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麻黃是人們最熟悉不過的一種中藥,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1、發汗解表
麻黃輕揚上達,性溫辛散,善於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常用於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
2、宣肺平喘
麻黃辛溫則入肺經,宣暢肺氣,溫散肺寒。常用於風寒咳嗽,哮喘等證。
3、利水消腫
麻黃辛溫,入肺,膀胱二經。肺為水之上源,宣降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腫之功效。
4、散寒通痺
麻黃辛散溫通,《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痺,皮肉不仁。”《日華子諸家本草》又言:“麻黃能調血脈,開毛孔面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提出:麻黃 “輕陽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中又最輕者,故能透出面板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藥力所不能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厚者其力更大。”故宋、金、元、明、清以來,本品用作佐使藥,廣泛用於治療風寒溼痺,面板疾患,癰疽腫痛,損傷瘀腫等證。內服外用皆可。
中藥麻黃的食用方法:
1、麻黃湯《傷寒論》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用治因感受風寒之邪證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脈浮緊的傷寒表實。《傷寒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2、三拗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麻黃、杏仁、甘草。用治感受風邪,鼻塞身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滿氣短。
3、大青龍湯《傷寒論》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生薑、大棗、石膏。三方用於外受風寒之邪,內有鬱熱的表寒裡熱證。證見:發熱惡寒,寒熱俱重,脈浮緊,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傷寒論》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大青龍湯主之。”
4、小青龍湯《傷寒論》
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本方治風寒束表,水飲內停的表寒裡飲證。證見: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飲咳喘,不得平臥,或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者。《傷寒論》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 小青龍湯主之。”
5、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本方用治風熱襲肺,或風寒鬱而化火,壅遏於肺的喘咳症。證見: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煩渴,面赤脣紅,有汗或無汗,舌苔白或黃,脈滑而數者。《傷寒論》曰:“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6、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
麻黃、杏仁、薏茹仁、甘草。本方用治風溼在表的風寒溼證。證見:身痛,脈浮者。《金匱要略》曰:“病者一身盡痛,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溼。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7、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
射干、麻黃、生薑、細辛、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太棗。本方用治寒飲鬱肺的哮喘病。證見:咳嗽、哮喘,喉中痰鳴如水雞聲,吐涎沫,不得平臥。《金匱要略》曰:“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8、麻黃附子甘草湯《傷寒論》
麻黃、附子、甘草。本方用治素體陽虛,感受風寒的表裡俱寒證,或水腫,小便不利的虛寒證。證見:惡寒身疼,無汗,微發熱,脈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腫,氣短,小便不利,脈沉而小。《傷寒論》曰:“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 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 戀愛中的說說_經典愛情語錄
- 中資信業加盟條件
- 電腦檔案圖示打不開怎麼辦
- 武漢市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 初三學期末學生自我評價
- 煙火用英語怎麼說
- 簽訂貸款買房合同時的注意事項
- 關於超搞笑英文笑話大全
- 水星無線路由器不能上網該怎麼辦
- 父母如何端正孩子學習態度
- 卉字應該怎樣組詞
- 中職語文教學心得範文
- 網路文明教育心得體會3篇
- 人力資源管理學習心得體會_學習人力資源個人經驗總結範文
- 網購退貨新規定
- 晚飯吃什麼比較好的菜譜及做法大全
- 五年級書法手抄報圖片
- 幼兒園安全教育計劃書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