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魚游到了紙上說課稿範文

  四年級的語文課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語言,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運用語言,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是我們老師說課時應該努力的方向。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魚游到了紙上》說課稿範文,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魚游到了紙上》說課稿範文1

  一、 教材簡析

  《魚游到了紙上》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讚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課文以聾啞青年“特別”的舉止為主要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教學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線索,抓住重點的詞語來理解文章的段落、語句,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素質。

  二、 目標確立

  根據中年段“如何抓住重點詞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文章內容,更好的落實三維課程目標”校本教研研究的問題,我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認識四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苟、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理解“賞心悅目”、“工筆”“速寫”等詞的意思。

  ***2***抓住描寫聾啞青年外貌描寫和畫魚的句子進行訓練。

  2、能力目標:

  ***1***有目的的進行課文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課文,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描寫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精神,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品質。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三***教學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的主要目的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了落實這一目標,我設計教學環節如下:

  ***一*** 檢查預習情況

  齊讀課題匯入新課後,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課文給學生掃清字音的障礙,為下一步學生練習讀文打下基礎。

  在教師範讀的影響下,我期待學生的情緒高漲,為自主的練讀課文,在小組內交流預習中的字詞收穫創設一種學習的氛圍,用濃厚的興趣為學習做鋪墊。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之後,必然想要在班級做一下彙報,於是我順勢讓他們彙報自學情況,既是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鍛鍊,又是自我能力的張顯,更讓我瞭解了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在學生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後,再讓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再次深入理解生字新詞。

  ***二*** 整體感知課文

  指名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其他的學生邊聽邊想,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主要解決教學中的重點——理解“游到了心裡”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紙上”的關係是什麼。理解這個問題可聯絡聾啞青年如何觀魚的內容,並啟發思考他為什麼要這樣專心致志地觀魚,同時結合“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來體會“游到心裡”的含義。

  這堂課的主要設計如下:

  ***一*** 課題入手,整體抓線

  開課時,教師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魚游到了紙上”在課文當中幾次出現,意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

  ***二*** 自主探究,點撥引導

  抓出主線之後,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聾啞青年魚為什麼能游到紙上?”引導學生學生讀、思、議。學生讀書討論,互相合作學習,解決這個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聾啞青年認識有哪些情感變化”。在此過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點的、難點的詞、句點撥精講,使學生理解聾啞青年舉止特別是因為愛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與魚融為一體。在體會詞句內涵的同時,使學生情感的閘門大開,心靈也受到觸動,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達到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效果。為體會“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給學生充分發表獨到見解的同時,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隨機進行朗讀指導,在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讀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閱讀能力。

  ***三***總結全文,整體感悟

  通過師生合作,共同總結出全文,使學生明確“魚游到了紙上”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談談學文的感悟,深入落實情感目標。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最後總結文章寫作特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魚游到了紙上》說課稿範文2

  這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一個聾啞青年在花港畫魚,讓圍觀的人讚歎不已的事。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以“我”對他的認識展開敘述,刻畫了一個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於是,“我”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這是對教材內容的把握,那麼這篇課文在教材中擔負著什麼樣的作用呢?這一單元是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為專題來組織內容的。本文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通過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讓孩子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靈的啟示。

  結合單元主題和本文特點,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學情,可以確定以下幾個目標:***1***抓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從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先游到了心裡”的關係,學習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2***有感情地讀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語句。***3***在學文中滲透抓人物外貌、神態、動作來描寫人物的方法,再創設情境,運用此種方法完成小練筆。引導學生抓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中,如何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呢?可以分作五個板塊進行教學設計。

  第一個板塊:複習引入。可以設計了一道填空題,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填描寫青年外貌的詞句;他觀魚、畫魚到了“忘我境界”;小女孩稱讚“魚游到了紙上”和他寫的話“魚游到了自己心裡。”《新課標》指出:三四年級閱讀教學,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見,在開始新課之前,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既符合課標的要求,又讓學生有意識地關注到課文幾個關鍵之處。因為接下來的教學,就要圍繞“忘我境界”和“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這兩個方面進行。在引導填描寫青年外貌詞句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到作者只是通過對青年外貌的簡單勾勒,便能讓我們頭腦中浮現出一個“高大、秀氣、眼神清澈如水”的青年形象。為後面的教學做鋪墊。

  第二個板塊:感受青年的畫技精湛。

  由開課的填空題引出句子“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讓生想象假如你當時就在金魚缸邊兒看魚,你的耳邊突然傳來這麼一聲驚叫,你心裡會怎樣想?學生可能會覺得奇怪、驚訝。從而關注到一個“遊”字,表現出青年畫技高超。接著主要通過學習七自然段,抓住 “一絲不苟”“細緻”“靜靜地”“很快地”“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等關鍵詞,感受青年畫魚認真細緻,技藝高超,進一步體會“魚游到了紙上!”

