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傳統的常用中藥材之一,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①治風熱頭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為末。每服一錢半,茶調下。***《簡便單方》***

  ②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苦桔梗二錢,甘草八分,葦根二錢。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三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③治風眩:甘菊花暴幹。作末,以米饋中,蒸作酒服。***徐嗣伯·菊花酒***

  ④治熱毒風上攻,目赤頭旋,眼花面腫:菊花***焙***、排風子***焙***、甘草***炮***各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散。夜臥時溫水調下三錢匕。***《聖濟總錄》菊花散***

  ⑤治眼目昏暗諸疾: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一斤半搗羅取末***一斤,甘菊花***末***一斤。上二味和勻,取肥地黃十五斤,切,搗研,絞取汁八、九鬥許,將前藥末拌浸,令勻,暴稍幹,入盤中,攤暴三、四日內取幹,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煉蜜二斤,同搗數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熱水下。***《聖濟總錄》夜光丸***

  ⑥治肝腎不足,虛火上炎,目赤腫痛,久視昏暗,迎風流淚,怕日羞明,頭暈盜汗,潮熱足軟: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黃、山萸肉、懷山藥、白茯苓、牡丹皮、澤瀉。煉蜜為丸。***《醫級》杞菊地黃丸***

  ⑦治肝腎不足,眼目昏暗:甘菊花四兩,巴戟***去心***一兩,蓯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兩,枸杞子三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局方》菊睛丸***

  ⑧治病後生翳: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散。每用二、三錢,入蜜少許,水煎服。***《救急方》***

  ⑨治疔:白菊花四兩,甘草四錢。水煎,頓服,渣再煎服。***《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湯***

  ⑩治膝風:陳艾、菊花。作護膝,久用。***《扶壽精方》***

  中藥菊花的簡介:

  【名稱】菊花

  【拼音名】Jú Huā

  【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

  【別名】甘菊花、白菊花、黃甘菊、藥菊、白茶菊、茶菊、懷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貢菊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b]菊[/b]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乾燥[b]頭狀花序[/b]。9~11月花盛開時分批採收,陰乾或焙乾,或薰、蒸後晒乾。藥材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 亳菊 ”、“滁菊”、“貢菊”、“杭菊”。

  【性狀】亳菊:呈倒圓錐形或圓筒形,有時稍壓扁呈扇形,直徑1.5~3cm,離散。總苞碟狀;總苞片3~4層,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黃綠色或褐綠色,外面被柔毛,邊緣膜質。花托半球形,無託片或託毛。舌狀花數層,雌性,位於外圍,類白色,勁直,上舉,縱向折縮,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於中央,為舌狀花所隱藏,黃色,頂端5齒裂。瘦果不發育,無冠毛。體輕,質柔潤,干時鬆脆。氣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尖白色,不規則扭曲,內卷,邊緣皺縮,有時可見淡褐色腺點;管狀花大多隱藏。 貢菊:呈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白色或類白色,斜升,上部反折,邊緣稍內卷而皺縮,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cm,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摺疊,彼此粘連,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

  【鑑別】取本品1g,剪碎,加石油醚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棄去石油醚,藥渣揮幹,加稀鹽酸1ml與醋酸乙酯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綠原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0.5~1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醯胺薄膜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2:30:2:2:4***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甘、苦,微寒。

  【歸經】歸肺、肝經。

  【功效】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菊花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