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故事是怎樣
商鞅是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商鞅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商鞅的故事
早年間,商鞅從衛國來到了魏國,在宰相公叔痤門下當管家。公叔痤對商鞅很是重視,一心想把他推薦給魏惠王,後來因為自己病重,沒有來得及推薦。一次,魏惠王來家中看望公叔痤,公叔痤對魏惠王說,商鞅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魏惠王任用最好,如果不任用商鞅,也不能讓他去別的諸侯國效力,在魏國境內殺掉他。魏惠王認為公叔痤病的很嚴重,已經語無倫次了,便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商鞅看自己在魏國實現不了人生抱負了,便前往秦國。恰好秦孝公此時尋求一位真才實幹的變法人士,商鞅見了秦孝公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秦孝公對商鞅非常重視,便任用商鞅為左庶長,開始在秦國實行變法。
商鞅從秦國的方方面面入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系統化的改革措施,在秦孝公的推動下,變法在秦國順利實行。通過變法,秦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的國力,逐漸走上了強國強兵之路。
商鞅變法因為觸及了貴族階級的利益,秦惠文王上臺後,朝中大臣誣陷商鞅叛變,秦惠文王藉機抓捕商鞅,將商鞅車裂而死,並殺掉商鞅全家和同黨,以此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
商鞅為什麼叫衛鞅
商鞅是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是衛國人,原名為公孫鞅和衛鞅。後來,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狀態,秦孝公認為秦國的逐步富強,與商鞅堅定不移的推行變法有密切的聯絡,為了肯定商鞅對秦國的貢獻,秦孝公15城邑給商鞅,以示對他的獎勵。
就古人的姓氏而言,有多重含義,比如以商鞅為例。秦惠文王時期,商鞅被秦惠文王以極刑處死,並且殺害了商鞅全家,按說商鞅是沒有後人的,但是因為商鞅之前有封地,所以在商鞅封地內的後人,就有商姓一說。古人的姓有標誌居住地的含義,古人對於名字而言,一般是氏加名字。黃帝姓公孫,但是因為黃帝之前居住在姬水,所以黃帝以姬為氏,又稱姬軒。商鞅又名衛鞅,其中的含義是一樣的,商鞅在衛國出生和長大,按照古人名字的叫法,商鞅又稱作衛鞅。古人對於姓和氏分的很清楚,比如,商鞅,姓公孫,氏為衛,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漸漸融合了姓和氏的概念,成為了姓氏這一說法。
商鞅在衛國生活,因為受到魏國政治家和改革家李悝的影響,商鞅對法家思想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即從衛國來到了魏國,在魏國宰相公孫痤的門下擔任管家一職。公孫痤去世後,商鞅認為自己在魏國沒有施展抱負的空間,就來到了秦國。後來,商鞅受到秦孝公的賞識,任命他為左庶長,商鞅變法成功,因此能獲得封地,秦孝公尊稱他為商君。
商鞅變法的結果
商鞅變法的結果要分為兩個方面看待。商鞅變法使秦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的現狀,走上了國富民強之路。從這一點說,秦孝公已經達到了當初讓商鞅主持變法的目的。
商鞅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鼓勵了百姓耕種的信心,並且提高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商鞅廢除井田制這一做法,承認了土地私有制,並且允許土地買賣,促進了新興土地階層的利益。除此之外,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清除了舊的奴隸貴族勢力,讓普通市民階層可以有入朝為官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商鞅統一了度量衡,推動了商品社會的以物換物。為了加強管理,加強統治階層的中央集權,商鞅實行了郡縣制,這一做法穩定了秦國的社會秩序,有利於生產活動的進行。
商鞅變法也具有否定和消極的一面。商鞅貫徹李悝的重農抑商措施,鼓勵百姓多多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卻嚴重打擊秦國時期商業的萌芽。在文化方面,商鞅焚燒了儒家經典著作,壓抑了秦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潮流,這一做法雖然有利於統治者加強統治,但是從另一方面壓抑了進步思想的萌芽。
從最終結果上來看,商鞅變法失敗了。他觸動了貴族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阻礙和廢除。秦惠文王時期,商鞅變法已經深入人心,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對他統治權具有威脅性,於是將商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變法運動由此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