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跟學生的溝通技巧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和學生打交道,幫助學生處理各種問題,因此,與學生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有效的溝通,能夠幫助師生雙方達到互相瞭解、互相信任、感情共鳴,從而有助於更好地解決問題、營造良好的班集體。現在請欣賞小編為你帶來的班主任 學生 溝通技巧。

  班主任和學生的溝通技巧01

  要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巧設情境氛圍,用愛動其心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在心理上從來不是單向流動的。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態度一經轉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產生相應的態度來對待教師;一旦教師與問題學生之間有情感的溝通,教師就會得到學生的信任,學生就會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師的寬容和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樑,師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師對學生所表示的積極情感為前提。一次我們班小宇又去玩泥巴時,我沒有急於去教育他,而是先用紙幫他擦試臉上的汙跡。這一小小的舉動,很大程度除去了他的懼怕、不安,使他對我產生了信任,主動向我認了錯,還保證一定沒有下次了。

  二、要學會接納,不要一味批評

  要想使自己的話能夠深入學生的心靈,班主任應該首先學會接納學生。班主任在談心中接納學生、關心學生,是愛心的自然表露。這種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進。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心的接納,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班主任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敝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對症下藥”,使談心收到應有的效果,願意認真聽取學生的看法,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接納看成是一種主動與積極的態度。

  班主任應用心去尊重學生,設定一個輕鬆的環境,讓他們能置身於一種積極主動向上的情感生活之中,使他們感受到一種被尊重且向上的奮進力量。記得這樣一個小故事:古代一個官員到鄉下微服私訪,見一老漢趕著兩頭牛在耕地,就問哪個更能幹。老漢當時不說話,到了地頭上才走近官員,輕聲說:“右邊的那頭更好些。”官員不解,問老漢為什麼如此謹慎回答。老漢答道:“這兩頭牛同樣付出了辛苦,我不願意讓那頭能力差些的牛從我的眼神、手勢和聲音中分辨出我對它的評價。不然,它會難過的。”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要輕易批評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對他們不好的行為總是以希望或者期望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也是明理人,以後在學習和生活中會努力實現教師的期望的。

  班主任和學生的溝通技巧02

  一、善用溫暖的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學生由於家庭環境、文化素質、個人心理特徵、性格不一樣,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班主任說話不注意,用奚落、諷刺的語言當眾羞辱學生,會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影響到教學效果,更嚴重的還會使學生鬱鬱寡歡,造成精神創傷。因此,班主任的語言決不能是一種諷刺挖苦的語言,而應是一種如春風細雨的溫暖的語言。

  二、用紙條的方法與學生交流

  紙條上可以是對學生委婉的批評、善意的提醒,還可以是對學生改正錯誤的真誠鼓勵和表揚。尤其是當遇到使老師盛怒的情況時,我更是選擇了寫紙條。當面對學生有錯誤時,有時難免大怒,這時去做工作勢必更糟,我便採用寫紙條的方法:“請到我的辦公室來一趟,有事找你。”短短的一個紙條,避免了大聲的訓斥,給了學生一個反思的機會,而且相信學生再找你時,對錯誤已經懊悔得不得了。

  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必須搞好師生間的心理溝通。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可敬的,學生才會認為我們是他們的良師益友。溝通的目的是得到有效資訊,得到這些資訊後,要及時地處理,做出快速反應,若不及時做出應答或者置之不理,那麼以後的溝通有可能進行不下去,自然也沒有效果了,同時班主任的威信也會一落千丈。以學生的心情去體會學生的心情,以學生的思想推理學生的一切,從而加強了對學生的理解,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班主任要做個有心人,要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適時調整自己;同時又要了解自己班裡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個性特點,進行有準備的溝通。當遇到溝通不暢時要多反思自己、多分析原因,找出新的對策。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過往的經驗來處理事情,因為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化,都有難以確定的因素。

  總之,溝通是一把永不生鏽的鎖,它能鎖住師生間的真情和熱愛;溝通是一張陽光下結出的蛛網,它能網住許多顆稚嫩的心,能網出無數個樸素而又美麗的心願!讓我們說一聲:“溝通萬歲!”溝通是理解的前提,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基礎。班主任只要懂得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在班級管理中就會遊刃有餘,班級管理工作也會更加順利。