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歌唱練習發聲有哪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

       看到我們的明星小學員站在舞臺上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和他們一樣擁有一副動人的歌喉呢?那麼小編就來分享幾條兒童歌唱發音的小技巧。

  唱歌練習發聲的基本技能訓練

  為了提高兒童表現歌曲的能力,進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又要注意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訓練應遵照規律要求循序漸近,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所以要注意一下幾點:

  1·演唱好歌曲的方法還有很多,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歌唱教學的質量。根據兒童的生理結構,他們的共鳴腔體也和他們的身體一樣處在發育階段,共鳴腔體積很小,很不發達。但因為他們的聲帶短而薄,歌唱時大都利用頭腔共鳴,因此我們說好的童聲在音色上應該是明亮、悅耳,像銀鈴一般清脆、透明,歌唱流暢自然。

  2·然而不少孩子為了追求這種明亮的聲音而盲目地去擠、卡喉腔,壓迫聲帶,或一味往鼻子裡唱,造成僵硬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往往使人產生錯覺,以為童聲就是這種音色。在歌唱中我們要辨別這種聲音是不困難的。聲音如果是流暢自如,沒有任何擠卡毛病,唱任何韻母的字,都不會影響聲音的音質,字也不會變形。反之,稍高些的音上不去,稍低些的音下不來,音域窄,咬字也常常變形走樣。

  3·好的童聲應該是不擠、不卡、不壓、明亮、悅耳、動聽、自如的。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應該以歌唱訓練為基礎,聲樂訓練為龍頭,促進音樂綜合藝術能力的開發。

  抓好兒童聲樂訓練起步的做法

  1·首先從模擬小動物叫聲抓起,誘導兒童找準發聲部位任何一首歌曲都是通過動聽、美妙的聲音表現出來的。所以兒童音樂教育更要大力重視歌唱訓練。童聲歌唱訓練應著力於“頭聲發聲法”的練習。因為“頭聲發聲法”從發聲生理方面看,是在正確的氣息支援下,聲帶拉長變薄,是聲帶邊緣震動的聲響效果。與之相反的聲音是用“胸聲歌唱”也有人叫“真聲歌唱”,這種聲音缺乏歌唱的永續性、可塑性、音域窄。這種唱法不科學,會給發聲器官造成一定損傷。

  2·怎樣運用“頭聲發聲法”進行聲音訓練?讓兒童找位置,進行頭聲訓練,這是頭聲訓練的基礎。在訓練中,首先,讓兒童學會小貓的叫聲“喵、喵、喵”小豬的叫聲“嚕、嚕、嚕”聲音很輕,又非產個形象、生動只要兒童學的像他的聲音一定是頭聲發聲。在這基礎上,讓兒童把“喵、嚕”唱出來,同時可換其他的學。還有一種方法,在專業訓練中,也經常用到,就是讓兒童模仿打“哈欠”“啊”,不但有一種聲音的爆發性,也容易找到頭部聲音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