國外學習,一時無法適應,梁啟超在信中寫道:“至於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可見梁啟超關注的是孩子的基礎是否牢固,而所謂的成績和分數,不過是表面的東西。通達、健強的人生觀,是保持樂觀的要訣我有極通達、極健強、極偉大的人生觀,無論何種境遇,常常是樂觀的。——1928年5月13日 《致樑思順》

  梁啟超孩子成就

  樑思成:著名建築學家

  樑思成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1927年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又去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史,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在父親的鼓勵與培養下,成為中國歷史建設的宗師。

  樑思永:現代考古學家

  樑思永1915年考入清華留美班,1923年自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畢業,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獲得學士學位後,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主攻東亞考古。

  樑思永是中國第一個接受考古學正式訓練的學者,並且於1948年與其兄樑思成一道獲選為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樑思禮: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

  樑思禮曾留學美國普渡大學和辛辛那提大學,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而梁啟超其他的子女,如長女樑思順是著名的詩詞研究專家、次女樑思莊是圖書館學家、四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三女樑思懿是社會活動家等等。

  梁啟超一生留下了大量論文、學術著作,也留下了2000多封書信,其中有300多封信是寫給子女們的,幫助他們確定學習方向,指導他們做學問,同時又充分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意願。在這些家書中,我們能夠窺見一位成功留學生家長的超前教育理念和苦心孤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