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菊花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傳統的常用中藥材之一,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中藥菊花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①《本草衍義補遺》:"菊花,能補陰,須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傷胃氣。"

  ②《綱目》:"菊花,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髒也,補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用治諸風頭目,其旨深微。"

  ③《本草經疏》:"菊花專制風木,故為去風之要藥。苦可洩熱,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則兼辛,故亦散結,苦入心、小腸,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膽,兼入肺與大腸。其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面板死肌、惡風、溼痺者,諸風掉眩,皆屬肝木,風藥先入肝,肝開竅於目,風為陽邪,勢必走上,血虛則熱,熱則生風,風火相搏故也。腰痛去來陶陶者,乃血虛氣滯之候,苦以洩滯結,甘以益血脈,辛平以散虛熱也。其除胸中煩熱者,心主血,虛則病煩,陰虛則熱收於內,故熱在胸中,血益則陰生,陰生則煩止,苦辛能洩熱,故煩熱並解。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利血氣者,即除熱,祛風,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驗也。生搗最治疔瘡,血線疔尤為要藥,疔者風火之毒也。"

  ④《藥品化義》:"甘菊,取白色者,其體輕,味微苦,性氣和平,至清之品。《經》曰,治溫以清。凡病熱退,其氣尚溫,以此同桑皮理頭痛,除餘邪。佐黃芪治眼昏,去翳障。助沙蔘療腸紅,止下血。領石斛、扁豆,明目聰耳,調達四肢。是以肺氣虛,須用白甘菊。如黃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氣散,主清肺火。凡頭風眩暈.鼻塞熱壅,肌膚溼痺,四肢遊風,肩背疼痛,皆繇肺氣熱,以此清順肺金,且清金則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腫、目痛淚出。是以清肺熱須用黃甘菊。"

  ⑤《本草新編》:"甘菊花,氣味輕清,功亦甚緩,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責以近功,惟目痛驟用之,成功甚速,餘則俱於緩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種菊,而不知滋補之方間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單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陽明之胃火。蓋陽明內熱,必宜陰寒之藥以瀉之,如石膏、知母之類,然石膏過於太峻,未免太寒以損胃氣,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兩,同元參、麥冬共劑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傷胃之氣也。"

  ⑥《本草經百種錄》:"凡芳香之物,皆能治頭目肌表之疾。但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於頭目風火之疾,尤宜焉。"

  ⑦《本草便讀》:"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曰疏風而已。然雖系疏風之品,而性味甘寒,與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補肝腎薊中可相需而用也。''

  中藥菊花的食用方法:

  1、涼拌菊苗

  方法:選早春芽苗,2-3釐米“焯”、勿爛,加上新鮮大蒜,清冽可口。

  2、炸菊苗

  方法:選深秋黃菊腳芽2-3釐米,溫水浸泡5分鐘,與玉米麵、雞蛋清和麵炸制。

  3、菊花茶

  方法:選半開放的花朵2-3個,沸水浸泡5-10分鐘。

  4、菊花湯類

  方法:百年老湯、南方清湯、北方肉絲湯調製後放入鮮菊花瓣,口感清香。

  5、涼拌菊花***多種***

  ***1***鮮果類:蘋果絲、梨絲與菊花可做成沙拉。

  ***2***各種果針飲料與菊花可做成糖醋。

  ***3***蔬菜類:黃瓜絲、胡蘿蔔絲與菊花配製無糖型冷盤,適用老年型,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型的涼拌菜。

  6、菊花餡***各種肉類***

  ***1***羊肉菊花餡餃子,肉4兩、菊花1兩。

  ***2***豬菊花餡肉餅,肉3兩、菊花1兩。

  ***3***牛肉菊花餡包子,肉3兩、菊花1兩。

  ***4***魚肉菊花丸子,肉3兩、菊花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