  第三個板塊:感受青年的勤奮專注。

  《新課標》指出中年級閱讀教學要求“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學中,可以主要採用品味關鍵詞句,來體會文章思想感情。主要抓住以下幾個句子:1、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2、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著,議論著,唯一沒有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3、我仍舊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陽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過後院,看到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4、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所以,採用最常見的方法——讀,來促進孩子們的感悟比較恰當。通過品讀這些句子,緊緊抓住呆呆地、靜靜地等描寫聾啞青年的神態、動作的詞語,感受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受到感染,並體會到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刻畫人物的表達方法。抓住了關鍵詞語,孩子們對文字的感受可能就更豐富了。

  第四個板塊: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的關係。

  通過點出幾個“忘記了”,突出青年心中只了“魚”,從而理解了青年的話“魚先游到了心裡”,再回扣表現青年畫技高超的語句,體會到是因為“魚先游到了心裡”,所以,才會“游到紙上”。其實通過前面兩個板塊的學習已經明瞭,只是沒有點破而已。至此本課的難點問題,迎刃而解。

  最後一個板塊:抓住人物外貌、神態、動作,完成小練筆。

  葉聖陶先生曾精闢地指出:“閱讀和寫作是對等的兩回事。”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與寫的結合不可忽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是要為學生的讀寫結合訓練創造有利條件。為此,我們把課後的小練筆引入到教學中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孩子們看圖,觀察圍觀的人的外貌、神態、動作,想象他們會如何讚歎和議論。並寫下來。崔巒老師不是說要“紮紮實實學語文”嗎?這樣隨文練筆的方法,促進了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就是這種理念的最好體現。

  本課的板書設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機板書,一個是副板書。主機板書主要體現的是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副板書主要是引導孩子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們的語文課,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語言,同時還要讓他學會運用語言,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魚游到了紙上》說課稿範文3

  一、說教材

  這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冊第七組的第三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魚時,發現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經過多次觀察,作者不僅發現他所畫的魚活靈活現,還發現了他是一位聾啞人,經筆談了解到青年對魚之熱愛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在平實的敘述中,加上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細緻入微的描寫,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

  二、說目標:

  結合文字的特點,緊扣本單元:“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神態等方面描寫,交流故事中獲得的啟示。”這一目標,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學情,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的語言文字,感受人物的形象。我是這樣定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兩個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工筆細描、一絲不苟、揮筆速寫”等詞語的意思。***知識***

  2.立足重點段落和句子,抓住文中描寫青年畫魚和看魚的句子,多層次、多角度地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感。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並學以致用。***能力***

  3、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4、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情感***

  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重點:讓學生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感悟青年看魚和畫魚的句子,感受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三、說方法:

  立足重點段落和句子,抓住文中描寫青年畫魚的句子,多層次、多角度地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感。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並學以致用。

  四、說過程

  第一板塊:談話匯入,創設情境

  第二板塊:初讀感悟,整體感知

  出示要求讓初讀課文,通過文中的詞語和句子讓學生認識這位聾啞青年的印象,利用詞語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研讀課文。

  第三板塊:品詞析句,感悟“忘我”

  在這一環節,抓文中描寫青年畫魚時的“靜靜地”展開教學。因為這個“靜靜地”正是這篇文章的詞眼兒,充分展現了聾啞青年“專注”、“忘我”的境界。

  首先感悟“畫技高超”高超的句子,他從正面直接描寫了青年精湛地畫技,這是本文的重點段,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展開教學:

  第一步,指名讀,要求讀正確;

  第二步,看圖識義。出示幾幅分別用工筆和速寫作的金魚圖讓學生進行分辨,明白工筆和速寫的這兩個詞彙的區別,受到了美的薰陶,也為感知青年精湛的畫技作鋪墊。

  第三步,補白想像。課文在描寫青年揮筆速寫金魚動態時,一筆帶過,可讓學生展開想象:你彷彿看到了青年畫了哪些金魚的動態?通過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畫技,同時也體會了課題“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

  第四步,感情朗讀。讓女生用緩慢地語速讀工筆細描部分,體會青年的一絲不苟;讓男生用稍快的語速讀揮筆速寫部分,感受青年畫技的嫻熟。

  出示女孩的叫聲“魚游到了紙上”,這是對聾啞青年所作的畫的最高讚賞,贊其畫技高超,畫的魚栩栩如生,像在紙上游動一樣。並指導學生抓住“驚奇”讀好這句話。抓住第8小節大家的讚歎、議論,從側面對青年精湛的畫技進行描寫。找到後,讓學生展開想象,大家會如何讚歎,又會怎麼議論呢?利用文中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進行一次說話訓練。這樣的訓練,緊扣閱讀教學目標,將閱讀與表達整合,在比較中,既讓學生感受到青年觀魚時的全神貫注,又增加了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同時還有學法上的遷移運用,一箭多雕,實現了1+1>2的功效。

  第四板塊:總結內容,佈置作業

  在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青年的認識,讓人物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立體起來,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從而達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